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能否考試?能否搞選拔性考試?當然可以!中考目前就是一個選拔性考試,絕不能以區分度過低的水平測試替代!
這兩天談了很多用水平考試替代中考的不合理與錯誤,有一些人留言,包括一些“專家”跟我強調:這是義務教育階段,所以不能用選拔性考試,為各地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替代中考辯護。這種說法,讓我驚訝於一些“專家”與一些老師的認知水平,也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會發生目前這種事情,不得不再談談考試與義務教育。
教育測量,換一個說法即考試,如果不用於學生就學的篩選,就隻是一個教育質量監測手段之一。在大量的質量監測上,往往不需要細分,是一個粗顆粒,所以一般質量監測都是“水平測試”,在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根據需要定義測量時的難度係數,不一定要追求絕對的正態分布,比如年初四川明確要求小學的測試平均分95一樣。這次以北京為代表的中考的命題,從結果看,就是一個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大頭娃娃”,不屬於一般意義上正態分布的“水平測試”。比如400-500分之間,在海澱僅有407人,但在651分就有413人,因此,有很多人說目前這種初中學業水平測試根本算不上水平測試,基本的正態分布都不成立,是討好式的測試。所以“哪個是圓錐體”這類考小學生的試題都進入了這次中考。
水平測試也可以用於選拔,但需要輔之以綜合評價,即不以成績為核心或唯一依據,成績隻是基礎,一個方麵。也就是說,水平測試用於升學考試,必須同時搞綜合評價,因為水平測試本身無法細分。同時,這種水平測試,務必要追求相對客觀的正態分布,而不是人為討好考生,搞“大頭娃娃”式的水平測試。
選拔性考試,本質就是為了篩選,我國的高考是其中的代表,中考也同樣。這種考試核心就是細分,而不是粗顆粒的粗分。尤其是在我國,還無法做到綜合評價,中高考還是以分數為核心,唯一錄取依據的情況下,就必須細分,不得不細分,以最大可能保障公平與科學。
義務教育能否考試?義務教育能否搞選拔性考試?當然可以。
考試,作為質量監測的基本手段,隻要不用於學生的選拔,篩選,就沒有任何問題,更無關難度或難度係數多少,核心是不超綱,不超標。一味降低難度係數的測試,討好式的考試,不僅不利於教育質量控製,也不利於減負,減負本身也不是降低教育質量與要求,這個問題有空再談。
換句話說,在義務教育階段,隻要考試不是用來篩選學生,區分受教育權利的,比如能否上學,到哪裏上學,就沒有任何問題,即便是根據需要,搞更細分的非水平考試。
義務教育階段結束,進入高中教育,高中不是義務教育,誰去普高,誰去職高?誰去人大附,清華附,誰去中關村中學?於是就不得不設置了中考這個選拔性考試。截止目前,我們還沒有搞12年製義務教育,即高中沒有納入義務教育。如果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就不能搞選拔性考試了。如果不是義務教育,選拔就不可避免。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選拔性考試已經和九年義務教育沒有關係了,其決定的是後麵的入學資格問題,而不是前麵義務階段學生的教育權利問題。對於這麼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不少老師和專家還搞不清楚,不斷強調義務教育,讓我無語!
怎麼選拔?如果堅持搞粗顆粒的初中學業水平測試替代“中考”,那就必須搞“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否則隻能選擇細分的,有更高難度的“選拔性考試”。在還以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中考政策下,用低區分度的水平考試,顯然是方向性錯誤,既不科學,也不公平,甚至是對公平的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