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國際關係深刻變動的形勢下,中國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麵向未來,我國亟需大量具有全球視野的專業人才,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承擔了曆史賦予的重任。
如何實現“紮根中國,比肩世界”,“貫穿領域 跨界融合”,“構建科學的教育體係”,是校長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4月18日,由清華附中、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beplay2網頁登錄和北京市教育學會高中教育研究分會聯合主辦的“跨界視野 鏗鏘同行—國際化教育校長先鋒論壇”在京舉行,專家學者、資深和新銳校長彙聚一堂,共同探討麵向未來的教育創新方向。
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發表致辭,並作題為《好教育、好學校期待好校長》的精彩報告。
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好教育好學校的渴望是迫切的,而學校的校長們,對於教育麵貌的改變,對於學校發展的貢獻,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的beplay體育手機校長,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稱得上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曆史上許多辦得好的學校,在不同階段總是由一些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好校長所引領著。那麼,怎樣才符合好教育和好學校對好校長的期待呢?楊斌用了四個關鍵字來試著定義。
第一個是“長”校長。此前有針對工商組織中的研究發現,經營成功的組織的領導班子,特別是其中核心的企業家,具有長期任職、長遠布局、長效評價這三“長”的特征。於創新而言,“長”,才能不計短期產出地持續探索尋找第二曲線;於組織而言,“長”,才能從容耐心地“交學費”鍛煉隊伍在實戰曆練。而教育更是一個長周期、慢變量,評價成效的時候更要考慮很多隱性因素。對一個校長來說,當他和組織描繪、共享一個願景,並希望通過有效的變革一步一步實現這個願景的時候,應當給予他較長的一段時間,將規劃按部就班落地。不同的校長,治校理念和風格上會有不同的個性和偏好,總需要戰略調適、隊伍磨合、文化成型的過程,三五年其實都不好做評價。相反,如果太想在較短時間內,過早、過急、過顯地實現戰略目標,就會付諸較為功利性的決策再回溯就會發現,這和好教育好學校期待的校長角色是不相符的。
楊斌強調,“長”這個字,不僅是指做校長的時間長一點,還應當能以校長作為其終生的誌業。校長很適合也很應該作為一輩子的終極頭銜。校長應當有意地超越自己曾經作為某一學科的學者、某個領域的大專家等角色,在時間分配、精力投入上僅以校長作為他的主業和天職。楊斌強調,“長”這個字,不僅是指做校長的時間長一點,還應當能以校長作為其終生的誌業。校長很適合也很應該作為一輩子的終極頭銜。校長應當有意地超越自己曾經作為某一學科的學者、某個領域的大專家等角色,在時間分配、精力投入上僅以校長作為他的主業和天職。
第二個是“慢”校長。楊斌從慢食運動、慢生活等倡導的慢理念的本質談起,指出,慢所反對的,是反思工業化大生產對人和組織的影響,反對竭力追求高效率、顯性成果、量而非質等所帶來的理性麵貌下所潛藏的不合理性。我們也要反思工業時代對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其中一條,就是重視那些能衡量、容易衡量的指標,去發展與其相應的專長,而難以量化的與育人為初心的素質提升,就在教育中少投入,甚至被忽視。“我眼中的‘慢’校長,不是說他性子慢、動作慢,而是說他重視過程更多一些,重視內生性的東西多一些,師生身心的體驗有時是描摹不出也寫不進總結的感覺,但這比結果還要重一些。”楊斌表示,慢,也體現為尊重人成長的規律。現在,有時候我們會希望快出人才,我們想看到的是可衡量的產出,比如具備了哪些才能,或者達到怎樣的水平,這些都容易以速度和效率為指標。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許過程本身就是目的。慢教育,就是不希望拿某些說得出的目的來縮短或者碾壓這個說不出的過程。楊斌說,“我提出‘慢’校長這個概念,是希望校長能更重視教育的內生性,隻有這樣,老師們學生們也才會把內生動機、內在熱愛放在教育的中央。有了‘慢’校長,才能有慢老師、慢教學、慢校園,這些概念中的慢,說的都是重視教育教學本身的內生目的,而不以外在的、短期的一些指標、KPI來衡量和評價。”
第三個是“大”校長。人們常用大校長來特指正校長,這裏不是這個意思。“大”體現在作為教育家,要有理念,要管方向,要帶隊伍,這都是大事,是其他教師或者幹部沒有辦法替代的。“你從教課教得好做起,但作為校長,人們不再評價你的教學;你管一個年級或者履行一類職能很勝任,但作為校長,需要你升華揚棄,授權放手,不能再一頭紮進太局部的事兒——當然,關鍵細節,以小見大,是另外一回兒事。比如,人們稱讚你是位創新型校長,不如評價你是位創新促進型校長,更能體現‘大’校長的定位。”
“大”還意味著擋風遮雨。社會有大環境,行業或者地區有中環境,而學校的小環境,作為校長最能夠把握住的,也是最值得下力氣的。對大環境要認清看懂,對中環境要建構融通,而不管外麵環境如何變化,“大”校長能夠為學校這個小環境創造一個適合它發展,讓老師、學生們都有心理安全感、成長安全感的環境,一個有歸屬感有忠誠度的“家”。這是“大”校長之於好教育好學校的意義所在。
第四個是“公”校長。國內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海外無論私立或者公立,教育機構的領導者,特別是如果再聚焦“好學校”的話,校長角色的公共屬性是非常強的。校長不是隻管理好校內的事務就可以了,也不是隻對教育相關問題負有責任。在小社區、大社會中,越是在形勢晦暗不明、方向搖擺難定的時候,在不同群體產生了一些爭論爭執、隔膜對立的時候,校長們的聲音,往往是人們最希望聽到的聲音之一。人們期待著校長們不僅是對學校應該怎麼辦發表意見,而且是對社會、文化、人心的方向、大道貢獻良知。教育者、校長們在社區當中的角色,某種意義上帶有公共化的特征,對其私德的要求也比較高。“公”校長的概念,說的就是校長為“公”。
“公”校長還有一層意義,就是,校長們要為“與共”的社會和未來,擔負很大的責任。費孝通先生提出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楊斌認為,“與共”不僅僅指國與國之間,還包括代際、地域、學科間的文化融合、共同體建設。“我們要認真反思,當前有些國家和地區所出現的社會對抗、隔膜,甚至是割裂和分解,教育要負上怎樣的責任?”“人們總喜歡用全稱、統稱的方式討論某個國家的教育如何如何,其實這本身就已經不科學。在很多國家中,現實情況是學校之間的差距在拉大,資源和品牌有馬太效應。”楊斌指出,學校之間的差距拉大,會深刻影響著其中的受教育者對社會公正和對彼此關係的看法。“公”校長要清醒地意識到,精英教育不能獨活,教育差距的固化與擴大,必然會對社會中的每個學校各類人群造成深遠的影響。
楊斌總結說,校長們希望自己培養出的學生具備這樣四項寶貴的品質:長期、內驅、領導、與共,那麼,自己就要先從“長”、“慢”、“大”、“公”這四個方麵做好表率,擔當垂範。這也算是校長開設給大家的一門公選必修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