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印發《人才引育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精準引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吸引集聚高校畢業生實現新突破。
加強重點人才隊伍引育
集聚戰略科學家和頂尖人才。建立戰略科學家發現、支持、發揮作用機製。深化引進頂尖人才“一事一議”、領軍人才“築峰計劃”實施機製,推進國際頂尖科學家工作室建設。(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牽頭,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科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集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發揮好泰山人才工程和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作用,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遴選培養支持計劃。舉辦“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大青年人才集聚力度。深入推進“萬名博士、十萬碩士、百萬大學生創業齊魯計劃”,省市聯動開展“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活動100場以上,持續辦好“高校學子山東行”“百校千企”“青鳥計劃”“優選山東”等人才招引對接活動。創新“海聚山東”線上引才活動形式,組織用人單位“帶崗直播”。提高省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人才支持比例。實施高校青年創新團隊支持計劃。設立“山東博士後科學基金”,新增博士後平台不少於100家,引進博士後1500人以上。(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國資委、團省委、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壯大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啟動推進省屬高校“卓越工程師創新實驗班”設立工作。實施“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行動。啟動“技能興魯”百萬工匠培育、萬名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行動。研究製定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的支持政策。舉辦第一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引育創新。編製實施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宣傳思想文化人才發展規劃,出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人才建設工作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根據學科建設和實際需要,精準引進理論、新聞、出版、文藝、國際傳播、考古等方麵名家大師、學科帶頭人、緊缺專業人才。啟動實施山東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11工程”,遴選支持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家、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幹。(省委宣傳部牽頭,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黨校、山東社科院、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大海外人才集聚力度。組織舉辦第二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國際青年交流大會、“留學報國·智彙齊魯”海歸創新創業峰會、泰山青年國際論壇、留學人員來魯創業大賽。持續深化外籍人才來魯工作便利化舉措改革。(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委統戰部、省委外辦、省教育廳、省公安廳、團省委、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人才交流合作。搭建重點用人單位人才需求集中發布平台。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人才資源集聚地區協同合作。推進黃河流域科創聯盟建設,打造人才發展共同體。開展黃河流域百千萬人才交流活動,建立“青年創新創業聯盟”。(省委組織部、省委台港澳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團省委、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人才自主培養
增強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實施新興專業支持計劃,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新興交叉學科布局。啟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學位授權精準培育計劃,重點建設培育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和博士學位授權點。(省教育廳牽頭負責)
深化人才產教融合培養。遴選認定現代產業學院,打造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高水平中職學校。擴大技師學院辦學規模,探索創新校企融合發展模式。全麵推進校企協同育人計劃,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鼓勵校企以混合所有製等形式合作舉辦專業、二級學院和實訓基地。推進“萬名工匠進校園”計劃,推動更多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等到職業院校兼職授課。(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大各類人才培訓力度。深入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行動,做好第三批經營管理“雛鷹”人才掛職實訓工作。組織齊魯經營管理人才訓練營。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全麵推進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計劃。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工作。(團省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支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
打造一流人才事業平台載體。分領域推進人才引領型載體平台建設。啟動實施“學科尖兵梯隊培育計劃”。加快重大科研創新平台、大科學裝置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布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行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負麵清單製度。製定高層次人才周轉編製使用具體辦法。選取部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開展體製機製創新試點,搞活績效管理。落實重點產業鏈尖端技術人才獎勵製度。(省委編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創新人才使用機製。實施完善重大項目“揭榜掛帥”機製升級版,在科技示範工程項目中全麵推行技術總師負責製,在應急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中探索試行“賽馬製”。組織企業梳理產業“卡脖子”技術清單,集聚人才揭榜攻關。持續開展科技副職選派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模式的“科技副總”選聘機製。(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出台加強新時代人才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探索將“山東惠才卡”服務範圍拓展到省外優秀人才。全麵推廣“送政策上門”“免申即享”等機製。建立“雙招雙引”人才醫療保障服務平台。加快推進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組建技術經紀服務聯盟。(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措施
建立協同推進機製。發揮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建立省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單位高效協同的工作機製,研究、協調解決任務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各有關部門單位每季度向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任務推進情況,及時反饋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重要事項。(省委組織部牽頭,省有關部門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工作力量和資源保障。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安排精幹力量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加大資源保障力度。加大財政人才資金投入,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機製,完善相關優惠政策,落實相關稅收政策,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加大人才投入。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符合產業需求和績效導向的人才獎補政策體係。(省有關部門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總結宣傳。及時總結創新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做法,加強複製推廣。加強對人才引育成效和人才典型的宣傳,大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牽頭,省有關部門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