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2024年河南省教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毛傑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尹洪斌主持會議。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刁玉華傳達宋爭輝副省長關於教育工作的批示精神。
會議強調,過去的一年,是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樓陽生書記、王凱省長、王剛部長、宋爭輝副省長等省領導同誌關心關注教育,深入學校調研並就教育工作多次作出批示。一年來,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持續加強;辦學質量持續提升,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順利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斷深化,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成效凸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教育結構持續優化,高校結構布局更趨合理,學科學院設置更加科學,專業結構與產業需求更加匹配,城鄉教育資源布局更加適切;群眾急難愁盼持續改善;教育保障持續有力;教育係統持續穩定。
會議指出,縱觀人類曆史,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快教育強省建設意義重大、形勢緊迫。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強國建設的新部署,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意圖,不斷拓寬教育工作的視野和格局。要清醒認識現代化河南建設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係、調整學科專業布局、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等方麵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要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新期盼,發展以優質均衡為導向的教育資源供給體係,堅持把教育公平融入到改革發展的各方麵、各環節,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會議強調,2024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將揭開全新的篇章,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曆史機遇,要全力推進“1+2+8+5”教育強省建設行動。
一是加快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編製,這是推動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綱領、總部署、總要求。要把握好現代化河南建設對教育事業的需求,把握好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新趨勢對教育的影響,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教育的影響。
二是抓緊抓實“黨的領導”和“立德樹人”,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和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扛穩扛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是組織實施好“八項工程”,這是加快教育強省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一流高校建設和優勢學科鍛造工程,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工程,科教融彙協同發展工程,職業教育高地建設工程,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工程,卓越教師隊伍建設工程,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推進工程。
四是打牢做實“五項支撐”,這是加快教育強省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證。要切實維護好校園安全穩定,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持續強化教育保障工作。
會議要求,要以超常規的認識、超常規的舉措、超常規的行動,加快教育強省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貢獻教育積極力量。要強化政治統領,著力提升政治能力。善於從政治上看待和處理教育問題,做到觀察分析形勢把握政治因素、籌劃推動工作落實政治要求。要強化責任落實,著力提升執行能力。牢固樹立時間觀念、效率觀念,把握抓落實的方法和機製。要強化標杆意識,著力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精品意識、標杆意識,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素養、專業精神,努力成為“領導+專家”型通達之才。要強化協調聯動,著力提升溝通能力。主動加強溝通協作,對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多爭取、多協調,對當地黨委政府多請示、多彙報,對兄弟省市、部門多溝通、多走動,加強與社會公眾的溝通。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在鄭領導班子成員,各高校黨政主要負責同誌,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長,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駐廳紀檢監察組負責同誌,副總督學,廳機關各處室、直屬單位(實驗學校)的主要負責同誌,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誌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和省轄市所轄縣(市、區)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相關科(股)室主要負責同誌;各高校和省屬中等職業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相關處室主要負責同誌在分會場參加會議。會上,鄭州市教育局、安陽市教育局、鶴壁市教育體育局、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8家單位作交流發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