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二十大報告中重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何深意?
2022-10-19 14:00
央視新聞
作者: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二十大報告再有重要論述。獨立成章的設計有何深意?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聞1+1》“二十大觀察”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教授王向明,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朱永新,共同關注:中國的科教興國戰略。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中共二十大召開。當我們又站在了新征程的新起點上,繼續前行,支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都有哪些?我們又該怎樣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點擊視頻,一起了解!

  二十大報告中重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何深意?

  王向明:科教興國戰略是黨中央在1995年首次提出來的,到現在已經快30年了。但是今天我們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當中重申這樣一個戰略,應該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是我們黨在當下審時度勢,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特別是根據黨的中心任務和我們的發展主題而作出的重大決定。

  我們知道,要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目標意味著我們對科技的需求,對人才的需求,對創新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所以總書記說,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從國際環境來看,我們也都知道西方的少數國家在對我國家進行全方位的遏製打壓,所以中國要想打破西方的打壓,唯有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而做好事情的根就在科學教育。所謂“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我們隻有把教育、科技發展好,把人才培養好,就能夠在將來任何情況下都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王向明:所謂的“生態”,通俗講就是一種大的環境,也就是我們在推動科教興國,推動創新的時候所營造出來的整體環境。

  這個環境的營造也是一項係統工程,比如說首先由黨和政府主導,在政策上真正營造好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環境。同時我們的企業,社會各界也要積極參與其中。

  我們注意到,實際上現在這樣一種開放創新生態正在形成。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王向明:實際上,我們說國與國的競爭也好,民族間的競爭也好,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怎樣留住人才是一個大課題。

  ①首先是事業留人,我們要為所有人才創造出他們能夠建功立業的工作平台,讓他們有機會能夠在今天中華民族走向複興的偉大時代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再一個就是政策留人。我們要營造出很好的國家人才政策、人才流動機製等等。

  ③另外當然還有環境留人、待遇留人等。總之,就是以綜合效應來塑造良好環境,讓人才真正在今天的社會中備受尊重的,讓他們自己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把各方麵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在現代化進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又該如何培養、選拔人、吸引人才?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從一個“勞”字,看教育培養目標的變化

  主持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是“德智體美”全麵發展,二十大報告中的表述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

  朱永新: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對於教育培養目標的表述更加完整了。

  很長一段時期,勞動教育在我們大beplay體育手機“消失”了,在我們的教育方針中也不見了。二十大報告中勞動教育的回歸,就是要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別人的勞動。其實,現在社會上的教育焦慮,擔心孩子上職業學校等問題,根子上就是對勞動的價值、勞動者的態度發生了偏差。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