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報告內容顯示,在教育部最新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全國有9個省份僅擁有1個國家一流學科,江西便是其中之一,在中部省份中處於末位。
“雙一流”建設,不僅關係江西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更關乎江西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撐。然而,多年來,江西高校發展水平始終離人們的期望有差距,無怪乎有網友疾呼:江西人“苦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匱乏久矣”。這次“雙一流”建設的曆史機遇,絕不能錯過!
如今,距離2027年教育部第三輪“雙一流”名單發布僅剩3年多時間。江西能否把握住這段衝刺“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間,實現高等教育破局突圍?人們關注並期待著。
“雙一流”建設,我們迎來新起點
實施科教強省戰略,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早日甩掉“高教窪地”的帽子,更有力地助推江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已是省內外業內人士的共識。
和“985工程”“211工程”相比,“雙一流”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其評估重點放在學科而不是學校上,而且實行“有進有出”,不搞終身製。長期以來,江西隻有南昌大學一所“211工程”大學。如今,“雙一流”建設的滾動淘汰機製,既是嚴峻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雙一流”建設首輪名單中,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成功入選,打響了江西衝擊雙一流的“第一槍”。
實際上,當時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並非南昌大學公認的綜合實力最強的學科。而在入選“雙一流”後,該學科擁有更多的發展自主權和資金支持,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先後拿到了4項國家領先、1項國際先進。在教育部2021年組織的驗收中,專家一致認為南昌大學“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學科發展態勢強勁,其中在矽基氮化镓半導體發光材料方向已居世界領先地位。
可以說,“雙一流”不僅是一個“名份”,更能給相關高校和學科帶來“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給未來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有利於提升地區高等教育綜合競爭力。
然而,2022年教育部發布第二輪“雙一流”名單時,江西人卻備感失落——147所建設高校、331個建設學科中,仍然隻有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一個“獨苗”,沒有新增入圍高校及學科。
問題出在哪裏?江西教育界開始認真反思。
和一般的評選不同的是,“雙一流”建設一不公開入選標準,二不搞排名,旨在鼓勵各高校重視內涵建設。相關人士分析,從前兩輪公布的名單看,大人才、大平台、大項目、大獎項這些業內公認的“四大”指標,被視為入選高校及學科的重要參考標準。而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江西高校受挫,說到底還是以“四大”指標為代表的學科核心競爭力不強。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雙一流”賽道上,不少兄弟省份已拉開了與江西的差距——原先基礎較好的湖南,在第二輪評選中入選的高校和學科數量已位列全國第八;原先和江西並駕齊驅的山西,通過下大力氣補短板,一流學科已增至3個。
發力高等教育,我們已有新突破
再窮不能窮教育,辦好大學是要“燒錢”的!在支持本土高校發展上,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態度堅決、措施有力。
在2017年、2021年啟動的兩輪省級“雙一流”建設中,江西共投入專項經費100億元,建設了一批重大平台,引育了一批國家級人才,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教育要發展,關鍵在人才。近年來,江西努力擴大高校人才“引、用、育、獎”自主權,探索特聘崗位引才,引進領軍人才擔任校長或學術副校長;將高水平學科的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提高8%至20%;實施院士後備人選支持計劃,著力培養本土院士。此外,江西還鼓勵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製等多種分配形式,試行編製“備案製”,激發人才的創新潛力。
江風益、謝明勇、黃路生、陳曄光、魏輔文、陳芬兒……目前,江西高校已聚集了6名全職院士,創曆史新高。其中,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均由院士擔任校長。近年來,全省引進、培育的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層次人才從22人次增加到88人次。
有了領軍人才的帶動,江西高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麵成績斐然:全省一級學科博士點由2016年的25個增加至現在的60個;全省高校成功組建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牽頭或參與的各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增至16個;南昌大學農業科學學科(以食品為主)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頂級學科實現了零的突破;江西農業大學黃路生院士團隊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對我國種業自主創新工作有著重要意義;江西理工大學牽頭組織的“紅軌”順利竣工,成為世界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係統工程試驗線……
在國內認可度較高的“軟科大學排行榜”上,江西1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全國的排名均比2017年顯著提升。其中,南昌大學排名達全國第69位,提升了70名;進入前200名的高校,由2所增加至8所。
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這是“十四五”期間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戰略部署。通往“雙一流”之路,南昌大學無疑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
“我們不是要做全能冠軍,而是要做單項冠軍。”南昌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學科作為支撐,目前該校三大優勢學科——材料、食品和醫學都有院士領銜,引領帶動全校整體學科水平提升,推動學校衝擊世界一流。未來幾年,南昌大學還將新建生物醫學研究院、交叉研究院和新文科研究院3個創新平台,以更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更好的服務和更優的發展環境彙聚天下英才。
補齊發展短板,我們找準新思路
這幾年,江西“雙一流”建設麵上成效不俗,但專家指出,主幹學科特而不強,學科核心競爭力不強,“四大”指標突破不多,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足,都是當前江西“雙一流”建設的短板。
衝擊“雙一流”,關鍵在人,而江西高校目前最缺的就是高端人才。“和一流大學相比,我們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學科方向帶頭人還是太少。”南昌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相關負責人坦言,要實現既定目標,必須解決高層次人才匱乏和資源供給不足這兩方麵關鍵問題。
據悉,目前全省高校有國家級人才109人,高端人才數量在中部省份中排名靠後。江西已提出,要創新人才引進方式,用足用好人才基金、科創平台,為高校引進一批學術造詣深、能推動學科快速發展的高精尖人才。
開放辦學力度不夠大,對接合作交流程度不夠高,是江西高校發展的另一大軟肋。近年來,南昌大學的王牌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的成長,正是得益於與江南大學合作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但此類成功合作的案例在省內高校還不多。專家認為,下一步,江西要加大合作辦學力度,爭取共建一批研究院和學科專業,在強強聯手中快速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精準投入,已迫在眉睫。”還有專家認為,江西“雙一流”建設經費存在投入分散、項目多、資金少等情況,甚至存在專項經費統籌使用和跨學科使用的現象。
事實上,江西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已經縮小了建設範圍。南昌大學由首輪的8個學科群,減少為6個;其他高校的33個建設學科,調減為23個。
“從省情來看,光靠‘砸錢’來推動工作,既不客觀也不現實。”省人大教科文衛委相關負責人建議,各高校要在提升管理水平、優化內部環境、擴大集聚資源等方麵尋找破解之道,找準自身學科優勢和學校特色,善於搶位發展、錯位發展。
據悉,江西下一步要集中資源對基礎較好、實力較強、特色鮮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強的學科予以重點建設,引導高校聚焦優勢領域發力,打造更多“單項冠軍”。其中,陳曄光院士所在的臨床醫學、魏輔文院士所在的生物學、陳芬兒院士所在的化學等學科,都將成為未來衝擊“雙一流”的急先鋒。
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江西補齊高等教育短板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專家們表示,通往“雙一流”之路,我們急不得,但更拖不起。隻要明確發展目標、找準發展思路,科學有效整合省內資源,高等教育“突圍戰”就會前景光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