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教育部發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倡議
2021-06-02 16:42
教育部

  2021年6月6日是第26個全國“愛眼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係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近日,教育部指導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研製《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倡議書》,向各位家長、校長、老師、學生和社會各界發出五條倡議(倡議書全文附後)。

  一、加強引導監督,杜絕“電子保姆”。家長應當主動學習掌握眼健康知識和技能,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有意識地控製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要均衡飲食,規律生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時間。

  二、堅持“一增一減”,落實“五項管理”。學校要定期組織視力檢查,加強近視監測幹預。要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保障學生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統籌推進手機、睡眠、作業、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切實減輕過重課業負擔。

  三、學會科學護眼,養成良好習慣。學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自覺養成正確用眼習慣。

  四、積極推廣科普,精準有效防控。專業醫療機構要改變“重治輕防”觀念,引導醫務人員積極參與科普宣傳。進一步加強臨床診療、科學研究,通過視覺健康檔案準確掌握兒童青少年近視現狀,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五、構築防控體係,社會合力攻堅。有關部門要以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綜合施策。社會各界要積極構築全民參與的防控網絡,有效保障兒童青少年眼健康。

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倡議書

各位家長、校長、老師、同學,社會各界朋友:

  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嗬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進一步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樹立全民愛眼意識,在2021年6月6日第26個全國“愛眼日”來臨之際,我們向全社會發出如下倡議:

  一、加強引導監督,杜絕“電子保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家長應當主動學習掌握眼健康知識和技能,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有意識地控製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可把電子產品作為孩子的“電子保姆”。要均衡飲食,規律生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時間。

  二、堅持“一增一減”,落實“五項管理”。學校是近視防控的主陣地,學校要定期組織視力檢查,加強近視監測幹預。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間走出教室,放鬆眼睛,保障學生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統籌推進手機、睡眠、作業、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切實減輕過重課業負擔,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態和成長環境。

  三、學會科學護眼,養成良好習慣。學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自覺養成正確用眼習慣。要堅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書本離眼睛一尺、胸口離桌邊一拳、握筆手指離筆尖一寸。做到“三個20”原則,近距離用眼20分鍾,看20英尺(6米)外的遠處物體20秒放鬆眼睛。

  四、積極推廣科普,精準有效防控。專業醫療機構要改變“重治輕防”觀念,引導醫務人員積極參與科普宣傳,創新科普模式,加大科普力度,增強公眾科學、正確的愛眼護眼意識。進一步加強臨床診療、科學研究,強化大數據思維,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視覺健康檔案準確掌握兒童青少年近視狀況,科學研判形勢,精準防控,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五、構築防控體係,社會合力攻堅。近視防控是一項長期的係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合力攻堅。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有關部門要以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綜合施策。社會各界要積極構築全民參與的防控網絡,有效保障兒童青少年眼健康。

  嗬護眼睛,遠離近視。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愛眼護眼,共創光明未來。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聯席會議機製辦公室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

  2021年6月1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