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江西全麵推進醫學學科建設!
2024-08-22 15:18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
作者:

  日前,江西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江西省推進醫學學科建設實施方案》。

醫學學科

  《方案》提出,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全省醫學學科體係更加完善,打造形成有影響的學科“高原”,優勢學科躋身國家隊前列,形成學科“高峰”,基本形成“金字塔”學科體係。具體目標是實現“兩個進位”(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醫學學科排名進位),“三個增量”(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高層次人才有大的增量)和“四個突破”(國家科技獎勵、頂尖人才、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中藥新藥創製有新的突破)。

  重點任務共5個方麵,具體如下:

 (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1.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健全衛生健康科技組織體係,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和專業機構力量建設。規範科技創新活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促進科技成果推廣和應用。進一步樹立“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產出真成果”“投入問產出、花錢問績效”的創新導向。推動省醫學科學院、省中醫藥研究院、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院改革與發展,推動省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省腫瘤研究所、省兒童醫學研究所、省婦產醫學研究所等省級科研院所高效運轉,加快成果產出。成立省級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教育學會,組建省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推進省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建設,推動全省倫理審查結果互認。(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科技廳)

  2.推進科研攻堅行動。促進醫學科研項目“根深葉茂”,強化項目梯次孵化,聚焦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組織實施委科技計劃項目(“培育”項目);聚焦疾病預防控製能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水平提升,組織實施委科技創新重點項目(“提升”項目);圍繞重大疾病診療技術、重大疾病機理、重大診療裝備攻關,組織實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攻關”項目)。對我省作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項目,按國家獎勵標準給予1:1獎勵支持。穩步提升公立醫院科研投入,三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每年科研經費投入不低於年度醫療總收入的2%。其他醫療衛生機構要強化科研意識,逐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3.推進創新平台賦能建設。加快推進我省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在優勢學科方向爭創國家和部委級科技創新平台,對新認定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給予最高1000 萬元項目補助。推動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衛生健康領域省重點實驗室高質量發展,布局扶持24家省衛生健康重點實驗室,建設63家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臨床研究基地,在重點學科和關鍵技術領域形成持續創新能力。推進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P3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活動管理,提升“一錘定音”能力;推進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管理控製中心建設和規範管理運行,到2025年實現設區市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管理控製中心全覆蓋。(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

  4.推進科技創新資源整合。支持打造公共醫學樣本資源服務平台,規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安全穩妥進行人類遺傳資源的深度利用和挖掘。依托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動建設彙集全省醫學檢驗檢查結果、處方病案、臨床試驗、研究數據等資源的醫學大數據平台,有條件提供數據開放共享。支持我省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依托省疾控中心建設省預防醫學科學院,與省內高校共同建設國內一流的公共衛生重點學科。(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科技廳,省疾控局)

  (二)學科人才引育提檔計劃

  5.加大引育高層次人才,提升學科人才衝量。實施人才集聚行動,提升高層次人才省內培育量和省外引進量,形成梯次接續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到2027年,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方式精準引進1至2名頂尖人才,給予經費、項目綜合支持,支持其組建學科團隊並為其量身創設學科平台或新型研發機構;新增5名左右國家級領軍人才,在創新平台建設、科技項目資助方麵給予支持。實施“贛鄱英才計劃”衛生健康創新人才項目,引進50名左右創新領軍人才,培養30名左右創新高端人才,其中青年占比約為60%。圍繞我省優勢學科方向,遴選打造一批省級臨床創新團隊。探索設立學術院長(副院長)、學術科主任(副主任)崗位,用於引進重點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培養專業型領導人員。培養一批“行政+專業”複合型人才。(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人社廳,省科技廳)

  6.加大本土學科人才培育,提升學科人才質量。以需定招合理確定院校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全麵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積極爭取擴大學位授權點和研究生培養規模。提升醫學教育辦學門檻,嚴格限製非醫藥類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設置醫藥衛生類專業。支持南昌大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藥學、中醫學等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建設,支持省內醫學高校以行業需求為導向,開設新醫科專業,設置交叉學科。支持省內學科領軍人才在國際、全國學術組織擔任領導職務,提升學科人才的學術影響力。探索建立縣級“醫學學科人才池”,統籌學科人才一體化配備和管理。(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

  7.健全人才製度建設,培植學科人才引育沃土。建立人才支持政策的定期調整機製,不斷完善支持重點、資助額度、管理方式,保證政策比較優勢,構建近悅遠來、包容大氣的人才集聚機製。建立行業主建、全省集成的學科人才信息庫,打造“贛籍醫學人才‘歸巢’”等引才新品牌。探索製定人才引育指標任務,支持區域醫療中心或依托單位引育高層次學科人才,壓實引育單位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醫學領域職稱製度改革,探索更加科學的人才評價機製,建立醫療、科研、教學等明確區分的評價體係。建立人才引育情況監測機製和有利於學科發展的績效分類評價製度,著力提高學科人才分類的專業化、製度化、科學化水平。(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人社廳)

 (三)診療能力強基提級計劃

  8.強化區域醫療中心引領,築牢專科能力壓艙石。以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平台,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強化與引入的高水平醫院合作。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導向,探索應用一批具備專科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前沿醫療技術項目,聯合攻關一批疑難重症關鍵醫療技術項目,提質擴容一批重點疾病領域醫療技術項目。發揮區域醫療中心引領作用,加強學科共建,專科聯建,鞏固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服務區位優勢。提升區域醫療中心輻射影響,扶持縣級醫院全麵提升一批核心專科、夯實一批支撐專科、打造一批優勢專科,提高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就診率,減少患者異地就醫。(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9.打破臨床診療科目壁壘,建設專病診療新高地。以疾病為鏈條,以診療為核心,建設一批“補短板”專科,擴大體量規模;建設一批“看難病”專科,提升質量效率;建設一批“影響力”專科,突破發展瓶頸。探索打破原有的醫學學科和診療科目壁壘,以優勢學科和(或)重點扶持學科為主體、相關學科共同參與的“1+N”學科群為基礎,建設一批專病診療中心。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推進臨床與基礎研究交叉融合、醫工交叉融合、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等跨領域突破發展。(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10.均衡優質醫療資源布局,織密特色專科服務網。建立以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安全和效率為核心的臨床專科能力評估機製。優化臨床專科布局,培育一批優質基礎學科和平台學科重點專科項目。在部分發病率高且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專病診療模式和學科組織形式上進行創新性突破,建設一批係統連續、特色鮮明、學科融合、優質高效的高水平臨床專科群,形成覆蓋本轄區疾病譜主要疾病和重大疾病的三級醫院臨床專科服務網。深化中西醫學科融合發展,促進中西醫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和中西醫醫療技術優勢互補,強化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顯著提高部分重大疑難疾病的臨床療效。遴選打造100個省級基層特色專科,遴選5家三級醫院作為基層特色專科孵化中心並強化技術規範和質量控製,造就一批在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基層名醫名科。(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

 (四)學科產業孵化提速計劃

  11.推進學科成果轉移轉化平台建設。結合江西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係,加快推進轉化平台建設,推動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產品。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醫療衛生機構、科研院所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建設成果轉移轉化平台。遴選建設一批學科成果孵化轉化示範基地。開展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推動醫療衛生機構成立轉移轉化基金,促進專利授權、技術轉移和合作、成果孵化。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技術經紀人。支持成立學科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或聯盟,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機構,提供新型學科成果轉化經紀人、合作牽引、創業孵化、成果展示等延伸服務。(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科技廳)

  12.推動學科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學科為牽引,支持以醫藥、醫療器械為代表的醫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帶動全產業鏈及相關學科領域提質升級。形成對優勢產業的全方位扶持,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帶領全領域產業提能升級。支持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大健康產業學院,麵向產業需求和學科前沿開展重大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動以中醫學科引領中藥創新及老品種升級開發,促進經典名方產品化產業化,加快院內製劑轉化應用。推動醫院通過學科成果轉化實現社會效益、診療能力、經濟效益“三提升”。(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中醫藥局)

 (五)學科管理規範提標計劃

  13.推動學科梯次培育體係建設。推動建立上下互動、部門聯動、協調高效的醫學學科管理體係,統籌謀劃學科布局,合理調配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省級層麵建立醫學學科管理領導機製,省市縣三級聯動,製定出台不同層級學科建設目標和舉措。接續優化省醫學“領先學科”,實施“培育學科”建設,支持省醫學“領先學科”與基層開展學科幫扶。探索省內優勢學科、領軍人才整合機製,集中力量培育建設一批登峰學科、省優勢特色學科,爭取更多學科進入國家隊第一方陣。到2027年,形成省醫學“領先學科”為龍頭、“培育學科”為骨幹,高水平市級和縣級學科為支點的學科網絡。(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14.創新醫學學科評價。組建專門的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製定科學、統一、規範的學科評價標準,建立學科數字化檔案。推動學科建設成效納入等級醫院評審指標,並與績效分配掛鉤。充分發揮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構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學科評價指標體係,開展省內三級公立醫院學科評價,結果作為優化學科布局、統籌資源配置、改進精細化管理、製定學科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0-11-08 17:53
仇小強:重視預防醫學教育,培養預防醫學專業人才-.jpg
beplay2網頁登錄 2020-11-08 16:31
孫寶誌:以轉化式學習理論重塑醫學人才培養路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