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此次,做飯、家用器具維護、清潔等內容為何入選新課標?怎樣防止勞動課僅停留在“拍照打卡”階段,折騰學校,又折騰孩子和家長?5月6日,記者專訪了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組組長、南京師範大學勞動教育研究院院長顧建軍。
圍繞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
新課標提出,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等統籌實施。有媒體稱之為“勞動課又回來了”。
“這一說法不準確。”顧建軍表示,勞動課一直存在,隻是形態不同,理念不同。前些年被弱化和邊緣化了,很多學校沒有實施,因而不少地區也看不到勞動課了。
“近年來,個別beplay體育手機生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尊重勞動和普通勞動者、不想勞動、不會勞動、忽視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等現象。”顧建軍補充道。
對此,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誌,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課程內容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3大類別,推薦了10個任務群。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等。
根據不同學段,各任務群的內容要求也不一樣。具體到烹飪與營養任務群,新課標建議1~2年級學生可以在教室開展削水果皮、泡茶等學習活動,了解水果、飲品的營養價值,學習後能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
新課標提出,在5~6年級,烹飪與營養方麵,學生要會用簡單的炒、煎、燉等烹飪方法製作2~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能根據家人需求設計一頓午餐或晚餐的營養食譜。
新課標內出現大量日常生活勞動的內容,這一設計有何初衷?
顧建軍解釋,勞動實踐是麵向現實生活和真實世界的實踐,勞動課程內容必須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勞動課程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做飯做菜、維護家用器具等都是日常生活勞動的基本內容,對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勞動習慣非常關鍵。建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點圍繞做飯做菜、打掃衛生、收納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內容對其進行培養。
“通過日常生活勞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進而培養其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等。”顧建軍說。
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
“周一至周五每天打卡一次,打卡方式為提交一兩張照片,配一句文字說明”……有些學校的勞動教育僅停留在“拍照打卡”階段,很多家長反映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顧建軍提醒:“開展勞動教育,學校發揮主導作用,家庭發揮基礎作用,學校與家庭、社會要協同推進。勞動課程內容是為學生設計的,強調學生親身實踐、親曆情境、親手操作,勞動課中一些勞動項目,家長不能包辦代替。家長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在與學校協同指導孩子勞動實踐中見證孩子成長。”
為了鼓勵學生自己上手勞動,防止家長代勞,顧建軍建議:“學校也可通過勞動過程展示、勞動體悟交流等評價勞動過程。”
值得關注的是,在農業生產勞動方麵,新課標中出現體驗種植蔬菜、飼養家禽等,或根據區域相關規定,合法合規飼養1~2種常見家畜等內容。在第四學段(7~9年級),還出現體驗當地常見的種植、養殖等生產勞動,開展組合盆栽、農副產品保鮮與加工、水產養殖等勞動實踐內容。
對此,顧建軍說:“無論是項目的選擇與確定,還是課程資源與場所的建設,都提倡因地製宜。新課標提出的課程內容具有較大的選擇性和開放性,不搞一刀切,並不要求每個學校都要養雞養鴨。”
新課標提出,學校可結合實際,在不同學段自主選擇確定任務群學習數量。
“各學校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課程內容結構要求,選擇和確定勞動項目。同時,提倡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資源組織課程實施,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需要建設符合教育要求、安全可靠的勞動園地和場所。”顧建軍認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