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數字經濟新形態下對共同富裕的思考
2023-11-01 17:07:00

  【摘要】數字經濟正在引領中國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已經成為推進共同富裕發展的新動能。新時代如何把握曆史新機遇,利用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發展數字經濟與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邏輯一致性。首先,共同富裕應依靠生產力高質量發展,以數字技術創新為起點,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這種生產方式的革新伴隨著勞動者人力資本積累,價值鏈分工的深化進一步構築了企業的競爭優勢,為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其次,數字化流通過程以數字平台為節點,在加速商品價值實現的同時降低了流通費用,有力推動經濟邁向高水平循環,增益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因此數字經濟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社會文化均衡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當然,數字經濟也可能導致勞動力結構性失業等問題,需要在政策設計上盡可能揚長避短,從而事半功倍地推動共同富裕事業持續穩健前行。

  【關鍵詞】數字經濟 共同富裕 高質量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更高階段的社會形態。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旗幟鮮明地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從時間上看,中國進入共同富裕恰好與數字經濟時代相吻合。共同富裕是一種經濟社會狀態,必須依存於所處的經濟階段。中國的共同富裕不是農業和工業經濟社會形態下的共同富裕,而是嵌入於數字經濟時代的,這與歐美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期進入福利社會迥然不同。申言之,中國逐步進入數字時代,未來共同富裕必然是以數字經濟為依托來積極有序推進。

  從學理上看,數字經濟和共同富裕有很強的契合性。共同富裕解決普遍增長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共同富裕目標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堅持共享性增長方式。數據成為一種關鍵的生產要素之後,隻要有人的活動,數據的生產就是無窮盡的,加之數字技術可以被複製和共享,從根本上打破了稀缺性生產要素的製約,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與工業經濟相比,數字經濟具有更強的普惠性和分享性,並且細分行業及相應市場主體的經營規模小、就業更靈活。

  二.數字經濟發展與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一致性

  圍繞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進一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僅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物質基礎,還要以實現社會經濟文化均衡發展為重要方式,使數字經濟滲透到推進共同富裕的各個環節,讓數字經濟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

  (一)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共同富裕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由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保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高效性、有序性和持續性,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一,數字經濟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推動社會經濟高效發展。數字經濟時代,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製的優勢,整合社會和市場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字產業化不斷提質增速。

  第二,數字經濟助力打通國內外循環節點,推動社會經濟有序發展。依靠數字經濟打通國內經濟堵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不斷提高我國數字競爭力,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國內大循環來看,我國以建構現代化產業體係為基礎,以深挖國內潛在需求為牽引,以建構現代化數字基礎設施為工具,打造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國內大循環的主要堵點,推動市場全要素的有序流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國內國際雙循環來看,依托數字平台推動全要素國內國外雙向流動,促進數字企業跨境合作,打通國內國外循環節點,以國內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帶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全麵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第三,數字經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社會經濟綠色發展。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 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提出了中國的“雙碳”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數字經濟通過對供給和需求變革的雙向發力,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技術保障。從能源供給方麵來看,運用數字經濟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促進綠色能源在工業企業中的使用。通過構建數字能源網絡,使數字技術滲透到能源勘探、采集、傳輸、監管等各個環節,減少能源在各個環節的損耗,進而實現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從能源消費方麵來看,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推動能源消費的個性化訂製,促進能源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減少個人、家庭、企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費和浪費。

  (二)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社會文化均衡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縮小收入差距、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經濟文化均衡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核心內容。依靠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社會文化均衡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第一,數字經濟助力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城鄉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依托數字經濟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數字經濟為實現農村地區脫貧減貧、挖掘當地經濟潛力、建設集約高效的現代化農業創造了先進的物質基礎。2020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網 絡零售總額達3014.5 億元,同比增長26%,農村電商進一步促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以智慧城 市與數字鄉村建設為契機,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數字平台為基礎暢通城鄉全要素的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鄉村文化、旅遊、產品與城市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城鄉優勢互補,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以“東數西算”、城際高速鐵路網、特高壓輸電網絡為代表的戰略工程建設,打通了區域協同發展的物流、數據和能源脈絡,各個地區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因地製宜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在互補互促中提高區域協同發展水平。

  第二,數字經濟助力擴大資源服務共享,推動基本公共資源和服務均等化。擴大公共資源共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國家大力發展以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覆蓋為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設施支撐。截至2022年5月底,我國已建成170萬個5G基站,5G用戶也達到4.28 億戶。所有地級市全麵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規模已突破5000萬戶。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到100%,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9%。以“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為代表的數字公共服務事業迅速發展。以“互聯網+醫療”為例,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8308萬。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的共享,有力提高了弱勢群體、偏遠地區人民的醫療、教育水平。數字經濟賦能基本公共服務,構建數字化便民體係,成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方式。以“掌上辦”“指尖辦”為代表的政務服務平台廣泛覆蓋,以及超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和“最多跑一次”等數字政務服務,極大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實現了“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第二,數字經濟助力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動經濟和文化均衡發展。數字經濟時代,運用數字經濟提高文化產品供給的公平性,進而推進全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發展深刻改變了文化創造、供給和消費方式。基於數字技術搭建的自媒體平台暢通了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人群的文化表達,推動不同學曆、不同專業的文化碰撞和共享,從而激發個人的文化創作潛力和活力。以文化雲平台為代表的數字文化平台使高質量文化產品的供給突破了時空限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廣泛傳播。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對個人文化需求進行充分預測,以文化消費需求引領推動供給改革,為實現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總之,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於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促進經濟和文化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麵臨的挑戰

  現實中,數字經濟發展也帶來一些問題,對共同富裕造成一定的衝擊和挑戰,值得重視和矯正。

  第一,數字經濟對就業結構產生衝擊。數字經濟在提高消費者剩餘的同時,對貧困人口、低技能人口的就業可能產生衝擊。麥肯錫谘詢公司對中國2030年勞動技能和職業進行了預測,到2030年多達2億中國工人可能需要在職業之間轉換,約占勞動力總數的30%,其中對體力、基本認知技能的勞動需求將分別下降18%和11%。不可否認,數字經濟會創造和分化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但這些多為知識密集型就業崗位,換言之,更有利於知識階層就業。但也要看到,數字經濟有較強的替代效應,而且傾向於替代勞動技能較低的就業崗位。總體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增加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進勞動力向更高的就業技能結構調整,就業結構總體優化升級了,但低技能就業者如何得到有效保護,如何采取配套措施避免其失去勞動收入,是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第二,數字鴻溝對推進共同富裕產生衝擊,數字經濟發展對共同富裕的另一挑戰即數字鴻溝與紅利差異問題,影響共同富裕過程中不同主體分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的程度,數字鴻溝過大則違背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初衷。數字鴻溝存在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主體接入差異導致的數字鴻溝,另一種是在接入之後,主體運用差異導致的數字鴻溝。接入差異的數字鴻溝是一種信息數據擁有者和信息數據缺乏者間的鴻溝,受到基礎設施、使用設施與互聯網有用性的影響;運用差異的數字鴻溝是運用數字經濟中的技術或設施等資源改變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打破職業對階層流動決定性影響的鴻溝。勞動者作為共同富裕的實現主體,前一種鴻溝指勞動者能否融入數字經濟,能夠從事數字活動並完成數字活動向數字勞動的轉化的差異;後一種鴻溝指從事數字勞動後,收入能否得到可持續增長,共享成果的差異。數字鴻溝對促進共同富裕的不利影響主要包括:

  在產業差異層麵,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是一個長期過程。

  在人口差異層麵,數字鴻溝表現為不同人口信息認知與數字技能運用的差異,既指勞動者對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認知的相對不足,也指在數字化生產方式中,技術應用能力的絕對匱乏。

  在城鄉差異層麵,數字經濟助推城鄉共享發展同樣任重道遠。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數字技術應用與數據處理,這需要勞動者有較高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我國的城鄉差距不僅僅體現在收入層麵,更體現在收入差距背後所折射的數字經濟發展的差距。

  在代際差異層麵,數字鴻溝或將加劇階層固化,同樣不利於實現共同富裕。數字鴻溝刻畫了社會主體參與數字經濟的進入門檻,在先進入者率先占領市場後,後進入者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當這種差異由父輩傳向子輩時,將引發數字經濟成果共享的代際差異。

  第三,數字平台可能壟斷。數字經濟反壟斷已成為重要課題,在公平有序競爭環境下數字經濟推動共同富裕的作用將更強。李勇堅和夏傑長發現,數字平台具有雙邊市場特性及邊際成本遞減特征,這很可能導致數字平台因彙聚海量數量用戶而引發的流量壟斷問題,從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公平競爭環境數字經濟時代,必須維護數字市場的有序透明和公平競爭、保護數據安全和消費者隱私並不斷改善創新生態,才能保證數字平台健康發展,數字平台的健康發展才能避免損害普通大眾的基本權益和福利,才能邁向更高質量的共同富裕。

  四.結語

  如前所述,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是多重而非線性的,一方麵,數字經濟促進了以數字技術創新、勞動者人力資本積累為主的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數字平台與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強化了再生產的連續性,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使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另一方麵,數字經濟發展也伴隨著平台壟斷、數字鴻溝等問題,對實現共同富裕帶來一定負麵影響。因此,需要通過抵消性政策因勢利導,最大化數字經濟對促進共同富裕的整體作用。

  【參考文獻】

  [1] 蘇德悅.數字經濟發展動能加速釋放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N].人民郵電,2022-07-11

  [2] 萬海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12):36-40.

  [3] 孫晉.數字平台的反壟斷監管[J].中國社會科學,2021(5):101-127,206-207.

  [4] 夏傑長,劉誠.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徑與政策設計[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究,2021(09):3-13

  [5] 劉誠.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基於收入分配的理論分析[J].財經問題究,2022(04):25-35.

  [6] 楊偉國.數字經濟範式與工作關係變革[J].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18(5):56-60.

  姓名:馬昕, 單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