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線下線上卻暖意正濃,生機盎然。
教育部國際司為會議支持機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聯合河南省教育廳共同主辦、鄭州西亞斯學院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以下簡稱年會)於2022年12月13日至14日召開。
本屆年會是中外合作辦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鬥目標,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重大論斷。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新征程處於新的發展方位,麵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新的矛盾,需要新的發展思路和政策舉措。年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外合作辦學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機遇、挑戰與舉措”這一主題及其下設的10個分專題進行深入研討,對於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在新的趕考路上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視野人才培養體係,為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專業支持和人才保障,貢獻教育強國建設的“中外合作辦學力量”,意義重大而深遠。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宋爭輝,教育部國際司一級巡視員、司領導班子成員陶洪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薑恩來,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刁玉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教育部學位中心副主任任增林,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理論研究基地、政策谘詢平台和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林金輝,副理事長王大超、黃冠華、陳娟、吳濱如,鄭州西亞斯學院黨委書記馬建生、理事長陳肖純出席年會。10多個省教育廳領導或國際處負責人出席。
大會主席,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林金輝主持開幕式。
大會組委會堅持曆屆年會“門檻準入、總量控製”傳統,從報名者中確定代表資格;同時,特邀260位知名人士出席。最後確定了含特邀代表在內的1500人參會,其中,超過100位大學校長,800多位大學國際處處長、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二級學院)院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負責人、國際學院院長。與會代表具有廣泛代表性,他們來自全國內地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了中外合作辦學省份全覆蓋。
河南省副省長宋爭輝
宋爭輝副省長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對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度盛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嘉賓表示誠摯歡迎。他指出,河南中外合作辦學走在全國前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國際化人才支撐;教育強國,開放賦能,教育事業既在對外開放中發展壯大,又在對外開放中走向世界。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複雜嚴峻,深刻影響著全球教育開放格局和進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教育對外開放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是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峰會、我國教育對外開放領域的知名品牌和國家級智庫。河南省將以此次年會為契機,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和製度性開放戰略,積極實施教育對外開放質量提升工程,進一步堅定加快教育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加快建設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支持一批示範性機構和項目,推動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努力發展更全方位、更多層次、更寬領域、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教育部國際司一級巡視員、司領導班子成員陶洪建
教育部國際司一級巡視員、司領導班子成員陶洪建代表教育部國際司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經過不斷發展,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對外開放重要形式和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外合作辦學頂層設計日臻完善,改革創新不斷深入,規範化工作進程不斷推進,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促進高校教育改革方麵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他提出,當前中外合作辦學麵臨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新時代新征程,要統籌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立德樹人。中外合作辦學取得的成績,彰顯了黨領導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製度力量。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麵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二是要進一步做好融合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對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強化融合創新,努力探索更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努力在審批、管理、評估機製建設方麵取得新的進展。三是進一步支持中外合作辦學科學研究。新時代新形勢給中外合作辦學理論工作者提供了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平台。要通過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更好地推動和促進中外合作辦學實踐創新,為助力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薑恩來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薑恩來代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為會議提供大力支持和做了大量籌備工作的教育部國際司、河南省教育廳以及鄭州西亞斯學院等單位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更加認識到,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責無旁貸,使命光榮。他指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成立以來,依托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平台,團結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和管理人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開展高質量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服務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工作方麵,服務學校辦學實踐方麵,以及建設積極健康主流話語體係、引導社會輿論,推動全國中外合作辦學科學研究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分會與其他單位共同打造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峰會和國家級智庫平台。他提出,分會要適應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要求,主動迎接新機遇,勇於麵對新挑戰,助力中外合作辦學更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堅持黨建引領,增強組織凝聚力。二是要堅持學術立會,發揮學術引領力,繼續引領中外合作辦學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不斷推進學科建設。三是要堅持大局意識,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四是要堅持開放交流,擴大國際影響力。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強調,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肩負著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國際化人才和中外人文交流使者的重要使命。中外合作辦學對中外人文交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日益明顯,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新時代新征程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教育對外開放中最為深入、合作程度最高的形式,中外合作辦學麵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必將推動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邁出新步伐,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他建議,將人文交流理念更好融入中外合作辦學工作,不斷提高年會作為教育領域人文交流知名品牌的影響力吸引力,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不斷作出新貢獻。
教育部學位中心副主任任增林
教育部學位中心副主任任增林說,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中外合作辦學評估理念不斷更新,方法不斷完善,平台日益成熟。為更好完成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工作和推動跨境高教質量保障網絡更好發揮作用,學位中心已專門設置跨境教育評估處;他指出,學位中心在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工作中,得到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的大力支持,誠摯希望能繼續得到分會的指導支持;他強調,日益引起重視的教育數字化進程將使教育服務跨境交付的方式大大拓展。中外合作辦學要適應新形勢,主動作為。合作辦學雙方應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應強化合作辦學作為教育體係組成部分的定位,加強與外方合作者的充分溝通合作,讓外方理解和尊重我方教育發展需求和要求,並願意為此做出改變和創新;讓外方理解尊重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係的特點和要求,配合辦學評估;對質量保障應保持靈活性、包容性,更好的發揮合作辦學作用。
鄭州西亞斯學院黨委書記馬建生
鄭州西亞斯學院黨委書記馬建生指出,近年來鄭州西亞斯學院將區域性、應用型與國際化協調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帶動人才與教育資源的跨境流動。2000年開始,學校與美國堪薩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成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堪薩斯國際學院,培養畢業生已超過12000人;2020年,學校與世界百強名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音樂表演本科合作辦學項目獲批。鄭州西亞斯學院將充分利用中外合作辦學平台,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新舉措,籌建境外辦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增強創新能力,將中外合作辦學引向深入,全麵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大會主席,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林金輝
13日上午,大會主席、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理事長林金輝在大會上作主旨報告,題為《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方位與政策趨向》。他透露,按照教育部國際司關於“年會要圍繞質量建設深挖”的要求,曆屆年會確定的13個主題和100多個分專題已經形成係列和品牌,具有很強時代性、區分度、係統性和引領性。本屆年會主題及10個分專題是經過近一年時間調研形成的。曆屆年會主題和分專題凝聚了研究中心、研究會平台上專家團隊的智慧,來之不易。他說,新時代十年,中外合作辦學交出了滿意答卷,主要表現在:中外合作辦學地位更加顯著,政策體係日臻完善;嚴把“入口關”,引進教育資源整體水平持續提高;規範管理, 質量保障機製更加完善;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能力實現曆史性躍升。這些跨越式發展和曆史性成就,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礎。林金輝指出,明確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新方位是中外合作辦學新政策的出發點。我們要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作為教育對外開放重要載體和最具實質性合作的涉外辦學形式,中外合作辦學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和方向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麵臨一些困難、困惑和矛盾,麵臨新的挑戰。林金輝提出,適應新的發展方位,中外合作辦學政策調整和執行將遵循三項基本原則:一是有利於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引領驅動,二是有利於促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三是有利於帶動中國教育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台。林金輝指出,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趨向和政策舉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完善審批製度,著力推進教育涉外工作法治化;二是創新培養模式,著力推進人才培養體係現代化;三是強化風險防控,著力推進風險預警防控機製化;四是規範評估示範,著力推進評價製度體係科學化。林金輝還強調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申報、管理、評估評價等實施過程的重點、難點、風險點和關節點。
由於疫情局限,前兩屆年會議程改為1天。組委會總結了線上線下結合的辦會經驗,決定本屆年會恢複曆屆年會一天半的議程安排;為更好服務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審批、管理、評估、退出機製完善和政策創新,本屆年會安排了四場大會報告。其中,兩場為平行論壇,分別為“校院長專家論壇”和“國際、學術、法律、財務領域專家論壇”。大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湯濤,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魯東大學黨委書記王慶,上海電機學院校長龔思怡,鄭州西亞斯學院理事長陳肖純,遼寧大學副校長霍春輝,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馬嫣,河北科技大學副校長徐永讚,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劉雪梅等29位中外合作辦學著名專家作大會報告。主旨報告和大會報告專家圍繞主題,從以下四個方麵展開深入研討。第一,從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等方麵闡述中外合作辦學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思路。第二,從中外合作辦學準入機製和退出機製創新、質量評價規範化製度化建設、相關高校辦學能力建設等方麵研究中國特色、國際視野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體係構建規律、原則和方法。第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討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黨的建設途徑和方法。第四,從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辦學實踐出發,提出港澳高校赴內地合作辦學製度創新建議。
報告專家、與會代表在建設教育強國目標中準確把握中外合作辦學曆史方位和發展方向,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的新要求,準確把握外部環境變化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的新挑戰。他們分析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現狀,解讀最新政策舉措,提出中外合作辦學申報、管理、評估等實施過程的實操方案建議,提供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決策建議、學校規劃建議和發展思路;分享許多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新性與針對性的理念認識、規劃設想和可複製可推廣的辦學經驗。所有這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案、新經驗、新建議、新思路,充分體現了作為峰會的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主動適應了新的發展環境,主動發揮了獨特專業優勢,進一步優化了年會平台“專家庫”。年會聚焦中外合作辦學專家隊伍建設,聚焦人才培養體係建設,為新征程中外合作辦學政策製度創新和辦學實踐創新提供了更為有力的專業支撐;為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工作輸送了更多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專家人才;為高校和辦學單位提供了更為堅實、寬廣的合作交流平台,提供了做好中外合作辦學申報、管理、評估等工作多方麵的政策支持;為進一步完善中外合作辦學主流話語體係注入了更為強大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一天半的大會報告由昆山杜克大學校長馮友梅、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校長吳濱如、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大超、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其、中原工學院原副校長杜建慧、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黨委書記周洵瑛主持。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陳娟致閉幕詞,題為《擦亮年會“五大平台”金字招牌,為中外合作辦學持續提供有力政策支撐和專家隊伍》。承辦單位鄭州西亞斯學院理事長陳肖純主持閉幕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