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雙高”建設歸根到底 要讓學生有獲得感
2020-11-23 10:03
中國青年報

  以改革創新為主基調的“雙高計劃”,正在引領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走向。

  近日,在天津職業大學召開的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上,“雙高計劃”在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這盤大棋中如何落子,該往何處走,如何發揮作用等問題成為會場中最熱的話題。

  為建設一批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而啟動的“雙高計劃”,被稱為職教版的“雙一流”。

  去年年底,首批入選“雙高計劃”的名單出爐,這些“標杆”學校如何培養人才、如何重構專業建設,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雙高計劃”項目建設谘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走訪了全國多個省份的上百所院校,在調研訪談中他注意到,“有的總喜歡強調說,‘我們做了一項重大的改革’,我建議他不要隻強調改革,而要把學生是否有獲得感作為最終的目的。”

  專業群建設 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

  對首批入選“雙高校”的天津職業大學而言,其成長的40年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路同行。

  在中國如同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快速前行的幾十年中,以天津職業大學為代表的職業院校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要實現中國夢,需要方方麵麵的人;要有高精尖的人才,也要有一線藍領工人。”校長劉斌說,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學校也趕上了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我們是首批高職示範校,現在又站在了‘雙高校’的新起點上。”

  如今,中國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對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對職業院校而言,新的目標已經設立,要創造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要走到世界職業教育的前列。

  與此同時,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劉斌說:“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不能按原來的模式培養人”。

  “雙高計劃”繪製的職教發展藍圖中,專業群建設被認為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黃達人表示,如果說學科建設是普通本科高校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那麼推進專業群建設,就是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關鍵所在。

  區別於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注重寬口徑,麵向市場、麵向崗位的職業教育,更突出針對性。這意味著,畢業生既要出了校門到企業就能幹活兒,又要有未來崗位的遷徙能力,那麼組建專業群更符合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通過調研,黃達人看到一個明顯的改變,即通過專業群建設,許多學校對課程體係進行了重構,從原來線性的課程體係變成網格狀的課程體係,增加公共基礎課,減少了重複課。一些學校由教師團隊負責課程群的開發和建設,改變了以往教師單打獨鬥的局麵。

  在重構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時候已經出現一個新趨勢,即在崗位和職業能力的確定問題上,一些高職學校把人社部出台的職業分類大典作為參考,同時更關注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標準,因為,那才是行業的最高標準。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明確要求,15%的畢業生要拿到華為的行業高級證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貿專業群負責人告訴黃達人,以前人才培養對標“國標”“行標”,現在直接對接龍頭企業阿裏巴巴,規定超過30%的畢業生要獲得企業的證書。

  這樣的結果也使得學生的選擇變多了,學生可以在專業群的不同方向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黃達人認為,這需要學校更加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才能更有利於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不要老盯著學生的短板,要鼓勵培養一技之長”,黃達人說,隻有教師參與、學生受益的“雙高計劃”建設才是高職學校應該去追求的。

  建創新服務平台 要讓師生參與其中

  盡管職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也終於有了與“雙一流建設”相匹配的重點建設財政專項投入。但一個現實是,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仍沒有達到國家、社會和產業的期待。黃達人認為,其中一個體現就是高職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還亟待提高。

  據《2019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從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來看,全國近3/4的高職學校在100萬元以下,半數在10萬元以下。

  “雙高計劃”正是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黃達人認為,這既是學校服務於行業企業、推進校企合作的平台,也是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平台,更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的平台。

  目前,一些學校正在依托原有行業紐帶和地方產業基地,開始探索建立針對某個具體行業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解決技術應用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實現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國鐵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國鐵電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和工程中心整體搬入校內,共建高鐵變電所調度實訓係統,並在此基礎上合作開發國內領先的基於真實設備的高鐵供電故障模擬係統。學校派出老師全程參與研發工作,這些老師緊跟專業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培養實踐能力、新產品研發能力,熟悉產品製造流程、了解企業對於崗位技能的要求等。

  天津職業大學與世界500強企業林肯(中國)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在學校設立了同步培訓中心,確保最新的企業標準、技術資料引進學校。校企共同組建教師團隊,將企業最新技術、產品標準引入教學,開發出課程培養學生。畢業後通過考核的學生可直接被推薦至林肯公司工作。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做過一項統計,參與過平台研發項目的學生,比其他學生的畢業薪酬要高出20%。

  黃達人認為,每一所“雙高校”對應於專業群,至少要有一個省級平台,這樣既能反映學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也能體現政府、社會和產業界對學校的重視和需求。更關鍵的是,讓教師進入平台、學生進入項目、教學進入現場,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抱團合作 鏈接產教融合生態圈

  “職業教育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表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一直以來都有著直接關聯。

  剛剛出爐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繪製了藍圖,邢暉認為在未來5年乃至15年的一段時期,“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必須要跟著國家的步伐往前行。”

  “合作才能致遠。”邢暉認為,合作一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校際間合作還是校企合作,合作的範圍也愈發廣闊,從省域內到跨省如今已經遍及全球。

  在“雙高校”建設中,如何形成一種合作共享的機製,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邢暉期待,“京津冀雙高聯盟應該把這種合作帶入一個新高度,從硬件合作轉向軟件合作,從單贏到雙贏再到多贏,“最終的目標是高質量發展。”

  在此次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成立大會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從頂層設計開啟了三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新征程,他認為,“雙高聯盟”成立必將產生聚核效應。

  劉斌認為,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本就有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內外部資源交融的“跨界”特性。目前學校根據天津市不同區域的區位特點和產業特點,實施了“一區一策”,創新“區園行企校”的產城教合作模式,搭建實體化校企合作平台,通過資本融合、資源融合、人員融合等方式,讓企業在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雙高計劃”讓職業院校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劉斌認為,更應主動應對外部變革,全麵順應發展趨勢。去年年底,天津職業大學提出京津冀雙高建設聯盟的設想,就是要將學校的建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發展戰略更進一步統一起來。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走過幾年,目前,三地部分高職院校之間已經建立起學生互派、基地共享的合作基礎。劉斌設想,下一步希望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模式,在區域內實現產業互補、資源共享,進而鏈接出更深層次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生態圈,“我們要打造出區域職業教育的專業品牌、師資品牌和畢業生品牌3張名片,讓雙高校真正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陝西省教育廳 2023-10-19 11:32
beplay2网页登录 2023-03-17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