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對黨員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增強黨員意識。黨員意識是指黨員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社會身份、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在觀念上的反映,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性質、綱領的自覺認識。黨員意識屬於心理活動的一種,從心理學自我意識的角度出發,提出增強黨員意識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黨員意識;自我意識;心理學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認識和理解。自我意識是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製三部分組成。自我意識在個體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黨員意識是對自我意識一種深化,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更深一個層次的認識。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夯實執政基礎、實現執政使命的現實需要增強黨員意識。目前可以從認知、情感、行為和人際四個角度提高黨員意識。
一、黨員意識的內涵
黨員意識是一種意識形態,一是黨員對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路線、方針的認識;二是黨的意誌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思想上的認同、行動上的自覺和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共產黨員要學習並落實黨的宗旨,遵守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時刻意識到一切為了人民群眾。黨員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他人引導和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形成的。
二、組成黨員意識的心理要素
黨員意識是一種心理活動,多種心理要素組成,黨員意識由認知、情感、意誌、行為等四個心理要素構成。黨員認知,是指黨員對於自己黨員角色的認同以及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與理解,包括對於黨章的理解、黨員權利與義務的認知、黨的初心使命以及黨的奮鬥目標等;黨員情感,是指黨員對於中國共產黨以及整個國家的情感體驗,如熱愛之情、忠誠之心、敬重之心等;黨員意誌,是指黨員控製自己行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黨的宗旨和意誌,能夠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麵對誘惑能夠不為所動、對於違法行為及時舉報等,把黨的意誌內化於自己的意誌;黨員行為,是指為了完成黨的曆史使命和目標的實現,黨員願意並堅定不移執行黨的意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黨員意識轉化成實際行動的過程中,黨員認知、情感、意誌、行為指向發揮著各自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黨員意識弱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黨員弱化存在問題
黨員意識淡化的問題已逐步成為困擾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問題,黨員意識淡化集中體現在:黨員認知不清、黨員實踐弱化、黨性觀念淡化等。造成黨員認知不清的因素是多樣的,首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都是為了人民,但有的人進黨組織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認為自己的利益大於集體利益,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其次就是角色認知失調,行政角色和政治角色認知不統一,在工作中能認識到自己是幹部、能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群眾交流時總是以工作角色比如公務員來交流,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同時也有用政治角色—黨員。黨員實踐弱化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不強,服務意識淡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逐漸變成空口號。在實踐工作中不深入群眾,群眾路線沒有落實。黨性觀念弱化是指對黨章、黨的的宗旨、路線、方針認識逐漸淡化,享樂之風逐漸冒頭、貪汙腐敗逐漸滋生。
2.2增強黨員意識對策
1、從認知角度提高黨員意識
淡化主角意識。認知是人們獲取知識並應用知識於實踐中的過程。由於觀察視角的限製,人總是以自己為主角觀察認識這個世界,不會自主的認為自己是世界主角。主角在衡量事物、進行選擇時會以自己所積累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為標尺,這顯然是不客觀的,容易造成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狀態。提高黨員意識首先要摒棄掉“我”,要用“黨員”這個角色淡化“我”。要不斷強化“黨員”必須遵循“依從—認同—內化”這一心理路徑。加強黨員的角色認知首先要加強黨員的基本素養。入黨前期,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對黨的認識是膚淺的、停留在表麵的,對黨的認識處在一個朦朧的階段。基層黨組織要加強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思想學習,通過思想灌輸加強認知,黨員意識的形成在於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和黨章的認識和把握。
要把定期學習黨章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同時加強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有助於幫助黨員更好的認同和理解中國共產黨。加強中國產黨黨史學習,學習黨的一係列精神和英雄事跡,使廣大黨員認清初心和使命—一切為了人民。
2、從情感角度提高黨員意識
情感是人類的感受體驗,是一種主觀意識,心理學把情感定義為情感是一種對客觀現實的特殊反應。人對特定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產生會產生情感,產生的情感會影響個人思想和行為。對情感正確得把握可以淨化黨員意識,使黨員意識更加純潔。從1921年建黨到至今,中國經曆百餘年的曆史沉澱,產生了屬於中國共產黨特定情感意蘊,包括對曆史的珍視之情、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對民族的自豪之情、對人民的奉獻之情,等等。曆史是一麵鏡子,知史可以正衣冠,中國共產黨的曆史是一部奮鬥的曆史。黨組織不僅可以通過開講座的方式學習黨史,還可以組織一係列活動包括參觀紀念碑、各地紀念場館、沉浸式體驗烈士紀念日或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黨員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時刻保持警惕、不放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中國共產黨黨員應該把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投身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和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是在人民中誕生,在人民中發芽、生長、開花和結果,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黨的立場、宗旨、路線和觀點不是空泛的理論,是生動而具體的實踐。認識理解對曆史的珍視之情、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對民族的自豪之情和對人民的奉獻之情,可以更好的提高黨員意識。
3、從行為角度提高黨員意識
意識對行為有能動作用,一方麵行為是意識的反應,另一方麵行對於意識具有反作用。積極的行為會產生正確的意識,消極的行為會產生錯誤的意識。要想加強黨員的意識,首先要規範黨員的行為。黨組織要依靠嚴格的紀律來規範黨員行為,黨章規定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黨組織要引導黨員遵守黨章、履行黨員義務和定期開展黨風整頓,對於違法黨員做出嚴肅處理,絕不能姑息違反亂紀行為出現。黨組織要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並動員黨員積極參加,在活動中提高黨性修養。黨員要定期向黨組織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並在生活和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組織要讓黨員在實踐中提高黨員意識,讓意識內化成一種自覺行為,讓行為反作用於意識,意識在推動行為的產生。
4、從人際角度提高黨員意識
人際關係是形成意識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這些碰撞所產的火花會影響自己原來的意識,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會推動意識的深化和發展。黨員隻是一種角色扮演,黨員並不是活在真空中,也需要人際交往。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應該增強底線和紅線意識,增強底線和紅線意識是拒腐防變防線上的重要環節。不同的黨員幹部掌握著或大或小的權力,人際交往就不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關乎到是權力的應用是否公正、是否清正廉潔。因此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要自覺淨化社交圈和朋友圈,同消極腐敗的行為作鬥爭,警惕別有用心的“朋友”,當斷即斷。絕不能讓不正之風帶入工作之中,黨員同誌應該多交“益友”,追求“綠色交往”,建立清爽幹淨的朋友圈。構建健康的人際關係,一方麵需要我們不斷篩選朋友圈,另一方麵要樹立底線思維、加固“防火牆”,守好交往關。黨員幹部應該帶頭樹立和諧綠色、團結進步的黨內氛圍,投入到為人民奉獻的事業中。
參考文獻:
[1]胡承波,曹誌傑.全麵從嚴治黨視域下增強黨員意識研究[J].遼寧開放大學學報,2020.02
[2]陳金龍.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的情感意蘊.[N]光明日報,2021-08-18
[3]吳付來.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N]光明日報,2020-02-23
[4]劉知凜.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興.[N]光明日報,2020-09-04
作者:孫紫儀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實習編輯:範文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