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朱華偉:我們缺少的不是天才,而是適宜的土壤
2022-08-28 11:17
創新人才教育
作者:

  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歸根結底是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水平之間的競爭。偉大新時代急切呼喚拔尖創新人才,而我們的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世界級的頂尖傑出人才?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核心是“人”,每個人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深層訴求是多元個性差異得到尊重。因此,培植使傑出人才“冒”出來的適宜土壤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需要從以下方麵努力:解放思想,營造開放包容的良好生態;尊重差異,建立科學規範的甄選體係;因材施教,精準匹配高端的師資教育課程;一體聯動,實現大beplay體育手機貫通式培養;立德樹人,立足成人成才的發展目標。

 偉大新時代急切呼喚拔尖創新人才

  拔尖創新人才處於創新人才的頂端,對國家的自主創新、可持續性發展起著關鍵性的引領作用。將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放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勢在必行。2020 年 9 月 1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一定要從小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

  2018 年 1 月 3 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作有力支撐。我們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礎學科上。”[2]2019 年 5 月 21 日,麵對美國製裁,任正非先生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頗有感觸地說到,發展電子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芯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任總以華為公司的實際經驗深刻地洞見到,想要發展創新產業和尖端科技,光有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基礎學科的支持、沒有尖端人才的推動,前沿產業的發展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們缺少的不是天才而是適宜的土壤

  2005 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看望 94歲的錢學森時,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如今 17 年過去了,“錢學森之問”依舊是困擾我國教育和發展的難題。事實上,我們缺少的不是天才,而是適宜天才成長的土壤。

  (一)起點缺乏科學性而犧牲實質公平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自 1986 年開始普及義務教育以來,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功績。國家統計局 2021 年 12 月發布的《<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 年)> 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10 年以來,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保持在99.7% 以上,小學升學率保持在 98.0% 以上,義務教育普及成效顯著。在保證“有學上”的基礎上,我們追求的是“上好學”,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合適的教育。

  從學生成長規律來看,的確有一批天資聰穎的孩子,對於他們應早發現、早培養;從教育科學的角度來看,拔尖創新人才必備的許多重要素質是在基礎教育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但這一點長期以來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奇才、偏才”天分的顯現是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的。在普及教育、追求公平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埋沒了很多天才兒童,這對沒有接受到合適教育的他們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的最終目標是每個人在有充分選擇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這是更科學、更高水平的公平。我們追求的公平,不能再以犧牲有特殊專長人才的成長為代價,這於國於民都不利。

  拔尖創新人才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存在極少數在智能、誌向、人格特征等方麵遠超平常人的天才。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超常兒童的識別和培養不會影響教育整體的公平。以深圳市為例,如果每年麵向全市小學畢業生選拔 200 名超常兒童,相較深圳近年來 10 餘萬小學畢業生的數量,其比例不到千分之二。早在 1963 年,蘇聯就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和新西伯利亞四地設立數學物理學校,覆蓋 5 年級到 11 年級,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目前,僅華為聘請的俄羅斯數學家、物理學家就有五百多位。例如,俄羅斯 239 中學,在校學生總數約800 人,共分 7 個年級(5 年級到 11 年級),目前已有 120 多人在國際大賽中獲獎。以數學為例,每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俄羅斯國家隊有一半以上的隊員來自該校,而且,從這些隊員的後續發展來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走上了學術道路,如第 25 屆國際數學家大會菲爾茲獎得主佩雷爾曼和第 26 屆菲爾茲獎得主斯米爾諾夫。

  (二)過程缺乏人文性而忽視個性差異

  通過數十年的教育改革和不懈努力,我國人口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是拔尖創新人才仍然稀缺,用統計學的語言來說,就是均值大、方差小。2019 年 12 月 3 日,PISA2018 測試結果公布,我國四省份(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了閱讀、數學和科學全部三項科目世界第一。這雖不代表我國基礎教育的平均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我國經濟、教育發達地區在世界基礎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那麼以這四個省份為例,按照前 1.0% ~ 3.0% 的比例計算拔尖創新人才規模,其近 2 億總人口中應有 200萬~ 600 萬具備“拔尖創新人才”潛質,但目前還沒有能夠憑借在我國大陸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過程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類天資稟賦各異,每個人身上至少存在八項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認識自然的智能。然而,班級授課製背景下往往注重的教學原則是有教無類,而忽視了同樣重要的因材施教。如果學生的天資稟賦在起初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應有的培育,那麼其優勢往往就會在後期越來越弱化。

  教育的本質是人的教育,一定要尊重人性。尊重人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人的差異性,這是教育最基本的人文關懷。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例,該州自 1961 年就立法為天才兒童提供特殊的成長計劃。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分層走班製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吃不飽”與“吃不了”的教育現象,但那些1.0% ~ 3.0% 的超常兒童,依然沒有得到最合適的教育。雖然我們的中學也有特殊培養計劃,但成規模、成體係進行培養的隻有為數不多的幾所中學。更廣大的超常兒童群體亟待被發掘和培育,因此還需要更廣泛的基礎教育學校的參與度。

  (三)評價缺乏區分度而導致人才埋沒

  高考和中考作為我國人才識別的重要標尺,一直是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重要通道。1978年,在李政道和楊振寧等人的倡議下,我國設立中科大少年班,招收成績優異、有培養潛質的超常學生。雖然自此以後國內多所大學相繼效仿,但目前僅有中科大少年班、西安交大少年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拔尖創新人才的高校培養點。事實上,十幾年來,對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力量一直在向優化高考傾斜。例如,教育部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麵持續發力,先後施行“珠峰計劃”“強基計劃”等;還有諸多高教育領域的“拔尖計劃”,如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清華大學的“錢學森力學班”、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等。

  清華大學 2021 年 1 月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和北京大學 2022 年 1月發布的“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都將招生對象放寬至初中三年級。為了及早發現、及時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小學升初中是一個重要節點。同時,在沒有正式打通拔尖創新人才早期識別與培養的“綠色通道”之前,我們的中考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中考命題的區分度越來越小,對於人才選拔的意義也越來越小,甚至起到了反作用——異常激烈的分數競爭讓很多學生不得不選擇反複刷題、機械應考,這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幾無益處,也大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與“雙減”的要求背道而馳。從學生成長規律來看,學生天資稟賦各異;從學校因素來看,學校辦學水平有差異、各有特色。如果中考題目難度太小、區分度不夠,就很難篩選出資優學生;如果天資出眾的學生不能進入合適的學校就讀,得不到相應的超常培育,這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不利。

 培植使傑出人才“冒”出來的適宜土壤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培植使傑出人才“冒”出來的適宜土壤,就是要“脫離舊套”、解放思想、以人為本、尊重差異,為實現每位學生的充分發展而努力。

  (一)解放思想,營造開放包容的良好生態

  理念先行,行動為基。革新理念,加強宣傳,營造重視英才教育的文化氛圍,是萬事開頭難的第一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並不會與教育公平相抵觸,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最適合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對每個孩子的天賦負責,是對每個孩子的公平。同時,科技競爭的日趨激烈、中美關係的交錯動蕩,無不警醒我們:重視並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物理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對於數理拔尖人才的早期識別和培養,給予這些好苗子一個適合的特殊成長機會至關重要。

  筆者先後多次在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調研座談會等場合提出建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初中階段,我們就應該積極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機製和模式,發現、孕育並係統培養人才苗子。近十多年來,筆者在多個場合以“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與培養”為主題作報告,呼籲對超常兒童一定要早發現、早培養。

  (二)尊重差異,建立科學規範的甄選體係

  識別第一,培養第二;沒有發現,就沒有培養。超常兒童的識別和選拔不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統一部署和政策保障,而且需要賦予基礎教育學校充分的自主權。伴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社會對尖端人才的急切需求以及教育思想的越來越解放,國家及地方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拔尖創新人才識別與培養越來越重視,並提到了政策高度。2022 年 2 月 2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強調:“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優化結構布局,在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麵進行體係化、鏈條式設計,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國家創新發展急需的基礎研究人才。”[4]2022 年 2 月 8 日,《教育部 2022 年工作要點》發布,文件指出:“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選拔培養機製,加大強基計劃實施力度,支持實施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5]2021 年 12 月 30 日,《深圳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文件指出:“建立健全大beplay體育手機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體製機製,著重培養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顛覆式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

  理念的落地還需要更加具體的配套政策和實踐指導。例如,在基礎教育層麵,需要改革一刀切的小升初、初升高製度,允許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基於各地的具體情況,以科學的方式甄別、選拔拔尖創新後備人才,早發現、早培養。

  (三)因材施教,精準匹配高端的師資課程

  因材施教是中華民族千錘百煉的教育思想,實事求是、不拘一格、尊重差異性、摒棄一刀切是培養各領域拔尖人才的必由之道。同時,拔尖創新人才往往是有特殊才能同時也有個性的人,培養他們,需要在教師、課程配置等方麵進行精準匹配。

  培養一流學生需要一流師資。一方麵,名師出高徒,高徒需名師,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不僅需要專業能力強,而且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另一方麵,對超常兒童的培養也需要專業的心理谘詢教師,以滿足超常兒童特殊的心理發展和谘詢需求。培養一流學生需要一流課程,內容可因地製宜、因校製宜,多元靈活、以德為先。例如,深圳中學“丘成桐少年班”目前的課程架構涵蓋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其中,必修課程包括國家課程、數學競賽基礎、信息競賽基礎、騰訊 DN.A 網絡素養課程等;選修課程包括七年級的以認識城市與生態環境為主題的人文素養課程和八九年級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競賽課程等。除此之外,為了涵養中華底蘊和家國情懷,“丘成桐少年班”開展了一係列別具特色的實踐活動,包括開學禮、黨史學習課程、愛國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生存技能課程等。

  (四)一體聯動,實現大beplay體育手機貫通式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比晚發現要好、早培養比晚培養要好、各學段的係統培養比“各自為政”好。係統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複雜性的問題,要在體製機製方麵統一謀劃、協同進行。橫向來看,家庭、學校、社會三要素缺一不可;縱向來看,構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 科研院所培養共同體,對於拔尖創新人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共同體基於共同願景、協定培養方案、共享學術資源。

  體育方麵,畢業於清華附屬中學的學生在2020 年東京奧運會上摘得四塊金牌,這得益於1986 年成立的清華附中“馬約翰班”(簡稱“馬班”)。“馬班”在初一、高一麵向全國選拔好苗子,主招田徑、籃球、射擊、足球等項目,單獨分班,並與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進行聯合貫通培養,集中強大師資針對個人天賦特長培養體育拔尖人才。數學方麵,2021 年全國首批五所中學“丘成桐少年班”成立,丘成桐院士定期與各試點學校直接進行交流座談,了解需求、解決疑難,並及時給予指導,包括推薦書目、審核課程設置等。此外,深圳中學依托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工作站、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丘成桐少年班),北京大學(天文創新實驗室、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深圳大學(乒乓球聯合培養)等優質高校資源,力爭在基礎教育階段建構一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並與高等教育接軌的完整教育鏈。

  (五)立德樹人,立足成人成才的發展目標

  先做人,後做事;先成人,後成才。確立成人成才的培養目標,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最重要也是常被忽視的一個方麵。教育一定是為未來培養人的,好奇心與想象力、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大膽質疑與批判性思維、堅毅執著與鍥而不舍、科學推理與合情推理、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時間管理與科學規劃、團隊協作與領導能力等素養是未來人才所應具備的主要素養。例如,我們急需培養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尖端人才,但並不代表要忽視人文學科的重要性。相反,越是頂尖的科學家,越是人文與科學並重;他們時刻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為人類做貢獻。

  德才兼備,方堪重任。我們培養的拔尖創新人才不僅天資聰穎,更要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僅智商過人,更要擁有強健的體格和健康的心態;不僅專長突出,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們應以更大的努力和勁頭,建立健全大beplay體育手機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體製機製,全麵優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生態,培養具有原始創新能力和顛覆式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複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0-09-29 15:08
zhw.jpg
SRC-860563899 2020-02-05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