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仍以分數為核心錄取依據的中考製度下,以水平考試替代中考這種選拔性考試,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同時也增加了負擔,尤其是無效負擔,弊遠遠大於利!
今年中考分數大漲的事情,如鯁在喉,昨天匆匆寫完一篇文章,今天有人告訴我,他們學校語文滿分的比比皆是,有一個班2/3以上的人都是98分以上,有十幾個滿分,讓我驚詫、無語,這簡直是瘋狂。仍然想再專門談一下水平考試與選拔性考試的問題。
水平考試和選拔性考試,功能不同,適用範圍也不同,我們現在的思路顯然是“抄作業”,照搬西方的招生考試辦法,但還學歪了。
西方在招生中,普遍用的是水平測試,比如SSAT,SAT、GRE等等,但這些成績隻是第二成績,是成績鏈上用來佐證第一成績GPA的,GPA才是關鍵和核心。因為美國的beplay體育手機也是數以萬計,無從判斷一所學校GPA的含金量,於是SSAT和SAT就成了一個參照。GRE也同樣。無論GPA,還是SAT,都是一個粗顆粒評價,不是細分的評價。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普遍用水平考試的原因,是錄取上搞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即不以分數為唯一或核心錄取依據,成績往往是一個基礎判斷,決定性的,往往是“你除了學習好,還有什麼好”。比如哈佛大學,錄取者的平均GPA基本都是3.90以上(滿分4分),記得有一年是3.93。因為是粗顆粒評價,所以成績逼近滿分,或者滿分的會非常多,這時,他們就看你學習之外的還有什麼?比如你如果有一個奧賽金牌,那就是一個硬東西,你在奧運會上拿了冠軍,同樣也是硬的成績。當然,你爹媽是某國總統,分數再低也要了。
我們則不然,分數是核心,是唯一依據。雖然中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綜合評價,多元錄取,不惟分數,但因為誠信的問題,我們至今仍然是以成績為核心,因此,我們的中高考就不得不選擇細分的“選拔性”考試,以作出相對科學,也是公平的判斷。
在還以分數為核心錄取的製度下,我們貿然把中考這種選拔性考試變成水平測試,而且人為變成了完全偏離正態分布,高分林立的水平考試,讓中考在人才選拔上的科學性蕩然無存,也嚴重衝擊公平公正。在這種高利害關係的考試上,70%甚至80%都是優秀,對於優秀的孩子,是極其不公平的,也是老百姓不能答應的。
同時,這種完全去區分度的水平考試用來作為錄取依據,帶來的隻能是更為瘋狂的刷題訓練,因為比拚的不是知識的掌握,核心素養,是看誰失誤少,看誰熟悉。這種人人都是高分的考試,結果就是對分數的極度計較。比如北京,如果按分數錄取,想上最著名中學,每門功課倒扣不能超過0.5分,簡直是瘋狂!
沒有人想搞應試教育,但這種考試,會逼大家去刷題,哪怕是最優秀的孩子,因為比拚的不是能力,是仔細,是不丟分。這種考試,對於優秀的孩子,完全是一場折磨,是無效的負擔,也不公平。也因為此,清華邱班去年開始從初中招生,以解放挽救這批孩子。
至於有人說,中考不應該選拔,那就請你先解決中考的定位問題,不選拔,何必叫中考?取消考試就是了。我想提醒一點,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不是從大學才開始的,對於自然科學,多數屬於早慧學科,到大學已經晚了。菲爾茲獎為什麼限定在40歲?
從這個角度,我一直懷疑是否存在一批想顛覆我們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人,在人才選拔和培養上支歪招,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