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佳績,西安歐亞學院學子斬獲國家級比賽一等獎
beplay2網頁登錄訊新冠疫情衝擊還未結束,處於“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能否會打破傳統,將線下教育與線上教學完美結合?線上教學能否成為未來教學新方向?疫情結束後,線上教學該何去何從呢?一場專業的市場調查活動,就此開啟。
8月30日,“正大杯”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以下簡稱“CPA”)落幕,西安歐亞學院金融學院2支參賽團隊分別斬獲國家一等獎和國家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學生的調查分析作品分別是:《線上教學既要“育”也要“續”-疫情下初中生校內線上教學可持續發展研究》,《待到疫情過,能飲一杯無——疫情下西安市消費者的餐飲娛樂消費行為研究》。
CPA旨在提高學生組織、策劃、調查實施和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專業實戰能力,倡導“真題真做”、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市場敏銳度和團隊協作精神。經濟統計專業自賽事舉辦以來多次參加比賽,連續多年獲得全國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的優秀成績。
第十屆CPA自去年12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了全國491所高校、2423支隊伍報名參賽,最後產生179支團隊及作品入圍全國總決賽。
此次獲得全國一等獎的西安歐亞學院團隊由金融學院經濟統計專業4位學生和2位指導老師組成,參賽作品“疫情下初中生校內線上教學可持續發展”通過網絡爬蟲和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獲取定量和定性數據,首先研究探索新冠疫情影響下人們對線上教學的態度和情緒,其次調查分析初中學生、家長校內線上教學現狀、滿意度以及影響校內線上教學因素,最後探索初中學生、家長、教師對未來線上教學發展的需求。
從研究主題、思路、方法的提出、推翻、再提出、再推翻的反複討論,一輪輪的數據搜集,到數據清洗和分析,再到分析報告的一遍遍修改完善,作品ppt製作、彙報演練、視頻拍攝,整整8個月的參賽曆程,最終換來全國一等獎的成績,作為陝西省獲得全國一等獎的3支隊伍之一,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我們采訪了獲獎團隊,為大家進行呈現。
獲獎團隊采訪
Q:請介紹一下你們團隊,大家怎麼聚到一起的?
周文健:大家好,我們是“第一組”,我們組除了我之外還有邵藝萱、張秀、張麗蓉,來自金融學院經濟統計專業17級。CPA是我們專業每年都會參加的國家級學科競賽,有專門的老師負責組織參賽。我們是參加了12月份的網考通過後由專業老師選拔出來並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特點、性格、外形組隊成功的。團隊每個人性格互補、技能互補,誌在衝擊一等獎。
邵藝萱:我們組的隊名是“第一組”,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潔,取“一”也是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在國家級賽事中展現我們歐亞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的能力和風采。
一等獎獲獎團隊
Q: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調查研究?
邵藝萱:我們研究了曆年一等獎作品,發現商業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熱點話題研究比較占優勢,所以在初選題的時候在這兩個領域頭腦風暴提出了很多研究主題,然後和指導老師反複討論研究價值和可實施性,很多主題都被pass掉了。
後來由於疫情爆發,線上教學引起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度和討論度,在選題陷入瓶頸的時候我們抓住了這一時事熱點,但考慮到可能有很多學校參賽隊會研究這一主題,而且我們預測會集中在高校線上教學方麵,為了在熱點話題中凸顯不同,我們最終確定了參賽主題為初中生校內線上教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果然在陝西省省賽階段就遇到了不下三組線上教學研究,但沒有一個研究的是初中階段,再加上我們的努力調研,基本無懸念的進入國賽。
Q:參賽過程中,團隊裏每個人分別承擔什麼任務?
周文健: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承擔的工作量都不小。我是團隊的隊長,除了要協調資源、工作分工、把握進度之外還負責網絡平台上關於線上教學相關評論的文本情感分析以及初中學生和家長未來繼續選擇線上教學的影響因素建模分析,也算是技術擔當。邵藝萱思維活躍,之前也參加過數學建模大賽,參賽經驗較多,主要負責整體思路設計與選題背景意義的撰寫,後期還整體把控調查分析報告撰寫格式,還有國賽參賽視頻剪輯,是氣氛和技能擔當。張秀和張麗蓉負責學生、家長問卷數據以及教師深訪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張麗蓉更多的是分析學生和家長線上教學現狀和滿意度,張秀更多的是分析學生、家長、教師三個角色對於未來線上教學的發展需求,兩個人是門麵也是分析擔當。
我們團隊每個人都缺一不可,合作過程很融洽,當然也有分歧,在磕絆中變得更加團結有力,每個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件事。
Q:從初賽到總決賽,這段時間工作強度怎麼樣?
張秀:從去年12月組好隊到3月開學前強度都是正常的,並沒有特別幸苦,但到了4月,確定好研究主題開始設計問卷收集數據,強度逐漸增大,尤其是7、8兩個月達到頂峰。如果說之前還有時間做其他事,那7、8月整個團隊,除了日常上課學習外課餘時間全都在分析數據、寫報告、摳報告、準備彙報視頻,每天都泡在南D302實驗室,每晚到11點才回去,隻有省賽複賽視頻錄完之後休息了幾天,緊接著又邊實習邊準備國賽彙報視頻。
現在回想起來工作強度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抱怨過過程的艱辛,每個人都在用樂觀來讓隊友感受鼓勵,堅持到了最後,每一步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Q:今年采用了與以往不同賽製,你們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張麗蓉:往年都是先參加陝西省省賽的線下作品彙報答辯,通過後直接晉級到國賽,再一次進行作品彙報和答辯。今年最大的不同是省賽設置了初賽和複賽,初賽全靠報告評閱,是否在幾百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一份邏輯嚴謹、方法到位、文字優美、格式工整的分析報告是必要的,而往年我們在分析報告文字撰寫上不是很有優勢,針對這一弱點,我們在撰寫分析報告的時候開了無數次會議來討論思路的連貫性和方法的適用性,初稿完成後又一次次在晚上線上連接指導老師調整框架,一遍遍的一部分、一段話甚至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報告文字、格式,最終在初賽前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分析報告,結果也是比較好的,在全省排第四。後來錄製省賽複賽視頻和國賽參賽視頻的時候又和指導老師一起一遍遍修改ppt,一個字一個字扣演講文稿,爭取達到最好的彙報效果。最後獲得國家一等獎也是非常高興,我們的努力最終有所收獲,然而遺憾的是沒有進入線上答辯環節,我們也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Q:這次比賽,令你們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邵藝萱:開學後開始設計思路的時候,每天都在白板上寫寫畫畫,畫滿了三麵白板牆,用完了兩支白板筆,但是後續還在不斷調整思路和模型結構,不斷的經曆推翻重來,讓我成長了許多。還有就是8月9號最後一版國賽決賽視頻從早上七點開始剪輯,一直不斷修改展現形式,音軌,視頻切換等問題,直到第二天臨晨兩點才做完,但第二天早上七點半仍舊要起床去實習單位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件辛苦且有挑戰的任務。
周文健:在不確定模型是否能用的情況下,一個一個把能用的模型分析方法都給試了一遍,且牽扯到不同數據的清洗篩選,反反複複進行數據建模是我最深的記憶。
張秀:最令人深刻的還是隊員們犧牲了所有課餘時間,坐在一起進行數據分析,每天十一點才回到宿舍,而且在接近期末考的那段時間更是加倍的努力,又要進行複習,又要加緊項目的進度。
張麗蓉:記憶最深刻的場景很鮮明,我們進入省賽複賽後彙報視頻錄製那天,小組成員和指導老師一直在學校錄製素材剪輯到淩晨十二點才結束,當時已經放暑假了,我們申請回校錄製視頻,結束後回到家接近淩晨一點。
省賽錄製的部分彙報視頻素材
工作到淩晨2點的剪輯手邵藝萱
Q:這次比賽給你們最大的感受與收獲是什麼?
張麗蓉:從開始的選題討論、問卷設計、修改問卷到最準確定問卷,再到後來的數據錄入分析,近千份的問卷,上萬的數據,整日沉迷在Excel和SPSS裏無法自拔,篩選、新建、複製、粘貼、求和、導入、分析……可能這些短短的幾行字也無法表達清楚,我們小組一起經曆過的那段每天在教研室埋頭在電腦屏幕前的日子。再到後麵報告書寫以及PPT的製作排版彙報,這也是一段讓我們小組迅速成長和學會團結協作的時光,我們也非常感謝我們的兩位指導老師在我們小組參賽過程中給予了我們耐心詳細的指導與無私的奉獻,陪伴這我們這一路走來,也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
這次參加比賽我真的感受到是一個提升學習的過程,除了明顯感覺到提升了一些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打開了自己的思維,能更好地去理解我所學的專業,去感受這個專業的魅力。
周文健:首先,不要覺得自己現在的水平不夠就畏懼比賽,比賽就是不斷磨練和提升自己的過程,我們不應該抱著一定要獲獎的心態,而是要抱著去不斷提升自己、曆練自己的想法參加比賽。此次比賽給我帶來的收獲是日常的知識學習所遠不能及的,大學就像一座象牙塔,終究還是與社會千差萬別,而這次比賽則指引我們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把學習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在比賽中,我的團隊協調能力和大局意識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比賽就像一塊試金石,隻有在其中不斷曆練和打磨才可以閃閃發光。
“正大杯”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歐亞獲獎名單
全國一等獎、省賽一等獎
作品名稱
線上教學既要“育”也要“續”-疫情下初中生校內線上教學可持續發展研究
團隊名稱
第一組
團隊成員
周文建、邵藝萱、張秀、張麗蓉
指導教師
張蕊、李小鴨
全國三等獎、省賽一等獎
作品名稱
待到疫情過,能飲一杯無——疫情下西安市消費者的餐飲娛樂消費行為研究
團隊名稱
元氣衝衝衝
團隊成員
高煥、趙晨露、汪晨昱、曹娟
指導教師
劉燕、何黎鬆
關注beplay2網頁登錄陝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資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