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三中利用多功能綜合樓打造的“藝術長廊”
五彩的手繪、精巧的剪紙、頗具創意的泥塑……上千件藝術作品在西吉縣第三中學的“藝術長廊”裏展出,參展人是一群來自農村的初中生。
西吉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是寧夏最後一個未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而西吉縣第三中學3000多名學生中有九成來自農村。
由於十年九旱、溝壑縱橫,過去的西吉人曾為溫飽掙紮,一些學齡兒童因貧困輟學。如今,這些山村的孩子們不僅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免費讀書,還能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課程,甚至擁有自己的藝術展覽。
“原來學校條件有限,教學樓保證日常上課都緊張,沒有專門的藝術課教室,畫紙在課桌上鋪不下,舞蹈課就更沒法上,隻能講理論。這兒和城裏的學校沒法比,孩子們想學點什麼很難。”西吉縣第三中學校長李占斌說。
2018年,在政府的資助下,西吉縣第三中學建成一棟四層高的多功能綜合樓,還配備了畫板、鋼琴、箱鼓等器材。“這些器材有的隻在電視上見過,大家在課堂上看到後都很興奮。”九年級學生單欣說。
西吉三中學生們的泥塑作品
學校的十幾位藝術教師在多功能綜合樓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美術教師王耀軍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王耀軍和其他老師發揮所長,為學生講授國畫、油畫、剪紙等,也教學生農民畫,畫他們最為親切的農村生活。
“農村的孩子基礎差,一開始連畫筆都不知道怎麼握,但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學得特別認真。”王耀軍說,學生們的創意超乎他的預料,想得到更係統訓練的學生還加入了老師成立的興趣小組。
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打動了王耀軍,他對學生說:“你們好好畫,到時候為你們辦展覽,咱們也洋氣一回!”
王耀軍說到做到。去年10月,西吉縣第三中學利用多功能綜合樓打造的“藝術長廊”終於開展,學生的作品擺滿了一至四層樓道。單欣用蛋托製作的一幅“抽象派”的人像也得以展出。“看到別人指著我的作品誇讚時,特別有成就感。”她說。
西吉三中學生們的裝飾畫作品
李占斌說,學校近幾年加大對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投入,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均衡發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豐富的課程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更有信心,也為他們的未來多提供一種可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