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三五”期間 我國職業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12月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係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曆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beplay2網頁登錄)
點評:
有一組數據值得提示:
1、初中並非50%分流,而是6:4,60%學生還是讀了普高。大家怨聲載道的50%分流還存在哪些地區?
2、在高職持續擴招下,高職招生占比超過了本科,約占53%,達到480萬。一年本科招多少?至少400多萬了。
未來,不僅大學生越來越多,本科以上也越來越多。僅從畢業生占比看,本科以上人數應該是超過專科的,因為還有幾十萬研究生,幾十萬留學生。
教育部部長鼓勵出國留學
在12月7日開幕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向我們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疫情終將過去,但世界已回不到過去,教育也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中國認為教育必須麵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著力鼓勵出國留學,完善留學中國的政策與服務,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光明日報)
點評:
該留學就留學!出國留學本就是成長發展的路徑選擇之一,無關愛國與否!尤其是我們的教育尤其高等教育還不足夠領先的情況下,留學顯然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國家目前每年公派出國的留學生就高達三萬多人。去年差不多有70萬人出國讀書。
疫情的發生和美國現任極端反華的政客,讓是否出國留學成了一個問題。從成長角度看,隻要有經濟條件與學習能力,該留學還是去留學,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有眼界與格局。但beplay體育手機生除外,弊遠遠大於利,務必謹慎!
抱著國外教育輕鬆快樂,想舒舒服服拿一張名校畢業證回來的,就死了這條心吧。這世上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你要麼拿不回來,要麼就是一張普通文憑,甚至是一張垃圾文憑!當然,堅決反對那種把留學等同於不愛國的說法,這不僅是無知了!
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 生源呈現多元化特點
記者8日從教育部了解到,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目前擴招工作進展比較順利。為適應生源多元化的特點,教育部采取多項措施,確保質量型擴招。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要擴招100萬,2020年又提出今明兩年繼續擴招200萬。教育部門通過分列招生計劃、分類考試評價、分別選拔錄取等方式,讓更多達到條件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職業教育。2019年高職擴招完成了116萬,今年擴招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新華網)
點評:
高職擴招亟需改變三種新生源的培養模式。
今年兩會上就公布了這個消息,但傳統生源的確沒有了。高職擴招始自2019年,國家顯然是從經濟轉型,提高勞動者素質,延緩就業等多重考慮。去年招生915萬,今年如果增加100萬,那就是1015萬,報名人數是1071萬,幾乎開始咬合了。因此高職擴招提出三種新生源,一個是下崗職工,一個是農民工,一個是轉業軍人。但這三類人多數需要養家糊口,是無法脫產學習的,顯然目前高職的辦學培養模式是不適合的,需要徹底改變,類似社區學院模式,也就是繼續教育學院的模式,周末或者晚上上課學習。現在的脫產模式是無法有效完成這次擴招的戰略性考慮的,亟需改變。
曾有一個高職老師告訴我,他們已經放棄了對三種新生源分數的要求,隻要來就行。但為了控製質量,對三類新生源管理要求也同高中生一樣,結果遭到這批學生的強烈反對。學校隻能讓步,放鬆管理。這深刻反映了這三種生源的招生與培養模式問題,也是高職擴招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3歲男童摳壞牆壁被強製退學?幼兒園方:跟家長無法溝通
重慶九龍坡區3歲的男孩辰辰被幼兒園給勸退了,據了解,和他摳掉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有關係。辰辰爸爸古先生表示,他聽說這個事情後,就覺得這是孩子淘氣,不是什麼大事情,自己願意賠償。後來他又在電話裏和園長進行了溝通,結果一言不合,雙方談崩了,他原本想著再去幼兒園找園長麵談。但是沒有想到,下午放學的時候,幼兒園告知了他們的處理意見:把辰辰勸退了。園長表示,孩子犯了錯,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刷牆,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這壓根不是錢不錢的問題,也不是責任劃分的問題,但孩子家長的態度很不好。園長表示,她覺得沒辦法和孩子家長溝通,所以才采取了勸退的辦法。(看看新聞)
點評:
我選擇支持園長!園長講得很清楚,也非常正確,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包括對家長,但這位家長卻不明白。我大約都能想象到家長講話的方式。
一個三歲的孩子把牆摳成這樣,顯然家長的養育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次的確是一次調整的機會,卻被這位糊塗的父親攪黃了。既然這樣,你就受著吧,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惹不起,躲得起!
東南大學腳踹學生支教老師被取消推免資格
近日一段網傳視頻顯示,一名身著黑色上衣的男性在校園內連續踹倒4名身穿紅色校服的學生。12月2日,雲南南華縣官方通報稱,因思源實驗學校五年級的幾名男學生違反學校管理規定,班主任孫某某和老師萬某某先後對幾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萬某某在批評教育學生過程中行為過激,踢了學生。12月8日,東南大學校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該校取消2020屆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萬某某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據悉,該生為南華學生被踢事件中的涉事支教教師。(新京報)
點評:
看到這條消息就想起了一個刺耳的詞: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此前有消息披露,這位支教大學生支教目的就是保研。這位同學學習並不好,甚至還有一些其他問題,正常保研推免沒有資格,但是各高校對於支教的大學生有一個特別通道,這位同學想走這個捷徑,才參加了支教。
本來一年的支教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次基層的再教育,也有公益色彩,作為補償,大學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推免資格。但顯然,一些人支教並非出自本心,功利算計之下的支教對他們幾乎就是折磨,於是才會容易發生開始的那一幕吧。
山東農業大學回應女德講座質疑
12月9日,有同學反映山東農業大學開“女德”講座,講座稱“相貌迷人穿著裸露易受性騷擾、學得好才能挑到好男人”。校方回應質疑:未發現專家觀點中存在明顯失當,有學生和網友對報告中一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和合理表達,學校表示充分尊重和理解。(澎湃新聞)
點評:
大學是一個包容的地方,應該允許有不同聲音存在,隻要不違法,違反基本倫理道德,需要給一定的包容,不宜過度上綱上線。我們完全可以當場表達不同意見,直接否定這種說法,或者向主講人提出不同意見。大家想想,如果我們細究每一個人的日常表達,可能會找到很多不準確的問題或者錯誤、不足。
我仔細看了詳細報道與原PPT,原話也並非完全如這個話題引導的那樣。我理解,主講人應該比較傳統,或者年紀比較大,他的基本觀點讓一些女同學感受到了冒犯。
時代不同了,觀念差異比較大,這些話如果在80、90年代沒有太多人認為有太大問題,但在今天就存在問題。這從一個側麵也反映了時代的進步!
教育部:毛入學率達89.5% “十三五” 我國普通高中即將實現基本普及
“十三五”期間,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實施力度。教育部負責人介紹,在普通高中方麵,即將實現基本普及。截至2019年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9.5%,比2015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今年,全國及各省份的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能夠實現90%的普及目標。(央視新聞)
點評:
普及高中教育,不等於普及普通高中!
教育部公布了高中毛入學率數字,去年是89.5%,今年預計超90%,實現高中教育基本普及,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很多人肯定會否定,認為中考錄取率還不到50%。其實主要是概念理解問題。實現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不等於“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比如央視新聞就理解錯了。我們的高中教育分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兩類,前者主要就是職高。很多家長基本上沒有把職高當成高中教育。90%是指兩者相加後的入學率。最近幾年,普通高中每年招生800萬,職業高中600萬,基本上是6:4,普高略微高一些。
高中基本普及了,但一些人還是不滿意,主要是老百姓都想讓孩子讀普高,而不是職高,對分流到中等職業教育意見很大,這的確是一個難題!
教育部:對違規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行為 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12月10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要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麵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他表示,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裏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中國新聞網)
點評:
讓家長批改作業近期成為輿論的熱點,挑起了大家的神經。教育部在發布會上再次重申了已有的一條禁令:禁止讓家長批改作業,禁止給家長布置作業!
不過應該強調一點,我們也不能矯枉過正,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正常的家校互動還是必須的,老師提醒、要求家長配合敦促孩子寫作業和批改是有區別的,不能混淆。
家校不能相互越位,決不能把作業布置給家長,但並不等於家長可以當甩手掌櫃,把孩子的教育都扔給學校和老師!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有著決定性作用,不能也不必越位,但也絕不能缺位!尤其是對孩子基本行為的規範上、習慣的養成上,主要靠父母,不要忘記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教育部:編程教育將納入beplay體育手機相關課程
12月9日,教育部在給全國政協委員的答複函中稱,已製定專門文件,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到beplay體育手機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教育部)
點評:
堅定支持!而且需要盡快。未來必然是“互聯網+”的社會,編程越來越突出地成為一個基礎技能,常識。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成為編程高手,但有必要讓人人都了解、知道編程基本知識和常識。
在今天這個數字社會,計算機已經成為了基礎學科,今年新推出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強基計劃,嚴格限定在基礎學科,其中就有計算機,可能讓一些人有點意外!
為這個政策歡呼之外,又有點擔心,編程會不會又成為培訓市場的一個大賽道?進入新一輪應試培訓的洪流?
專家建議小學到研究生縮短兩年
12月10日,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學術專家副主委周天勇在演講中提到,政府應提供比較滿意的公共服務。“十四五”期間能否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從一個學者的角度看,我們能不能壓縮小學階段,壓縮研究生階段,比如說把小學壓縮成五年,大學四年,研究生再壓縮一年。因為我們現在勞動年齡人口、經濟主力的人口越來越少。”(老板聯播)
點評:
我原則上反對縮短學製的做法,知識學習可以壓縮,但人的成長不能壓縮!少年大學生之所以充滿爭議,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
學製的調整,專業領域也一直有類似建議。簡單從知識學習角度看,壓縮是必要的。我研究過部分小學的教材,對於一些聰慧的孩子,何需6年,3年可能都多餘了。但問題是人的成長,是需要經曆,需要時間打磨的。
現代化學校模式,本身就是在人從個體家庭走向社會的典型過渡階段,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讓孩子們在一個集體中,一個小社會中去成長,學會忍耐,妥協甚至鬥爭,當然也學會協作,關愛等等。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慢慢打磨的,無法靠聰明去壓縮。少年大學生恰恰就是壓縮了知識學習的過程,同時也失去了成長的磨礪,打磨,在人際交往等身心成長上是不全麵的,或者說是有缺陷的。
因此,我們絕不能簡單從知識技能角度談學製的壓縮調整問題,而是需要站在人的成長角度全麵考慮,需要謹慎再謹慎。不能壓縮,但可以調整,比如根據需要做階段調整是可以的,比如小學改五年,初中改四年等等,很多教育專家都有此提議。不過這些調整都需要做科學的評估再決策。跨行的專家,很容易陷入無知者無畏的狀況,還是謹言慎行的好!
高教領域奮起直追:深圳將積極籌建深圳師範大學
深圳市教育局網站12月3日公布消息《深圳學位建設大提速 到2025年新建近百萬座學位做強基礎教育》。其中明確提到:12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深圳發布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會上表示,未來五年是學校建設的高峰期,預計要新增教師5至6萬名,深圳市教育局將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優質師資。
消息指出:在教師引進和人才培養方麵,深圳市教育局在製訂基礎教育高精尖缺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大力引進優秀畢業生和骨幹教師的同時,將積極籌建深圳師範大學,增強自身培養能力,並與知名高校合作,聯合為深圳量身定製培養教師。(澎湃新聞)
點評:
深圳再次發力高等教育,但目標,顯然是基礎教育。
深圳的經濟活力,幾乎沒有哪個城市可以比肩,但教育,尤其高等教育滯後是明顯的。隻不過這次籌建師範大學,顯然和舉辦其他高校不同,目標直指基礎教育:解決beplay體育手機師資問題。
記得兩年前,深圳在高等教育的投入超過了北京與上海的總和,一口氣籌辦多所大學,還是著眼深圳長遠發展的人力與技術支撐。而這次深圳發力,顯然是著眼民生,滿足老百姓beplay體育手機教育需求。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馬上步入中年,同時,深圳的開放也使他成為特大城市中人口流入最多最快的,beplay體育手機教育需求規模快速上升,學位供給矛盾越來越突出。
但我希望深圳的師範大學辦出自己的特色,如果和其他師範大學一樣,不辦也罷。
教育部回複課業負擔過重導致學生睡眠不足問題
近期,教育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683號建議,即“關於科學合理製定高中生作息時間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建議”,作出了答複。教育部表示,將持續加大減負工作力度,嚴控書麵作業總量,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鍾,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保證高中階段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8個小時。(央廣網)
點評:
學校全麵控製住了,是否就可以保證孩子睡眠呢?可能不一定,雖然家長口口聲聲抱怨,但很多時候負擔是家長自己加上去的:放了學繼續上輔導班,到最後可能才寫學校作業!負擔的本質是複雜的,僅僅從學校方麵管製還不夠,還有家長本身的觀念轉變。
這其中還有一點:我們需要對自己和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宜有過高不切實際的幻想。校長隻有一個,市長隻有一個,部長隻有一個,大多數人注定都是普通人,不是靠玩命就能學出來的,為什麼跟孩子和自己過不去呢?
教體局回應學校要求家長每天到路口執勤
近日,有山東日照莒縣的學生家長對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到路口執勤公開提出質疑。對此,莒縣政務服務熱線轉辦中心12月9日回應表示,針對要求家長執勤一事,莒縣教育和體育局稱,“學校組織安全護學,與學校一起嗬護孩子安全健康成長活動,家長可自願參加,不存在家長沒有時間也必須執勤的問題。為督促學校落實好相關規定,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澎湃新聞)
點評:
教育部門回應不是強製性的,也沒有強製沒有時間的家長參加。此類活動做法各個學校都有,一般都是家長組成的誌願者維護學校上下學周邊秩序,也是家校互動的有效部分,不要動輒就上綱上線。
對於家長的投訴也需要實事求是,一些家長的投訴是真實的,但恐怕並非都是真實存在的,需要甄別。
與其拚命擇校 不如拚命做個好家長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繼留學英美等英語係國家之後,一些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到泰國讀國際學校,尤其一些二線城市還不足夠富裕的家庭,更青睞於此。原因無非有三:一是價格便宜,比在國內與英美讀國際學校便宜;二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國際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三是為逃離激烈的教育競爭。這種現象背後依然帶有擇校的影子,可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展。(中國青年報)
點評:
熱衷把孩子送到泰國讀國際學校,是一起現實而荒誕的擇校故事,家長真是拚盡全力了!想特別提醒,孩子優秀與否,起決定作用的是家長,不是老師與學校。
國際化人才,首先是“中國芯”,不僅因為未來是中國的機會,更因為你的優勢是中國,和一個美國流浪漢相比,在美國文化內化層麵你可能都比不上。希望家長們清醒一點,送孩子去泰國讀書到底想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