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拔尖創新人才協同培養論壇在青島順利召開。作為第56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組成部分,本次論壇圍繞新時期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有效機製等問題展開研討,交流分享育人經驗,探索貫通協同新途徑,推進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中學的專家學者教師等近200人參會。
東北大學原校長趙繼以《未來工程教育發展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為主題,分別從工程教育的引領性、工程教育的多樣性、工程教育的開放性和工程教育的實踐性四個方麵作報告。
一、工程教育的變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趙繼表示,引領就是要麵向未來,在變革的時代,不主動求變,就會被“淘汰”,教育亦如此。
他指出,工程教育需要適應科技、產業、社會和組織變革的快速步伐,這就要求具有“新的思維、理解和技能”。傳統的工程教育教學是一種“演繹式教學”,從講授基本原理開始,再到學生們重複和應用講授內容,一直沿用至今。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動工程教育變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關於未來卓越工程師應具備的思維和能力,他總結,思維方麵,包括創新性思維;係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分析與數據思維以及人文思維。能力方麵,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製作與創新;實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態度和技能。
二、大學應培養多元化的人
“嚴格地說,沒有單一類型的工科大學或學院,而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是以理論或實踐的教育特色為導向。”趙繼在談到工程教育的多樣性時表示,大學應當為更加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數字原住民)提供足夠的選擇自由,使他們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標和興趣,有充分的靈活性選擇符合個人誌向的學習路徑,成為“T”型或“丌”型工程師。
他指出,現實中,大學裏的一些課程和計劃還比較僵化,給學生們的自由選擇空間很小。不掌握多學科知識和工具,未來將無法理解或解決複雜的工程問題。未來工程教育變革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是學生主導選擇多學科和跨學科課程的需求。
三、“注重教育的影響力”將成為未來大學的重要辦學理念之一
趙繼表示,工程教育特別是理工科大學應當變得更加具有社會參與度和辦學開放性,以保持與世界的聯係並發揮帶頭作用,不再單單為世界生產知識,應在世界上變得更加活躍。“教育注重影響力”將成為重要辦學理念之一。
他指出,培養未來引領性人才必須加強知識體係創新,推動教學與研產深度融合。
四、教育與智能深度融合將大有可為
趙繼提到,工程教育是一種基於實踐的教育,實踐是創新之源。學生必須通過“做中學”領略真正的研究、設計和建造。因此,工程教育計劃不僅應與科技的最新發展相吻合,而且還應與工程實踐相吻合。
他指出,未來工程教育改革在實踐路徑上需要更加關注課堂教學與學習、多樣化與途徑改善、發揮技術的作用等領域。人工智能若能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度融合,教師即可借助智能人機互動、虛擬增強教學、智能評閱管理等,對整個教學進行個性化的評估,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因材施教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