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21·春)的主論壇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培養研討會在青島順利召開。教育領域、科技產業領域、科技金融領域代表齊聚山東青島,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困境與解決思路,從人才培養、政策解讀、創新布局、產業對接以及投融資策略多個方麵展開研討和交流,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高高校創新驅動服務能力。本次論壇由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呂萬翔主持。
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副司長李昶出席本次論壇並發表題為《高校相關專利轉化運用重點政策解讀》的報告。他表示,高校是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和科技創新公關的兩大曆史使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如果我們把人才比喻為創新的種子,那麼科技成果複合型人才就是其中最珍貴的一棵種子,如果把鼓勵和支持創新的製度環境比喻為種子成長的土壤,那麼知識產權製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製度就是培養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最豐沃的養分,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換離不開知識產權”。
李昶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體製機製,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是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製機製的重要有效路徑。近幾年麵向高校的知識產權政策密集出台,一批導向鮮明、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措施有力的政策連續推出。他指出,毫無疑問,隻有把握好政策的主線脈絡,把握好政策的觀念要素,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政策,更好地落實政策,更加有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李昶介紹,這些知識產權政策的總體思路可以用20個字來概括,即產權核心、問題導向、需求驅動、製度創新和體係構建。知識產權的政策就是要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橋和船的問題。
在介紹近幾年推出的重點工作時,李昶指出,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產出,必須做好專利申請評估,這項製度也在其他發達國家一流高校中廣為推廣,後麵再對評估做一些具體的介紹,這樣的做法可以減少無效申請和低質量專利數量,而且可以集聚更多的人、財、物力支持高質量的轉化,目前國內很多學校也已經在探索實踐,推動發明人與高校共同承擔風險,強化發明人提升專利質量,促進專利轉化的責任意識和內生動力。
李昶強調,在這個意見中,始終把人才擺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專業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是最基礎的工作,離開人很多能動因素是幹不成的。一方麵要加強機構的建設,通過試點示範高校,包括依托現有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引導高校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做這個工作。李昶的觀點是,這些機構的建設並不是說一下子就可以成為一個單位領域的中心,成果轉化需要大量的投入,它是整個創新生態中的重要一環,不能一開始把這些運營機構定義為人力中心,希望它能成為活力中心,通過機構的建設,成為整個體係中一個戰略支撐點,來釋放活力,帶動相關的轉移轉化工作。
另一方麵,要加快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流的科學家未必是一流的企業家,不能讓企業家在承擔科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去兼顧市場,高水平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可以為科學家減負,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市場價值。
最後,設立知識產權管理運營資金,沒有人不行,沒有錢也是不行的。在保障方麵,要完善人才的評定,優化相關的獎勵政策,向做科技成果轉化的老師傾斜。他強調,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必須要人才支撐,要更加對人才評估的導向,而不僅僅是突出科技成果轉化的導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