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中華民族的曆史偉業。
強國,中華兒女的光榮夢想。
當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徐徐鋪開,教育,承擔新的戰略使命和曆史責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麵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教育戰線更加突出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大戰略上辦教育,堅定不移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開拓進取,奮發前行。
全麵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人才,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
麵向高質量發展的強國考題,教育戰線必須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支撐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他強調:“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緊緊錨定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教育部把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各項人才培養工作紮實開展——
“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持續擴容,更多基礎學科輻射的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納入招生範圍,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儲備人才;啟動國家集成電路緊缺人才自主培養行動,成立多所國家集成電路學院,開設集成電路專項班;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21個關鍵領域,部署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教育戰線麵向全麵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堅定前行。
平台搭建,互通互聯;三位一體,協同融合。
在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師生代表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讚揚了武漢大學“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礪青年人的真本領”的做法。
極地科考、研製衛星,聚焦“國家的大事業”,武漢大學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製,建設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國家級、校級、院級“三級特區”,從招生階段起構建本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路徑,鼓勵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機構指導本科生科研,全力推進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開展創新性、探索性實踐。
圍繞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搭建大平台、組建大團隊、攻堅大課題,將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有機結合,使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在“國家的大事業”中拔節成長。
津沽大地,海河微瀾;人才培養,模式蝶變。
天津大學博士生王延華正在進行一種新型催化劑的開發,這項研究突破後,將有效降低車輛尾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我有來自企業和學校的兩位導師,所有研究項目都來源於企業發展中的真問題。”王延華說。
卓越工程師用智慧和辛勞,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培養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雙導師”,正是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的顯著標誌。
打破“學科化、院係製”傳統模式、搭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新平台,中組部、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實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32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校企雙導師隊伍已達1.7萬名,其中企業導師8100多名,一線總師1300多名。
“0”“1”奧妙,變幻無窮;體係重構,全麵賦能。
教育部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101計劃”引人矚目。
計算機語言的基礎是0、1組成的二進製數。計劃以“101”來命名,寓意從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基礎要素著手,培養未來在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的創新型人才,成為加強我國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突破口。
以計算機領域為例,計劃圍繞課程、教材、師資團隊和實踐項目等四方麵展開,建設12門核心課程,形成涵蓋110多個模塊、650多個關鍵知識點的核心課程知識圖譜。
如今,“101計劃”已涵蓋計算機、數學、物理學、經濟學、哲學等領域的基礎學科。“‘0’和‘1’是基礎,也是通向未來的起點。”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胡振江語氣堅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強調人才自主培養,不意味著自我隔絕。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持續完善,對外交流合作邁出堅實步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落戶上海,成為該組織在歐洲以外的首個全球性一類機構,將為我國深化STEM教育教學改革,提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發揮積極作用;一大批高校高質量推進國際化辦學,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助力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全力投身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一項技術,攻克核電站“堆芯熔化”難題。
一項技術,開啟工業蒸汽千億級產業。
2023年12月,由清華大學牽頭研發的全球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在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清華大學核能科學家持續數十年研發的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世界的跨越。
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我國實現反應堆固有安全的帶頭人王大中說:“科技創新就是我們最主要的愛國方式。我相信隻要我們每個人都堅定信心,勇敢向前,我們的國家就會有無限光明的未來。”
我國高等教育素有“篤心科研,丹心報國”的傳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更加激勵高等教育戰線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上發揮龍頭作用。
教育部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戰略工程,推動高校主動揭榜國家重大任務,集聚力量開展前沿攻關,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等關鍵領域和戰略新興領域開展重大創新性探索,同時在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突破上謀劃重要革新性舉措,在分類推進高校改革上開辟新路徑。
搶占製高點,更多高校聚焦關鍵技術,立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踔厲奮發——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課題組圍繞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這一國際前沿科學領域持續衝鋒,實現疊層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8.0%,首次超越傳統晶矽電池,為解決重大能源需求提供新路徑。
挺進“無人區”,更多高校潛心基礎研究,錨定激發科技創新源頭活水勇毅前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長期鑽研量子物理,捷報頻傳。不久前,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推動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持續突破。
深耕文史哲,更多高校推動文化繁榮,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守正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隊伍優勢,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係中當好“頂梁柱”,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努力以原創性理論成果為人類文明提供知識增量和思想貢獻。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主動作為,加強係統改革,探索製度安排,煥發科研活力。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持續構築大平台、組建大團隊、培育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為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思源研究院,打造高端人才政策特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親自擔任院長,領銜組建專職管理團隊,暢通對話渠道,精準對接需求,同時建立“X個學術實體”,為人才提供頂尖的研究平台支撐。
“強國建設、高教何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銘記重大命題,一係列大國戰略背後,閃耀著高校的突出貢獻和生動實踐。
全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高水平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彙,是衡量教育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實現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彙,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不久前,教育部相繼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的專業點大幅增設,供給相對過剩的專業點大幅撤銷,調整幅度均為曆年來最大。
“曆年來最大”的邏輯,在於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引導支持專業設置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區域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民生緊缺需求。
“特別是在科教融彙、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被賦予了培養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服務國家與社會的新使命,要求專業設置和布點更加符合產業升級邏輯。”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覃曉燕說。
專業調整,隻是縮影。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服務支撐步伐一刻不停。
一年來,高等教育“兩個先行先試”成為教育部重點工作的響亮口號——“在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教育布局結構上先行先試”。
教育部在推進改革中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聚焦突出問題,“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推進實施,以落實部省戰略合作協議為抓手,共同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全國範圍內,有組織科研正在不斷強化。圍繞行業企業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企業向32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提供了3036個核心課題,作為工程碩博士開展科研和學位論文選題的主要來源。
作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主體,高校銳意進取、奮發作為,持續攻克產教融合、科教融彙的痛點難點。
成立科研成果轉化領導小組,下設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負責股權運營和企業賦能;設置科技成果審批小組,由校務會開展集體決議、重點審批……近年來,浙江大學打開校企戰略合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2023年該校科研經費首次突破80億元大關,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全國名列前茅。
當前,我國有1萬多所職業院校、3000多萬名在校生,蘊含著巨大的資源紅利。如何全麵深入兌現紅利、激發潛能?
教育部全麵落實“一體兩翼”工作布局,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新模式,推動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高位推進“一體”——與山東、天津、廣西等8個省份共建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建設改革試點,部省共同推進職業教育更好服務地方發展戰略,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和範式。
“聚焦國家戰略、發揮統籌作用、突出地方特色,省部共建穩步推進。如黑龍江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中的支撐作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序布局“兩翼”——在資源實力和統籌能力較強的市域層麵首批遴選建設28家市域產教聯合體。2023年7月,中國中車集團牽頭組建成立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這也是教育部支持建設的首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共同體。
“共同體讓產教融合型企業牽頭,讓企業深入參與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有利於職業教育真正圍繞產業需要來辦學,服務現代產業體係建設。”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瑩充滿期待。
風雨兼程,步履鏗鏘。新征程上,教育戰線奮力書寫著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的新篇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