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教育部直屬高校2023年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推進會在北京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大良、秘書處副秘書長吳英策,北京化工大學原副校長李顯揚,同濟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學會高校人事人才與教師發展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劉植昌,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陶曉華,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任友洲等出席會議。教師工作司教師待遇與社會保障處處長何一帆、副處長王坤,學會秘書處事業發展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白逸仙,副主任劉輝,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和華中師範大學等30所直屬高校校領導和人事部門負責人參會。會議由吳英策、白逸仙分別主持。
任友群講話
任友群高度肯定了學會承接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的成效,希望學會總結提升過去五年的經驗成果,推進職稱評審監管工作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如何高質量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他指出,一要提高站位,提升對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的認識。教育部強調將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的同時,也要加強事中和事後的監管,保證評審能夠公平、有序、有質量,這是推進評價改革,也是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二要深化改革,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走深走實。為精準、科學發揮職稱製度的“指揮棒”作用,要繼續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深化“破五唯”,堅持破立結合;完善同行專家評議製度,突出客觀公正;建立重點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國家急需;落實高校自主評審,加強監管服務。三要優化監管,保障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規範有序。突出監管重點,從師德師風、實操性政策、投票程序、評審結果等多方麵加強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加強書麵審核;突出“雙隨機抽查”和專項巡查;通過信息公開推進高校進一步完善評審的製度;強化自我監督和社會監督。以管促改促建,促進整個製度更加優化。
張大良講話
張大良指出,加強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舉措。做好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後的監管工作,開展業務指導,搭建平台,優化服務,有利於深化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製度改革,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和人才支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自2018年承接這項工作以來,在教師工作司的指導和專家團隊的支持下,已經建立起一套目標明確、職責清晰、環節清楚的監管製度流程,建成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監管專家隊伍,創建了過程全覆蓋的職稱評審監管係統平台。希望各位專家深化研究,加快探索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及監管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希望各高校加強經驗總結交流,持續深化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學會將繼續依靠專家團隊和廣大高校,不斷優化方式方法,高質量完成職稱評審監管工作。
在與會專家們的共同見證下,任友群司長抽取確定了2023年進校現場監管的15所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大學、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吳英策
李顯揚
劉植昌
馮身洪
陶曉華
任友洲
吳英策作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報告。他從職稱評審監管隊伍建設、監管方式探索、服務地方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助力監管服務與教師評價改革、監管工作成效等方麵係統總結了2022年職稱評審監管工作情況,並結合任友群司長的講話明確了2023年職稱評審監管的工作要點。李顯揚結合職稱評審現場監管的工作經驗,介紹了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的經驗與思考。劉植昌從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趨勢以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改革舉措,介紹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馮身洪、陶曉華、任友洲分別圍繞長聘製教職體係改革、特色通道建設、職稱評審機製創新等內容,分享了同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教師職稱評審改革的典型經驗。
受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自2018年承接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已經完成45所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進校監管。本次會議總結並部署了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工作,推進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探索,促進了職稱評審改革典型經驗的交流推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