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專欄
四部委重錘砸 能否治理瘋狂的校外輔導機構
文 / 陳誌文
2018-02-28
我們需要正視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正視家長對孩子教育過高期望的基礎上,給與合理引導,疏導,在學校教育體係內給與一定的滿足,而不是趕出目前的學校教育體係。

  22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教育部聯合民政部,人力資源部,工商總局的“關於切實減輕beplay体育手机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就從非正式渠道流出,26日教育部正式發布了這一消息。

  通知中提出了6條具體的治理方向與目標,總體上歸納起來就是相關負責人對外談到的三點:一是從資質門檻入手,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二是治理培訓內容,“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采取的重要配套措施就是“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同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beplay体育手机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beplay体育手机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三是管住學校與教師,不能校外兼職,也不能非零起點教學。

  據說第二天,相關部門就約談了幾大主要培訓機構負責人,要求自律並配合落實。

  瘋狂的家長,辛苦的孩子,推動好未來大幅超越新東方,校外培訓機構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沒有之一。

  這一政策出台的背後,是近年beplay体育手机減負出現的尷尬現狀: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去。beplay体育手机校外培訓市場迅猛發展,在客觀上增加了beplay体育手机生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引起全社會高度反彈與關注。

  這裏麵的代表,就是處於焦點的上市公司好未來(學而思)。發端於北京的學而思,最初就是以數學培訓起家,在短短10年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培訓公司。2018年2月末,好未來市值超過184億美金,大幅超越曾經以出國留學為主業的教育龍頭公司新東方(144億美金),就是最好的證明。其實,無論收入規模,還是利潤規模,新東方都遠遠高於好未來,但好未來近年在資本市場備受青睞,其原因就是看好學而思所占據的主要市場--日漸瘋狂的beplay体育手机校外培訓市場。

  根據好未來的年報,好未來在2010年上市後營收快速增長,2017財年營收達到68億,較2016年增長68.3%,2012至2017財年年度營收增長646%。根據好未來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18財年前三個季度營收達到76.36億人民幣,已經超過2017財年全年收入。

  而在培訓人次方麵,好未來從2013年的82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393萬人次,2014—2017年度對比增長幅度分別為25萬人次、43萬人次、80萬人次、163萬人次,呈現出顯著加速狀態。根據好未來最新發布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9個月的總學生人次達到483萬,已經遠遠超過了2017年全年的總學生人次。

  無論從收入增長速度還是學生人數的增長,幾乎可以用瘋狂來描述,也是目前任何行業所無法比擬的。

  以前上輔導班的,是對自己希望要求高的,輔導班基本上講的多數都是超越學校所教授的,但是現下的輔導班,幾乎全部覆蓋,甚至是大量的基礎課程,無非提前學超前學,一年級提前學二年級的,二年級提前學三年級的,甚至小學生提前學中學的課程。這種混亂也導致學校日常教學秩序被打破。一位校長說,每次一開學,老師首先做的是調查,有多少人已經學過了,在多數人已經提前學過的背景下,老師不得不改變本來的教學策略,講核心,講重點,不可能零起點教學,“否則孩子們都睡覺了,也有意見”。在這種背景下,部分想堅守不上輔導班的家長與學生,已經孤掌難鳴。

  近20年來,因為計劃生育原因,全國beplay体育手机在校生“跌跌不休”,總體下降了1/3還多,減少了一個億在校生。學生總量下降,也就是說市場總量大幅度下降,但校外培訓機構收入與入學人數卻大幅度增長,這種悖論背後,無非兩個原因:家長有錢了;第二,家長孩子“都瘋”了,全都在上輔導班。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10年前,在一線城市,上輔導班的還是少數家庭,不足30%,但是現在,不上輔導班的已經成為稀有物種,上輔導班幾乎成為標配,超過了80%。在北京上海,上輔導班年度支出超過10萬的家庭比比皆是。

  為什麼家長排隊交錢給自己加負擔?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beplay体育手机校外培訓市場的瘋狂?調整一刀切的減負政策,給希望多學一些的孩子以合理出路是治本之策。

  從去年開始,各地政府已經對各種校外輔導班一片喊打聲。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政治局委員韓正高調地把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提到了政治高度:“如果所有的教育培訓中心是為逐利的、營利的,我們絕對不允許這樣一種被綁架的教育。在上海,黨和政府是要管的!不管,我們是失職!”

  此次的政策出台,也是政府的一次積極作為。應該說此次政策出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些措施的確打到了七寸。比如對輔導班教學內容的限製與約束,也有係統性考慮,比如對競賽的同步管理,比如對校內非零起點教學的治理。

  但對於這一政策的治理效果,社會上各方麵顯然並不看好。

  政策正式出台當天,好未來股價並未如預期下跌,27日才出現微跌,顯然,多數人並不認為這一政策可以擊退beplay体育手机課外輔導機構的野蠻生長。

  其實政府部門顯然是有考慮的,通知已經明確說這是第一步,將按照“標本兼治、內外聯動、堵疏結合、積極穩妥”的原則,打好“組合拳”。如果說這是一劑治表的猛藥,先起到治表的作用,那麼能否見效,核心就看各地方教育與相關主管部門能否落實到位了,尤其是學而思這種標杆性的機構能否配合,或者被拿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更重要的是治本,搞清楚背後的原因,拿出更係統有效的辦法,才能長治久安。

  客觀上看,學而思是掙了學生負擔的錢,如果真是學而思的輔導班增加了孩子們的負擔,批判治理,甚至關停都有理,我相信大家都舉雙手讚同,但關停了學而思孩子們的負擔就降低,就沒有了嗎?答案是顯然的,不可能,沒有學而思,還會有新的學而思。眼下就已經有一個新的學而思了。新東方集團2017財年總營收增長22%,其中,直接與好未來競爭的優能中學增長40%,達到46.84億,報名人數增長率為45%,泡泡少兒收入增長率超過55%,逼近20億,學生報名人數增加49%。這兩項總營收已經占據新東方總營收的55%,新東方已經徹底蛻變為一家針對國內K12的校外培訓公司了。

  我們需要思考和回答的是,為什麼孩子與家長會拿著錢去給自己增加負擔?為什麼過去沒有這麼瘋狂,現在卻這麼嚴重?

  第一個原因,也是一個基礎原因,就是我們的文化特性,或者說傳統。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重視,全世界沒有第二個,我們有一個口頭禪,“砸鍋賣鐵都要送孩子上學”。“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個政治口號也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才會誕生的,其他國家民族,是很難想象這一點的。也正因為此,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會把輔導班開到哪裏,就會把學區房的價格推向不斷的高峰。在美國,華裔的學習負擔也是最重的,華人街上輔導班比比皆是,就是最好的例證。在紐約400餘家備考中心,超過1/4都是過去四年出現的,1/2分布於皇後區與布魯克林,尤其是法拉盛和日落公園—這些都是著名的華裔區。

  我想提醒的是,所有輔導班都是家長主動報名去的,不是學校強迫的,他想要,他需要。

  第二個原因,就是家長真的有錢了。伴隨經濟發展,從家庭年收入結構角度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實際上已經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有錢了,在重視孩子與孩子教育的文化傳統背景下,第一投入方向就是孩子教育,第二才是房子。事實上,新東方業務結構的變化已經深刻反映了這一點。過去新東方收入主要是出國考試培訓以及中介服務,掙的是一少部分富貴人家的錢,但是伴隨經濟的發展,我們在教育上的投入越來越多,不僅是出國,國內培訓也迅速增長起來,新東方自身業務結構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

  第三,就是家長正確教育觀念的缺失,對自己與孩子都沒有清醒的定位與判斷,盲從與盲目跟隨,追求所謂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學校。有一個家長曾經問我,他的孩子在奧數班上每次都考不及格,但是孩子還不當回事,怎麼辦?我反問她:你數學如何?奧數如何?為什麼要讓他上?動輒就講讓孩子上清華北大的今天,我想提醒家長們,2017年高考考生940萬人,北大清華合計錄取7000餘人,我們是否需要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這裏?

  第四,就是教育部門一些不恰當減負政策的推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曾經與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聊起課外輔導班的非正常增長,他一句玩笑話值得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深省:感謝政府神助攻!理由有二,第一就是減負。一刀切的減負,甚至規定死放學時間,孩子們放學了,家長還沒有下班,怎麼辦?去輔導班成了一個重要選擇。第二,不加區別的減負,做減法,學校教的少了,學的少了,尤其是對一部分對自己有高期望值的孩子與家長,不得不選擇輔導班加餐。第三,在減負的力壓下,包括中考高考在內的選拔性考試不斷等級化,水平化,模式化,簡單化,而水平考試,等級考試,最適合的就是刷題教育,就是輔導班。新東方的一位基層負責人驕傲地說:你別忘了,我們是靠什麼起家的?托福,GRE,SAT都是水平測試,這是我們的長項。

  你這邊壓下去了,但需求是客觀的,無論對錯,於是就在那邊長出來。課外輔導班不想火爆都不行。

  家長的觀念,傳統文化的影響等都對輔導班的瘋狂增長,學生負擔的增加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顯然,這方麵的因素是短期難以改變的,那麼,怎麼辦?除了目前出台的治表的辦法與措施外,能在短期見效果的,也隻有最後一個了。調整減負政策,減負的策略,不搞一刀切,讓想多學的孩子,盡可能留在學校裏,多學一點,多做一點作業,而不是把他們推進輔導班。

  去年開始,針對“三點半”的問題,教育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調整,試圖把孩子們在學校多留一會,雖然還麵臨很多現實難題,但總歸是開始修正前些年的錯誤。

  在這個政策的調整上,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長期以來的一些錯誤觀念。減負是此次治理的核心目的。從相對角度看,負擔是一個心理感受,如果你喜歡玩遊戲,三天三夜都不是負擔,如果你不喜歡學習,10分鍾可能都是負擔。第二,從絕對角度看,任何對自己有期望的孩子,客觀上的負擔都會是很重的,無論在中國還是英美,無論是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區別隻是付出的方向不同,內容不同而已。美國著名記者愛德華.休慕斯曾經寫了一部報告文學《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麼煉成的》----惠妮中學成長紀實。惠妮中學,也就是“虎媽”女兒所就讀過的學校。在這本書的第一章,紀錄了一個高三女生的一天,標題就是:魔鬼數字4,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得4.0的GPA。我想,放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她都比我們絕大多數孩子辛苦。原因就是因為這位女生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她不得不比別人更辛苦,負擔更重。這讓我想起習總書記的新年講話:美好的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事實上,無論從AP課程,還是IB課程內容看,英美的高中學習內容的寬度是顯著超越我國中學教育的,給了一些優秀的孩子,或者說對自己有高期望的孩子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與環境。一個在美國常青藤大學讀二年級的中國學生給我講了他的意外:在我們的高級經濟學課上,我突然發現,我的數學沒有美國同學學的多,學的深。

  我至今還記得,去年某市在減負的指導思想下,取消小學低年級英語課時,遭到了家長的強烈反對。如果最後真的取消了,家長們估計多半選擇進輔導班。

  在一刀切減負的做法下,我們並沒有給這部分對自己有高期望的孩子與家長更適合的機會,不僅是在客觀上把孩子們推進了輔導班,在另外一方麵,這種做法也嚴重損害了我們對拔尖人次的培養,也違背了基本的教育規則:因材施教。

  因此,我們需要正視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正視家長對孩子教育過高期望的基礎上,給與合理引導,疏導,在學校教育體係內給與一定的滿足,而不是趕出目前的學校教育體係。

  去年複旦大學陸一老師在中國青年報公開談到日本30年減負的一係列負麵後果,其中之一就是輔導班的興盛,家庭經濟負擔加重,與今天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我們的確到了係統反省減負做法的時候了,中國輔導班的不正常火爆,隻是再次提了個醒:我們需要承認我們文化傳統背景,國情發展階段的前提下,對一刀切的減負政策做策略性調整,通過學校教育體係,給一部分學生以機會,而不是做助攻,把他們推入輔導班,這比簡單的說不允許,甚至關停更有效,更科學。

簡介
陳誌文,beplay2网页登录總編輯,多年重點從事教育改革與治理研究。
聯係
手 機 掃 碼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