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例行政策吹風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方麵,著力實現“三個提高”。
一是提高覆蓋範圍,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學生資助體係,實現了“三個全覆蓋”,第一個全覆蓋是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第二個全覆蓋是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全覆蓋。第三個全覆蓋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從製度上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二是提高精準水平,建立跨部門信息比對機製,將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孤兒、殘疾等學生納入資助範圍,確保特殊困難學生得到資助。
三是提高資助標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要求,建立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製,逐步提高各學段資助標準。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達2922.73億元,總計資助學生達到1.61億人次。
在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方麵,堅決守住“兩個底線”。一是守住不輟學底線。定期開展學籍係統信息與人口庫信息比對工作,每學期開學前後集中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找準學生輟學原因,加大幫扶救助力度,確保輟學學生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二是守住特殊群體特殊關愛底線。針對特殊群體中殘疾學生就學保障問題,組織實施“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將更多殘疾兒童納入特殊教育保障體係,並將特殊教育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提高至7000元,這是普通學生的7~10倍,2022年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6%。
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相關要求,不斷完善政策、健全機製、加強協作,紮實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一方麵,進一步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水平。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係,健全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製,建立社會救助數據和學生資助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機製,努力做到及時資助、精準資助。另一方麵,進一步提高特殊群體的入學保障水平。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入學保障政策,推動同城同待遇。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精準摸排機製,推進教育關愛精準化、製度化;做好特困學生救助供養,保障他們的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