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青椒困局:“影子工作”與非升即走
2022-01-04 14:05
beplay2網頁登錄
作者:

  你的生活是否越來越多被工作和學習擠占?

  這些擠占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常工作日8小時的合理時間,而成為彌漫在你通勤路上、吃飯時、睡覺前都需要耗費心神的事情,甚至導致睡眠時間不足……

  在996和007之外,還有“影子工作“這樣一個概念。

  美國社會學家蘭伯特在其名為《影子工作》(Shadow Work,中譯本題為《無償——共享經濟時代如何重新定義工作?》)的暢銷書中指出,人們在餘暇中除消費產品、休閑和睡眠,還必須完成的各種無酬勞動和瑣碎事務均屬於影子工作。

  蘭伯特以大量實例說明了影子工作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更大程度上占用人們的餘暇時間。

  而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就是最為典型的“影子工作者”。

  從不下班的高校教師

  2006年,一位青年大學教師在《高校青年教師的“青椒”社會價值論》一文中,以“青椒”自嘲高校教師群體。

  從“青椒”這個詞出現伊始,它代表的並不是象牙塔下光鮮的當代青年知識分子,而是這個群體在低收入、高壓力、無休假、科研重的現實條件下,所不得不麵臨的辛酸、無奈、困惑、重壓、掙紮。

百度詞條言簡意賅寫出了青椒群體的無奈

  原本高校教師的工作時間彈性製度應令人羨慕,實際並非如此。

  高校教師雖工作時間靈活、彈性,但工作內容屬於腦力勞動,雖然不用像大多數“白領”工作一樣,以在工位的時間為主要工作時間計量,但工作和生活卻並不分明。科研和教學準備工作都是在“台下”進行。

  同時需要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更新,工作準備時間較長,因此高校教師累計工作時間實際並不少。

  根據《國家治理》雜誌發布的一項對青年教師的調查:超半數受訪高校青年教師(57.16%)明確表示自己的工作狀態基本達到“996”;更有12.2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工作狀態已經不止“996”了;隻有三成受訪者(30.62%)評價自己的工作狀態不至於“996”。

  中山大學青年人類學者夏循祥曾寫過一篇文章,揭秘高校青年教師的隱情。

  “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較起來,大學教師每年220~290學時的工作量,真是少得可憐。然而,內行人都知道,大學教師的工作幾乎是全天候的,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學和科研背後都需要大量的隱性時間……教學時間其實需要3~10倍的‘影子工作’。何況,大部分青年教師的年工作量都超過規定工作量一倍以上。”

  上課難、評職稱難、課題難、論文難,帶研究生則是跟研究生一起犯難。

  學術需要深度時間。事務性工作也占據了一定時間,名校青年教師更容易被事務性工作占據時間。

  當問及高校青年教師日常工作中的時間分配情況時,33.23%的受訪者表示“教學時間較多,科研時間較少”;33.19%的受訪者認為“科研時間與教學時間大致均衡”;23.90%的受訪者認為現狀是“科研和教學時間都較少,被其他事務性工作占用時間精力”;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科研時間較多,教學時間較少”(9.68%)。當問及“您目前最希望給您提供的是什麼”時,40.91%的受訪高校青年教師選擇了科研時間。與此同時,關於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壓力測評結果顯示,71.63%的受訪者表示,來自教學任務方麵的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

  不但996,寒暑假期間無需授課,但卻成了科研項目的集中攻關期——集中時間做實驗、撰寫課題申報書、寫論文。高校教師實際上隻有假的假期。

  在寒暑假期間,高校教師的周工作時間依然達到32.9小時,並且在法定節假日中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仍有4.4小時。

  實質上,在上述的調查結果中,“最希望給您提供的是什麼”問題,40.91%的受訪高校青年教師選擇了科研時間,這本質上是學術、科研要求以耐心、韌性來進行沉浸式積累、研究。開發未知領域,擴展新的科研頂點的探索,需要教師投入連續的、充足的時間,這與當今很多流水線上的工作完全不同。

水漲船高、非升即走

  在高校教師這個群體中,有個明顯的變化,即水漲船高。

  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院教育與人類發展係係主任沈文欽的統計:1980年到2002年,中國學者在世界權威生命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總共發表五篇(含非第一作者),但現在,“每年都有十幾篇”。“過去,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一篇文章的人是可以評院士的,但現在博士生在《自然》上發表文章也並不罕見了。”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整體學術水平的提升,對高校教師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沈教授在調查中發現:2019年,華東地區某“211”高校正高級職稱的評定標準已經與2014年尚在實行的華東某“985”高校正高級職稱的評定標準基本持平,甚至更高。也就是說,理論上在2014年可以評上“985”高校教授職稱的人放到今天,已經未必能夠評上“211”高校的教授了。

  不但門檻提高,即便成功上岸,成為高校教師,也有失業的風險。這些年一直喊話“取消事業編、實施聘用製”,“非升即走”製度成為橫亙在青椒麵前的一座大山。

  非升即走是美國高校教師管理聘用“預聘-長聘”製度的產物,這個世紀被中國高校引進,目前在很多著名高校推行,其核心目的還是想激活高校教師的活力,改變原來高校評聘中論資排輩,近親繁殖,端鐵飯碗,混日子等老問題,給年輕教師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非升即走對青椒群體來講是殘酷的,目前高校“非升即走”的短聘期是5-6年,最長也不超過8年,而最終留下的,可能隻有三分之一。

  2015年武漢大學啟動聘期製教師選聘工作,共選留聘期製講師112人,按照“3+3”聘期管理,到2018年底首聘期到期的共69人。正式申報的48人中(含42名聘期製教師),共有6人被直接聘任為固定教職副教授。

  這足以說明高校教師群體的競爭激烈程度。

  武漢大學人事部副部長邊金鸞認為:新選聘教師的考察期是6年,3年就能轉聘成功的屬於特別優秀,可提前進入固定教職;其他人員還有3年考察期,隻是沒有提前轉聘固定教職,不是直接被淘汰。就目前國內高水平大學發展態勢而言,博士畢業3年轉聘副教授越來越難成為普遍情況。

  與此同時是量化考核問題,量化指標是教師考核和晉升的重要依據,也或多或少參與了高校間的量化競賽。青椒群體之所以選擇成為高校教師,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學術、科研的單純熱愛,出於對傳播知識的熱忱,量化考核也存在迫使教師學術趨向“短、平、快”的問題。青椒們即便想較為沉靜地鑽研學術,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受到“量化”大潮的掣肘。

  在這樣的壓力下,青椒們的工資卻並不豐厚,養家糊口成為他們在象牙塔的內部壓力外也需要麵對的問題。

  實際上,高校多聚集在中大型城市,居大不易,青椒們很難在現實條件下憧憬“詩和遠方”。

  近年來,高校教師跳槽到中學當老師的事情屢見不鮮。


廣州白雲區教育局公開招聘教師,在“beplay體育手機物理教師”一條後麵,“副教授”字眼赫然在列

  越是早期教育,越是基礎教育越需要高精尖人才給學生打好底子,啟發興趣。高校教師選擇跳槽到beplay體育手機固然是個人綜合自身情況進行的職業考量,但也反映出高校在教師待遇、評價、管理上存有一定問題。

  此前,澎湃新聞針對高校教師跳槽beplay體育手機問題,采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儲朝暉認為:部分高校可能確實存在一些管理和評價的問題,使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受到限製,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教師選擇從大學裏離開。所以高校在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包括待遇等方麵確實需要進一步改善。

亞健康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巨大的壓力和工作量背後,高校教師群體的亞健康問題甚為嚴重。一些優秀學者、高校青年教師的“過勞死”為高校教師群體敲響了警鍾。

  近日,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年會暨“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鮑威說道:“高校教師總體生理健康狀態不容樂觀,且呈逐年加重趨勢;多重職業負荷也對他們生理疾病檢出率產生不同程度的顯著影響。”

  早些年,廣東省教育工會曾對全省19所高校近萬人的健康狀況抽樣調查:全省高校教師隻有約10%處於基本健康狀態,約20%處於各種疾病狀態,在剩下70%屬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中,又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屬重度亞健康,即處於疾病的邊緣狀態。

  在體檢的數字報告上,通常而言,高校教師體檢異常率高達90%,亞健康率接近70%。

  高校教師們的生活並不容易,“工作壓力很大,休息時間不夠”成為普遍現象,青椒成“青焦”。

  隨著近些年研究生擴招,入學的碩博士學術基礎和研究誌趣都有所下滑。一方麵,高校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知識、新內容的教學需求,甚至有時候要迎合學生的趣味;另一方麵,每個碩博導師帶的研究生數量較以前有所增多,指導水平參差不齊的研究生取得科研成果、順利畢業也增加了教師的職業負荷和精神壓力。

  “職業負荷對教師健康的負麵衝擊凸顯於41歲以上的中生代教師和資深教師群體。”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鮑威說。

  對此,鮑威建議:院校組織需營造更為良性的學術生態環境,扭轉競爭性學術評價體係所導致的高校教師職業負荷過度膨脹問題。而且,應該建立教師隊伍身心健康支持體係,重點關注中生代教師、女性教師等高風險人群的健康生理指標狀態。

  2022年來了,在此,祝辛勞在學術、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們新年快樂!

  參考資料:

  李思琪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思想觀念調查報告》 國家治理;

  劉貝妮 《高校教師工作時間研究》 開放教育研究;

  《高校教師“亞健康”問題不容小覷》 光明日報;

  張蓋倫 《北大研究關注高校教師身體現狀:帶研究生數量也是影響因素》科技日報;

  周建平、謝若含 《“青椒”之焦:大學青年教師的現實之困》 南方人物周刊;

  徐菁菁 《高校教師996:“青椒”們的績效困境》 三聯生活周刊;

  吳怡、接珺一 《高校教師跳槽到中學,“不是大材小用”》 澎湃新聞。

  作者:beplay2網頁登錄-李璐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1-12-23 09:27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1-03-22 09:23
光明日報 2021-02-01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