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青海:職業教育創優提質出成效
2019-05-27 20:45:00
教育部網站

  5月初,青海省與浙江、廣東、山東、湖南等六個發達省份一起,因職教改革成效明顯被國辦通報獎勵。集高原地區、民族地區、西部地區於一身的青海緣何在職業教育中異軍突起?

  “青海省職業教育走過了起步奮鬥、調整完善、快速發展三個階段,現在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們已經進入創優提質的新階段。”青海省教育廳廳長韓英告訴記者,過去40年來,青海職業教育共培養了4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

  創新培養 多樣成才

  “底子薄、基礎差、專業少、就業低是青海職教幾年前的真實寫照。”青海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馬福強從事職業教育多年,他告訴記者,2014年以後,隨著招生考試製度改革、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製等一係列政策的陸續出台,青海職業教育才有了起色。

  “專業設置重複、學校布局不合理,職業教育不是汽車維修、就是計算機應用、頂多還有個民族工藝和醫藥護理之類。”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建明介紹,如今他們學院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調整專業結構,已經建立了26個產教融合型專業,專業動態調整機製的建立,也使學院受益匪淺,新生招收連創曆史最佳。

  “這兩年青海通過全力推進職普融通、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終生教育相融合,使青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初步建立。”韓英說,目前,青海省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8所、高等職業院校8所,在校生共計103993人,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基本覆蓋青海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及特色產業。中職學校開設專業19大類90多個,專業布點265個。8所高職院校開設土木建築、醫藥衛生、農林牧漁、交通運輸、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19個專業大類112個專業,專業布點123個,2018年,青海省中職招生扭轉下滑趨勢,首次突破30000人大關。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2016年我們與銳捷網絡合作開設訂單班——‘銳捷班’,這是我們校企合作的重點項目。”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廖春生驕傲地說,這個企業與學校合作進行專業共建的產教融合項目,是由企業向學校提供包括培訓實踐、現代學徒製、頂崗實習、校園雙創、雙師型教育團隊建設在內的綜合教育服務,幫助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

  “我們班最大的優勢是零距離上崗,畢業後可以直接參加工作。”2018銳捷班學生王文旭說,這都得益於學院實行的雙身份、雙導師、雙主體的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

  “雙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雙導師,既有學校老師理論教學,又有企業師父實踐指導;企業和學校的雙主體又發揮著監督督促的作用。”廖春生介紹,通過這一模式可以完成教學內容和行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專業設置和行業需求的對接。畢業的學生也基本實現了地方離不開、行業能認可,國際能交流的目標。

  據介紹,青海省目前已經建立了300多個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與省內外近1300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95%和90%以上。

  脫貧攻堅 惠及民生

  “我上學時,就嚐試著在網上出售青海特產了。”畢業於青海省海南州職業技術學校的藏族小夥兒索南拉旦把自己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發揮得淋漓盡致,短短幾年,他的網店已小有名氣,自己的生活也與世代放牧為生的父輩們有了根本的改變。而改變索南拉旦命運的就是青海省實施職業教育“圓夢行動計劃”。

  “職教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片。”青海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馬福強介紹,2017年,青海省啟動實施“求學圓夢計劃”,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優勢特色專業,單列招生計劃、免費免試入學,專門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3年來,共完成學曆教育2745人,培訓2326人,高職實施精準扶貧招生計劃2400餘人。

  青海還大力拓展職業教育的培訓功能。對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農牧民、退役軍人、殘疾人、轉崗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

  “我們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努力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荊德剛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