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通過調結構、提質量、促融合、增效益,加快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係試點建設,著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優化布局結構,增強資源供需匹配度
一是注重職教發展與區域功能匹配。對接長株潭、湘南、環洞庭湖、武陵山區等四大功能區,通過政府統籌、校企合作、多元辦學等方式彙聚力量,投入資金24.8億元推進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目前已實現每個市州至少有1所高水平高職院校、每個縣市至少有1所優質中職學校。
二是注重院校布局與產業園區匹配。緊跟產業發展需要科學規劃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引導職業院校向產業園區聚集,支持長沙、株洲、常德等6個城市在產業園區配套建設職教園區,各地在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布局職業院校212所、在校生占比達60%。
三是注重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匹配。堅持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指導全省職業院校對接產業體係動態調整專業,引導每所高職重點建設3—5個、每所中職重點建設2—3個特色專業群,近三年新增專業點983個、撤銷專業點728個,麵向一、二、三次產業專業數占比為7.3:33:59.7,與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相適應。
推進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治校硬實力
一是樹立標杆院校。實施“楚怡”高水平學校及專業建設計劃,加強省級統籌、分類指導、績效管理和投入保障,推薦11所高職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遴選立項省級“楚怡”高水平高職院校30所、高水平高職專業群150個,優質中職學校60所、優質專業(群)200個。
二是建強師資隊伍。完善“楚怡”教學名師、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機製,做好教師國培省培項目,深化校企雙向交流,支持校企共建“楚怡”名師大師工作室和“楚怡”工坊(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充分發揮名優教師在技藝交流、工匠精神傳承等方麵的帶頭作用。目前,已立項“楚怡”教學團隊477個,培育認定“楚怡”教學名師151名、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180個、“楚怡”工坊105個,入選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4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5個。
三是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智慧職教模式,加強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獲批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試點省,35所學校入選教育部數字校園試點校。發揮教學標準的引導作用,健全教學質量監測評價機製,開發國家專業教學標準65個、省級標準273個。加強教研教改工作,啟動提升關鍵辦學能力三年行動計劃,每年立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100項左右、“楚怡”重點攻關項目10項左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00項左右。
深化產教融合,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
一是擴大職普融通規模。遴選60所高職院校、150所中職學校,開展“3+2”中高職貫通培養,年招生規模達1.4萬餘人;遴選17所本科高校、30所高職院校,開展“楚怡工匠計劃”試點,聯合培養本科層次高素質技能人才,2023年首批招生1283人,2024年招生2325人;探索在符合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試辦綜合高中,遴選7所本科大學實施“湖湘工匠燎原計劃”,推動技能競賽中優秀選手免試專升本,有效暢通職教學子升學路徑。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對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湘繡、湘瓷等優勢特色產業,推動校企共建產業學院217個,成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6個,組建省級職教集團72個,推動組建跨區域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35個,立項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單位21個,湖南入選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株洲市產教聯合體入選首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
三是開展科教協作攻關。鼓勵職業院校聯合本科高校、頭部企業和科研院所組建產學研聯盟,共建技術創新平台462個,其中院士工作站1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3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6個,近三年共獲發明專利1267個、攻克技術難題1205個、研發新產品1494個。
服務國家戰略,彰顯職業教育貢獻力
一是助力實體經濟。瞄準湖南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戰略,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先進製造業的關鍵辦學能力,探索“湖湘工匠”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暢通先進製造業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2023年高職院校為製造產業輸送畢業生6.44萬人,培訓企業員工227.2萬人次,技術交易到款額達1.41億元,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達9.28億元。
二是助力國際交流。成立中非經貿合作、中國—老撾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等,辦好中非經貿職業教育合作論壇,先後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輸出職業教育標準643個,獲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2個,全省職業學校具備招收來華留學生資質18所,校企共建境外辦學點16個、海外培訓基地24個,每年開展技能培訓21萬人次以上,“湖湘文化+技能”國際交流品牌的效益凸顯。
三是助力鄉村振興。全省97個農村縣市均舉辦1所示範性公辦中職學校,每所中職學校均建設2—3個特色專業,40所國家、省“雙高計劃”學校結對幫扶51個脫貧縣的公辦中職學校,近三年全省高等職業院校參與鄉村產業建設項目900餘個、培養涉農專業畢業生2.1萬餘名,一大批“田專家”“土秀才”“新農人”成長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