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構建特色職教 打開希望之窗——青海職業教育改革紀實
2019-05-28 20:55:00
新華社

  加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於西部欠發達省份青海省來說,情勢急迫。

  近年來,青海麵對布局結構不合理、專業設置大而全、產教融合度不高等問題,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一批產教深度融合、高原特色鮮明的職業院校和特色專業湧現,初步構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

  變布局:麵向當下、學以致用

  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和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相隔隻有50公裏,專業設置重疊率高達80%以上,均以機電、化工等為主。既造成資源浪費,也難以騰出力量發展新興專業。

  這是過去青海職業教育的縮影:布局結構不合理、優勢專業不突出、新興專業不足。2017年9月,青海省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其職業教育改革加快步履。

  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開始嚐試朝信息化方向轉型。“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繼續保留適合當地經濟特點的骨幹專業,淘汰如矽酸鹽化工等生源不足的專業,兩校重疊率大大降低。”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陳國海說。

  圍繞當地新能源、新材料、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發展,青海職業教育新增光伏發電、環境保護等30多個新型專業,停辦或停招采礦技術、火電廠熱力設備運行等26個專業。專業設置基本覆蓋青海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及特色產業。

  針對6個藏族自治州職業教育力量薄弱問題,青海2018年投入1.15億元,支持每州重點建好一所中職院校,藏區職業院校也開始探索以綠色產業和生態保護為基礎的辦學模式,重點打造熱貢藝術、高原旅遊、民族文化、藏醫藏藥、現代農牧等20多個特色專業。

  敞開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一定要敞開大門。”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荊德剛說。

  2014年,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引入青海西奧電梯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000萬元建立實訓基地,摸索現代學徒製試點;2016年又引入青海甲山裝飾有限公司,共建甲山生產性實訓室。

  “實訓期間,我參與了甲山公司的智能家居體驗館、別墅室內設計等項目,這讓我更有底氣參加全國性技能大賽。”建築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王子琪說。

  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海峰說,通過市場調研和論證,從2014年開始,學院新增了消防工程技術、建築材料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信息安全管理等專業,學生畢業後企業搶著要。

  以往的校企合作中,發生過企業單方麵撕毀協議,使學校和學生承擔損失和風險的事情。記者了解,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摸索出“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從2018年開始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合作,由工業園搜集、整理園區各企業用工需求,一並提交學校進行訂單培養,大大降低了人才培養風險,起到了示範效應。

  青海近年來累計有20所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製試點,建立了300多個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與省內外近1300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每年培養各類技術人才近3萬人,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5%和90%以上,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促“圓夢”:聚焦脫貧、強化合作

  牛建興家住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溝鄉卡子村,奶奶臥病在床,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初中畢業後,我到互助職校學習烹飪,畢業後回到學校聯辦的校企樂業酒店工作。”牛建興說,現在每月有3500元收入,家裏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得益於青海省近年來實施的職業教育“圓夢行動計劃”。這項計劃專門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子女。據了解,2018年,青海完成274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的學曆教育,高職實施超過2400人的精準扶貧招生計劃。

  “2017年,青海、江蘇教育部門加強合作,海南藏族自治州23名中職生赴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高職院校就讀。”江蘇援青前方指揮部總指揮王顯東介紹,2018年,這一通道繼續拓寬,江蘇6所高職院校通過跨省單考單招的方式錄取了海南藏族自治州89名、玉樹藏族自治州115名中職生。

  “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荊德剛說,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