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探討新時代新格局背景下區域教育協同發展要求,2022年12月18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2022學術年會主題為“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現狀及展望”的平行論壇在“雲端”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主辦,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協辦。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本次會議采取線上報告形式舉行,包括來自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關領導、科研工作者在內的近200餘人參會。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曉京研究員主持。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範恒山教授首先以“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為題進行了主旨報告。範恒山指出,區域問題的核心是兩極差距過大,這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直接關係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範恒山認為,十八大以後,區域戰略與政策的製定實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區域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區域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解決了舊的平衡,會出現新的不平衡。區域戰略與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在於實行分類指導和推進一體聯動,要按照二十大的要求,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係。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教授隨後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教育的作用”的主旨報告。吳曉求指出,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基本前提;堅持並深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製度平台和政策基礎。吳曉求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社會、環境全麵進步的現代化,本質上也就是人的全麵現代化。教育將在人才培養、理念變革、理論創新、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法製完善以及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教育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之一,教育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具有特別重大的作用。
隨後,主題報告開始。主題報告環節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藝術教育專委會秘書長、原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政策評估部副主任楊秀文主持。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國際教育專委會理事長、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高等教育合作發展”主題闡釋了一流高校通過區域合作來提升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世界經驗。宋永華指出,區域合作是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決勝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同時強調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正處於國家“雙循環”的重要交彙點,粵港澳灣區高等教育的未來應該重點關注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推動區域合作與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港澳的橋梁作用,助力對外開放。宋永華同時表示,澳門大學將積極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對外開放戰略,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研究員作了題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成就與展望”的報告。方中雄認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包括疏解性任務和發展性任務兩個方麵,“十三五”末期,首都教育功能疏解任務基本達到預期,首都教育的空間布局和社會服務能力逐步優化,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的教育聯動格局初步形成,三地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合作持續深化,教育協同發展的工作內容不斷充實,工作機製逐步完善。方中雄同時指出,京津冀區域內有一些重要的節點城市的教育關鍵問題還有待解決,三地之間教育軟硬件差距依然很大,整體協同發展水平依然不高,要進一步穩定持續地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推動支持“兩翼”教育建設發展,明確新時代區域教育高質量體係的衡量標準,探索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育協同發展新模式,完善教育協同發展保障機製建設。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張玨研究員以“教育現代化監測及長三角教育現代化發展”為題作報告。張玨研究員從為何先行實施長三角區域監測評估、如何設計和形成一套科學的指標體係、如何更有效實施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長三角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水平如何、如何深化區域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等5個方麵介紹了對於教育部承擔黨和國家重大戰略、組織實施長三角教育監測評估工作的一些做法、體會體驗、取得的初步監測評估成果和下一步的監測評估工作重點。張玨認為,當前的成就反映了推進國家區域教育治理現代化實踐探索中的信息化、數字化、綜合化、集約化、便利化特點和趨勢,特別是通過及時準確反饋監測評估結果和預警預報發現的突出問題和發展短板,已為政府科學決策、教育行政部門精準施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為豐富和凝練中國特色的教育治理、講好新時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故事積累了基礎素材。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光禮教授作了題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雄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的主題報告,周光禮指出,雄安新區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在一張白紙上繪畫。雄安新區既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又是建設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根據雄安新區的戰略定位,應該將高等教育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光禮認為,雄安新區要實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兩大戰略定位,必須將高質量的區域高等教育體係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人才集聚、公共服務等方麵協同推進,打造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可以用行政手段將北京地區的部分部屬院校和科研院所整體遷往雄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用市場的手段整合雄安新區的創新資源,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區域知識創新能力。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中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蔣承副教授以“縣中振興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題作報告。蔣承指出,2021年末,教育部等九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縣域高中振興對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他認為,縣域高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發展成果的“顯示器”,通過高考將基礎教育階段的整體成果顯現出來;縣域高中發揮城鄉之間“連接器”的功能,廣大農村學子通過高考、就業等路徑向城市轉移;教育與經濟的相互影響更加緊密,縣域高中還將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增強器”。蔣承指出,加大對縣中的扶持力度、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水平,不僅對普通高中的提質增效,而且對帶動整個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至此,會議圓滿結束。
今年10月勝利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同誌在二十大報告中闡述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也為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前進動力。本次論壇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探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路徑,重點考察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雄安新區)等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進展、問題與意見建議,以期啟發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紮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曆史性轉變貢獻力量。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下屬的二級學會,由全國高等教育研究和實踐的相關機構和人員自願組成,是從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基本遵循,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研究取向,彙聚各高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研究力量,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發展戰略性問題的研究與交流,為國家教育發展和重大教育決策服務,為地方、行業和高等學校教育改革服務。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依托教育學院組織開展相關工作,有理事單位300多個,常務理事單位58個,由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球同誌任理事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