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有3+5種試卷,分別是全國三種,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五種。當然裏麵還有一些複雜的組合,比如部分采用全國命題,大體上如此。
上午有機會看到了全國三張語文試卷,以及其他地區的作文題,有許多人與媒體詢問,簡單說說我的感受,不全麵,僅供參考。
先說作文
三篇作文:提示千禧一代的時代責任與擔當
早上一看到各地作文題目,我就樂了。全國卷一與北京的大作文,以及浙江的作文,有明顯的近似,主題相近,即千禧一代以及他們的時代責任與擔當。命題人想到一起了,估計有一些人可能也不意外。
全國卷一的作文題是“世紀寶寶中國夢”,係統梳理了近18年的重大事件,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雖然是以時光瓶帶入,但本質還是提醒,強調千禧一代的時代責任與擔當。
北京的作文題則更為直白: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本質還是思考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在享受中國發展紅利的過程中,對中國發展與複興的責任與擔當。
浙江的試題內容更虛一些,前麵講了浙江精神,後麵點題: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其實還是在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
這三個作文題目有“撞車”之嫌,但對於這一組作文題我卻是比較肯定的,一個是立德樹人,一個是緊扣考生與時代特點。作文與寫作是最能體現和貫徹價值觀,世界觀的一個領域,不必也不可能回避,因此,在這一點上其主題都很鮮明。更重要的是還緊扣了考生的特點。作為千禧一代,實際上是在中國高速發展中成長的一代,也可以說是享盡中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紅利的一代,但一切對於他們可能都太順利,對於中國改革開放以及新中國發展的艱難曲折沒有感受,也難以有深刻感受;同時,作為獨生子女一代,他們也更多關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國家與社會。利用這樣一個重大的機會,提醒他們思考他們自己對於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提醒他們家國情懷是多麼重要。其實無所謂考生寫的如何,重要的是他思考過,就非常好。
幸存者偏差與被需要:思辨性非常強的作文題
另外兩個思辨性特別強的作文題我非常喜歡,一個是全國卷二的“幸存者偏差”,講了二戰時期英美軍方調查了戰後幸存飛機上的彈痕,以加強飛機防護的故事。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強調應該重視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不是彈痕多的地方加強防護。這個題材本身就極具思辨性,對於當下教育所倡導的創新思維,批評性思維(其實更應該叫獨立思考),都具有重要的啟示與引導。上海卷的“被需要”,也是一個極具思辨色彩的題目,尤其對現在的千禧一代。
這兩個題目思辨性非常好,的確可能會給一些邏輯性差,思辨能力差的學生帶來挑戰,我在網上已經看到大家對“幸存者偏差”的不同看法,很多人認為難寫。我想提醒的是,高考本身就是選拔性考試,有一定難度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為什麼必須讓考生都會寫?第二,這兩道作文題本身倡導,引導的,就是我們目前教育所強調的創新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有錯嗎?不能說沒有準備,或者不會寫就說題目不好,這是荒誕的。
再說總體的評價
語文試題近年有幾個趨勢值得肯定,一個是更強調對於學習能力的考察,而不僅僅是文學與文字能力。無論是在閱讀上,還是在寫作上,都更強調基本邏輯思維的訓練。語文學科是一個基礎學科,絕不應該簡單到語言文字。美國SAT考試有三科,分別是閱讀,寫作與數學。如果把前二者結合,那就大約相當於我們的語文了。但他們的閱讀與寫作,顯然不是考核你的文學能力,語言文字能力,實際上是在考察學習能力,第一,就是閱讀能力,是否讀懂了?第二就是寫作,是否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近年語文試題中,對於閱讀題材,從領域到形式變化都比較明顯。除傳統的文學類外,科技,政治,曆史等題材均有出現,形式上則不僅限於文字,今年全國卷就有兩套出現了圖表形式,這一方向應該給與積極的肯定。在作文命題上,也明確在倡導強調論述性文章的寫作。浙江高考2016年的作文題甚至在題材上就限定為論述文,是難得的擔當。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在beplay體育手機語文教學與考試中,過多地強調了文學性,但是在基本的表達能力上欠缺嚴重,這也是中國基礎教育目前的短板之一。目前出國留學生在學業上出現的主要問題,與其說是語言問題,不如說是語文的問題,是不會寫Paper的問題,即論述性文章。日前清華大學對全校低年級學生開設一門必修課,就是表達與寫作,負責人講的很清楚:寫作不是我們日常文學類的風花雪月,是論述性文章的寫作。原因也在此。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的語文測試更強調承擔立德樹人,更強調思想教育與價值觀的滲透。坦率地講,在這一點上是有爭議的。有人說語文題更像考政治,對此我難以完全讚同。
語文作為一個基礎學科,有著極其特殊的適用範圍與價值,絕不僅僅是語言、文字、文學,這也是我們無論任何時候都會把語文放在第一的原因,比如高考第一科就是語文。語文,從閱讀到寫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傳遞,滲透價值觀,比如獨立宣言成為美國高考SAT的考試內容。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不必躲躲閃閃,需要立場鮮明,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也需要讓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國家在其升學考試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滲透著他們的理念,都存在著鮮明的意識形態,隻是手段方式與程度不同而已,這也是我們目前並不允許一些國家的高考直接進中國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主權範圍的事情。
因此,語文考試很多題目廣泛滲透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其次,語文本身是一個基礎學科,是代表基本的學習與表達能力的話,那麼要表達的東西本來就應該是多方麵的,絕不應該隻是卿卿我我的小情調,更應該廣泛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麵,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因此談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成就,判斷,看法有錯嗎?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都有一個誤區,把語文等同於文學,限定在語言文字,正是基於此,才有此判斷與說法。
最後,我想提醒,高考命題的職能定位是三個:立德樹人,選拔人才,引導教育。同時也想提醒,我們的教育是培養接班人的。我相信我們的命題絕不是完美的,更何況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斷,隻是,無論誰都需要在前麵這些前提下進行命題,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基於這些前提進行批評、批判,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也是高考命題的專業性之一。
因此,在批評高考命題之前,還是多了解一些專業性與專業要求,才能提出更多有意義與價值的意見,才能提高推進命題,而不僅僅是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