在教育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十三五’期間,最大的突破就是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
陳子季介紹,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餘個專業和10餘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製定實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養製造業緊缺人才。
在服務區域發展上,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推進“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麵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在服務脫貧攻堅上,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服務“六穩”“六保”,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十三五”期間,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介紹說,這些年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在強力推動專業群和產業融合,包括跟龍頭企業建立特色產業學院,實現雙元育人,“我們和華為合作,創立了‘課證共生共長’人才培養模式,把企業麵向在崗工程師的培訓認證和高職教育結合起來,解決了職業教育和行業企業發展脫節、教育標準滯後於企業標準、教學內容落後於技術發展的問題”。
通過校企合作,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一個開放的、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的教育教學標準體係。馬曉明說,“學生在校期間既有學生身份,同時通過到企業深入實踐,有了工程經驗和認證工程師的身份。對企業來說,減少了企業對學生職後培訓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等問題。”
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分享了山東率先探索建立“職教高考”製度的經驗。在談到如何破解“職業教育隻能招收低分生”難題時,鄧雲鋒介紹說,山東有不少超過普通高中和普通本科錄取線的學生選擇職業學校,職業教育讓學生們在就業上有了更大的優勢。
鄧雲鋒說,“原來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受重視,很大程度上是發展有‘天花板’,到高職就結束了。現在教育部大力推動、穩步發展職教本科,構建起了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相銜接的培養體係,包括下一步還有專業碩士、專業博士這樣的路徑,職業教育吸引力大為增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