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都可以反彈回去,但留學實際上在此前就已經出現了增長乏力的現象。要講清楚這個大勢的影響,有必要將疫情之前的情況先說清楚。
去年我參加一些國際教育論壇時,用的主題是留學拐點將至。大概意思是說,2019年出國留學生預計將超過70萬。但根據近年發展數據,尤其赴美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增長乏力,出現頹勢。根據我們學生基數以及其他情況,我判斷,出國留學的最高值即將到來,但在達到山頂後,還將持續小10年的峰值,然後會逐漸下滑。也就是說,這個發展曲線會呈現一個梯形。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顯然改變了這一曲線,讓山頂的拐點提前到來,讓梯字型曲線,改為三角形曲線,出現明顯拐點。
一、疫情爆發前,出國留學增長頹勢就已經很明顯,即將見頂。
2019年出國留學人數超過了70萬,創下曆史最高紀錄,繼續保持增長,但持續增長背後,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疲態。
出國留學第一目的國是美國,也占據了出國留學大約1/3的市場。根據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8/2019學年,中國赴美人數仍然是第一位,超過37萬人。但遺憾的是,僅比上年增長了6000人,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僅有最高峰時的1/7,連續下降了6年。
從增長比例上看,也是近10年最低的一年,也是連續10年下降。在研究生申請人數上,自2012/13學年至今,也出現了持續下降趨勢,除一年外,均處於負增長或零增長。考慮到連續負增長,我們基本可以排除統計上的出入,這個頹勢還是很明顯的。小留學生稍有不同,但也出現了增長乏力的現象。考慮到我們留學生主體是本科與研究生,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美國留學增長乏力,即將見頂。
美國一直是眾多留學生的首選目標,占據出國留學大約1/3份額,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因此赴美的發展趨勢對於出國留學的總體趨勢,是有代表意義的。
不僅是美國,北美另外一個重要留學目的國加拿大也出現了類似現象。雖然赴加留學也持續增長,但近年無論是增長比例還是絕對人數都出現了下滑,基本上是近10年最低點。2018年,中國讓出了赴加第一生源國地位,被印度超越。
美國是第一位,加拿大大約位居第四位,基於這兩個國家同樣的發展趨勢,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出國留學增長乏力,頹勢已現。
有一些人質疑說,不宜下這一結論,美國增長顯著下降,主要是因為川普而出現的偶然現象。我想提醒的是,美國的下降是10年的總趨勢,不隻是最近幾年,川普上台也隻有4年,川普隻是加快了這一趨勢而已。
也有人提出,英國同期出現了“暴漲”。其實仔細看英國增長數據,的確出現顯著增長,但總的增量也沒有超過2萬人,隻是相對於這些年赴英增長乏力,顯得突出,主要因素可能還是川普的擠壓,部分學生轉而赴英,但從總量上看也非常有限。
造成出國留學增長乏力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我主要講四個大的背景,或者說勢。
第一,時代不同了,伴隨中國的發展,00後留學意願開始下降。
國際間學生流動,第一因素不是教育,是經濟,是社會發展水平,所以,國際間學生流動,尤其是跨洲流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比如東南亞國家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學生近年到中國留學增長迅速,就是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而我們赴美,也是同樣的道理。
40年前,甚至20年前,我們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是懸殊的,但是現在差距顯著縮小,在個別地方與領域上,我們甚至超越了,尤其是對於從小生活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家庭生活水平較高的中產家庭以上的學生來說,這部分人是最早,也曾經是主要留學人群,但對於他們來說首先就失去了吸引力。
同時,對於他們,且不說出國學習實際更辛苦,在生活上,國內有父母親朋有一堆人照顧,出去後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遠不如在國內舒適,這和80年代、90年代有著顯著的區別。對於他們很多人來說,出國留學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上山下鄉”,是受罪去了,他們的留學意願顯著下降。
第二,出國的人多了,回國的人也多了,鍍金價值越來越小,也影響了留學的意願。
伴隨近10年出國常態化,出國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回國留學生增長也在加速。與早年出國留學生大量滯留國外不同,近年留學生基本都回來了。上個世紀教育部還有專門機構是做留學生回國的工作,在這個世紀就撤銷了。大約10年前,我們還是出去三個人,回來一個人,但目前大約是出去1.2個人,回來1個人,目前每年回國留學生規模大約在60萬人左右,基本上與90年代初大學畢業生的總和相當。
這種狀況的原因比較複雜,但無論如何,物以稀為貴,留學的鍍金價值大大削弱。比如10年前,一個美國頂尖高校的博士在北京上海的985高校還是有競爭力的,很容易拿到一個教職,但現在就很困難了。大約10年前,回國留學生,無論學曆高低,來自哪個國家,都可以自由落戶北京上海,但現在必須有編製了。
第三,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考不上大學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沒有必要出去了。
大約在90年代末,我們還處於精英教育時代,很多孩子是沒有機會上大學的,導致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不得不選擇出國留學。1999年的大擴招徹底改變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與路徑,高等教育迅速進入大眾化,到今天已經實現普及化(2019年),基本可以滿足所有人上大學的需要。2019年,全國高校本專科招生915萬人,多數省市實際錄取比例都超過了90%,招生計劃大多都沒有完成。換句話說,有很多人是有上學機會也不去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也超過90萬,其中博士生招生超過10萬。2020年,全國本專科招生還將大幅增長,招生計劃全麵超越報名人數已經不可避免。
第四,伴隨新生兒的持續下降,我們的生源也陷於危機之中,在持續下降。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50年後,我們的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2019年再次下跌60餘萬,僅有1465萬。前些年啟動的二胎政策隻是在2016年帶來一個短暫的上升,此後出現連續下跌。顯然二胎政策也難以阻止這一趨勢。
受此影響,對比近20年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總體生源出現了顯著的下降。90年代末,我們每年入學新生高達2500萬左右,但最近16年基本維持在1700萬上下,大約每年減少了800萬人。近兩年因為適齡人口小幅增長出現小幅反彈,超過1800萬,但根據最近幾年新生兒的顯著下降的發展軌跡,我們即將進入更深度下跌區間,大約3-4年後,每年一年級入學新生將快速低於1600萬人,並持續下滑至1300萬甚至更低的情況不可避免。
總的生源下降不僅關乎教育大勢,也勢必影響到留學。雖然伴隨經濟發展,我們有出國經濟償付能力的人占比會增長,但總量的下降,也必然導致總體人數的走低,這是無法避免的。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國內國際化教育的興起,也替代、解決了部分出國的訴求,還有家長的顧慮擔憂等等。總之,在疫情爆發之前,出國留學已經出現頹勢,後繼乏力的現象。
如果沒有這一場疫情,我們出國留學的發展趨勢可能會像日本一樣,經過20年的快速增長,伴隨發展差距的縮小,留學意願的下降,以及少子化,出現一個平台期,然後緩慢下降。即呈現一個梯形發展軌跡。
二、疫情讓出國留學的拐點提前到來,平台期改變,出現快速下降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顯然即將改變這一發展軌跡,即讓梯形的發展軌跡,變為三角形,加速出國留學山頂的到來,同時也將導致出現短期的快速下降,平台期將不會出現,或者說短期內出現顯著下降。
一、首先,出於政治目的借疫情妖魔化中國,留學環境進一步惡化,未來也無法排除與個別國家發生極端政治事件的情況,這些都將導致留學的意願顯著降低。
疫情爆發之前,美國就開始全麵遏製中國,美國實際上已經把中國當成了對手,而疫情再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點。中國成功遏製疫情更讓西方一些政治勢力抓狂,瘋狂找替罪羊,在美國帶領下,中國前所未有地被妖魔化,被汙蔑是病毒的源頭,隱瞞疫情耽誤全球抗疫等。從目前的結果看,西方媒體與政治人物對中國的妖魔化是成功的。
著名的民間調查機構皮尤的調查也顯示,不僅是美國,全世界對中國的好感都在下降,創造了15年來最低紀錄。即便川普與美國政府在抗役中表現不佳,但最新皮尤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全球抗擊疫情的評價中,韓國德國領先,中國墊底,負麵評價超過73%,遠落後於美國,幾乎是倒數第一。昨天看到加拿大一個調查也類似。
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的環境無疑在嚴重惡化,無論是輿論,還是一些人群,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行為與現象會前所未有地爆發。這些都將嚴重影響並惡化留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感受還是出於擔憂,家長與孩子的留學意願下降是必然的。
更糟糕的是,在目前高調強調脫鉤的政治環境下,如果我們和某些國家的關係出現進一步惡化,或者衝突事件,則將直接影響留學生的留學意願。兩國關係好壞對留學生的來去影響是很大的,也是直接的。2012年中日因為釣魚島事件,導致日本來華留學生顯著下降。前兩年中越因為西沙群島摩擦發生,越南來華留學生也出現顯著下滑。鑒於此,一旦中美之間或者與其他國家出現直接衝突,比如美國用台灣問題或是英國利用香港搞事,導致嚴重政治事件,甚至局部衝突,我們留學意願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以中美關係為代表,這個鬥爭與矛盾不是短期可以結束的,更不會因為疫情的結束而結束。美國前高官,親身經曆了五十年中美關係調整的傅立民日前接受環球時報的一段采訪,給出了一個預判:美中之間相互“幻想破滅”也很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修複,不要指望11月大選會實現該目標。中美對抗會在某個時間終結,但不會一蹴而就。
也就是說,這一惡劣的關係還會持續下去,現在還不是最糟糕的,因此留學意願下降也將是持續的。
美國如此,英國因為香港問題,發生更嚴峻的摩擦幾乎不可避免,對赴英留學意願造成影響也是無法避免的。
二、疫情改變了很多家長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基本判斷與看法,可能會改變一些家長送孩子到西方過安逸生活的想法。
坦率地講,在沒有疫情大考之前,我們很多人更多看到的是中國的短板,而不是長處。但這次疫情,用活生生的事實給我們上了一課:中國製度還是有優勢的。我們不能因此就說中國的製度好,西方的不好,但各自優劣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國的勝出,有很大程度上是普通老百姓讓渡了自己的權利給政府,或者說我們更強調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此可以犧牲個人的權利與利益。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其實就是公權與私權的平衡問題,在疫情這種大災大難麵前,顯然我們的製度優勢是明顯的。
西方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製度的一些短板也展示了出來。麵對疫情的衝擊,很多家長因此對西方國家產生了深深的安全憂患,焦慮,放棄出國留學成為很多人認真思考的問題。大量小留學生家長經此一役,已經放棄了出國的想法。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此次疫情必然會成為世界未來發展的分水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遙遙領先的輝煌時代告一段落,未來長期留學的內在動力逐漸削弱。
在中美角力的關鍵時刻,疫情在給全世界帶來重創的同時,也必然將深刻影響世界的格局,中美無法再回到過去,世界格局也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了。雖然未來中國發展道路會更加艱難,美國不會因此而落後,仍將在世界範圍保持領先,但此役也必將成為美國遙遙領先時代的分水嶺。
欠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流動一直是世界上國際間學生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世界格局的轉變,發達國家影響的下降,必然會影響到全球留學生的流動意向,也必然影響中國留學生的意願,這也是一個大勢。
三、中國留學生目的國進一步多元化,日本將可能成為一個熱點國家。
目前中國留學生主要分布在40餘個國家,但主要還是集中在英語國家,但受以上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英語目的國家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尤其是美國。受香港問題的影響,英國也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中國留學目的國可能比以往更為分散,這其中日本因為其發達程度與教育質量較高,有可能成為中國學生最佳替代國之一。
首先就是日本發達程度的因素,這實際是留學最重要的因素;第二,就是日本高等教育質量水平足夠高;第三,是日本少子化帶來的潛在就業機會與對留學生的需要;第四,日本高校較多,有足夠的容納能力;第五,較低的留學經濟成本,日本留學費用相對較低,也是一個突出的優勢。
四、和總體下降相反,碩士階段留學人數可能會出現增長。
雖然總體上將出現增長停滯甚至下降的趨勢,但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反而可能出現比較明顯增長的態勢,這主要是因為就業困難而導致大量學生選擇繼續求學,延遲就業。
202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多達874萬,創造了新的記錄,基本可以肯定,未來畢業生還將繼續增加。但與此同時,我們的經濟基本結束高速增長時期,進入常態化,近10年經濟增速持續下降,2019年也是近10年最低增速。受此影響,疫情發生之前,研究生報名人數就已經創造新高,淨增長50萬人,達到341萬人,連續高速增長5年。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就業難的狀況。
疫情則再次加劇了這一困難,全世界進入經濟衰退,短期很難恢複,中國雖然最早複工,但仍然難以幸免於難。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大幅下降,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不再提出GDP增長要求。對比近兩年在就業上的指標要求,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把2019年解決1300餘萬就業指標,下調至2020年的900餘萬。剩下的去哪裏?政府的解決的辦法之一也是上學。研究生擴招19萬,專升本擴招40萬,高職擴招200萬,已經停辦的第二學位也開始擴招。
國內研究生招生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一部分人不得已轉而出國讀研,這也將直接推進出國讀研人數的增長。
五、國內的國際化教育將成為新的替代服務,迎來一次發展機會。
出國充滿了未知與變量,在國內享受國際化教育就成為一個理想的替代品,因此無論是beplay体育手机的國際學校還是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會迎來一次短暫的發展機會。
當然,無論如何,我們仍將有一批人會堅持出國留學,在很長的時間內,這些人的數量也不會太低,比如50萬甚至60萬之上應該是有保證的。這一趨勢背後,和我們重視子女發展,重視孩子教育有著重要的關係,疫情隻是宣告了留學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的結束,並沒有改變這一行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市場。
六、西方國家不會因此拒絕招收中國留學生,但也不排除極端政治因素的影響。
美國一些政客明確提出不招中國學生,不為中國培養人才。美國因為安全問題,也再次強調拒絕部分中國學生參與美國高校研究,換句話說,就是拒絕給他們判定的部分學生簽證。因此也引發一些人擔心美國未來不再招收中國學生。
坦率地講,整體上不大可能。英美很多大學其本質就是一個公司,學生就是其收入,尤其是國際學生。疫情讓他們的日子更難過,即便是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這類最有錢的大學,也出現了財務危機。國際學生往往是這些高校擺脫財務危機的有效辦法,尤其是當整個社會都麵臨危機缺錢的情況下,大約隻有中國人還勒緊褲腰帶給孩子上學花錢,因此,出於生存的目的,他們更需要多招一點有錢的中國學生,而不是不招。其次,美國大學的理念與川普是格格不入的,更強調公平正義等普世價值,因此絕不會跟隨川普完全政治化留學生招生。
英國為代表的英聯邦國家本身就是把教育當產業的,換句話說是把教育當生意的,把招收留學生就當賣英國的產品與服務一樣,更不會拒絕有錢的學生,尤其是當下。
正因為此,理論上最近兩年申請大學應該更容易了,事實上很多大學今年就顯著增加了招生量,以提高報到率。隻是最好的大學再容易申請,對於普通人還是很難的,量也不大,大家能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普通大學的申請容易了。
但這一問題還有一個變數,就是簽證。錄取通知是學校發的,但簽證卻掌握在政府手裏,政府關係交惡,或者簽證受政府決策左右是正常的,因此美國政府發瘋卡留學生的簽證,導致事實上美國高校無法招收中國留學生,也並非沒有可能。美國借安全問題,已經明確表示會限製部分中國學生到美國參與相關研究與學習,雖然直接涉及人數沒有公布(傳聞是3000餘人),但足見這種風險在快速加大。
不過總體上我相對保持樂觀。2008年金融危機讓美國大學生存遇到難題,於是紛紛向中國留學生伸出橄欖枝,出國留學的分水嶺也在這一年發生變化。此前我們赴美以研究生為主,此後赴美留學本科生開始大幅增長。與之相關,美國簽證政策逐漸開放,一度簽證通過率超過英國。而英國,剛才已經談過了,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生意,應該不會發生。
七、美國是否會對敏感專業限製?
川普上台後,用了一批極端反華的政客,限製封鎖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人才與技術一直是他們的重點,因此近年開始了一係列瘋狂操作,比如以非法兼職為理由,精準打擊我們的部分學者。同時,對於赴美參加學術會議的中國專家學者也加大了背景調查。近兩年,美國對中國公派留學人員(博士與訪問學者)涉及敏感學科專業的拒簽率顯著增加,曾引起中國相關部門的公開批評。
也就說,對敏感專業限製是存在的,現實的。
但是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因私留學的本科生以及碩士生,我個人覺得影響不大,美國政府聚焦的還是高層次人才(博士、訪問學者、短期學術會議學者),如果你是這類高層次人才,同時涉及敏感專業,又是公派,的確容易被限製。但因私留學的大量本科生、碩士生,基本都不在這個範圍,原因就是我前麵說的,他們終歸需要錢,這個層次的人還要不了他們的命。
當然,美國著名大學熱門的理工科專業向來就很少招收來自中國的本科生,比如計算機等。他們更傾向於招文科專業,比如哈佛大學最近幾年招收的中國學生,基本都是文科專業,這一原因是複雜的,並非近期發生的,對於這一點不必誤讀放大。
八、我們是否還要出國留學?
總體上我支持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出國留學。
當然,我是基於人的成長建議最好出去看看,而非其他。出國留學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學業本身,更重要的是見世麵,這種經曆會極大地修正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的發展做出更恰當定位,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但我原則上反對beplay体育手机留學,即低齡留學,主要原因是風險大,廢品率高,大學本科畢業後再留學是比較理想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