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除了對教育機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外,更多的是激起中國數以萬計家庭對於兒童教育的擔憂與焦慮:
家長全權放手給培訓機構,孩子每天例行參加課後輔導,這樣的軌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走了十幾年。但當國家在這條路上突然亮起紅燈,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是止住了奔跑的步伐,無所適從。
但事出必有因。此次政策的頒布,並非針對課外培訓機構,相關專家指出,這是在中國全麵進入快車道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必須麵臨的一環改革:
“雙減政策”構建出了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新走向,將重心從“應試教育”轉向引導學生全麵發展,以合理的課外時間,構建更加多元、健康的教育生態體係,促使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激發中國學生的更多可能性。
如何讓更多的可能性落地生根?
11月28日,於上海舉辦的“劇·變2021”戲劇教育師生分享論壇之“雙減政策下戲劇教育美譽教育走進校園”,一位贏得全場與會者高度讚揚的克羅地亞戲劇藝術家、西安歐亞學院人文教育學院教授Ivica Simic(下文以“老伊”代指)的回答,值得你我深思。
以下為演講摘錄:
01 從世界杯洞見健康教育新思路
2018年9月,世界杯剛剛結束的時候,我在珠海舉辦了一場戲劇研討會。在與一位參會的老師的閑談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被拋出:
——"為什麼隻有四百五十萬人口的克羅地亞能成為世界杯亞軍,而有十五億人口的中國連參賽資格都沒有?"
—— “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怎麼玩(踢球)!” 老伊不假思索地回到。
的確中國教育的重點是培養技能,而足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當然,一個球員必須有技能知道如何擊球,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這樣還不夠。一個優秀的球員必須擁有高度發展的想象力、創造力,最重要的是,充分發展的、解放的而不是壓抑的遊戲本能。
其他的遊戲(競賽)都是如此,所有的藝術、科學,以及任何涉及創新、創造性的工作也是如此。
教育本身是麵向未來的。我們作為老師是在為學生的未來做準備。我們對未來了解多少?我們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嗎?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在未來,隻有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隻有那些在人類活動的任何領域都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未來成為成功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能夠創造新事物的人?創造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創造力?
答案很簡單:能且隻能是通過遊戲。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在談到創造力時說:“創造不是來自智力,而是來源於內在需要的遊戲本能。創造性頭腦與它所鍾愛的對象玩耍。”
創造力並不是孩子們通過遊戲獲得的唯一好處。遊戲功能,是兒童發展內在興趣和能力、學習如何做決定、解決問題、發揮自我控製和遵守規則的主要手段,他們通過遊戲學習調節情緒、交朋友以及與他人平等相處。而遊戲帶來的這些所有影響,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遊戲中的孩子有機會做他們想做的事,而不僅僅是他們必須做的事。在遊戲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獲得了快樂。
抑製遊戲本能會導致上述所有積極影響的反麵效果。最近在美國進行的一個研究表明,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兒童與其他同齡人的自由遊戲時間急劇減少。在同一時期,兒童、青少年和剛剛成年的年輕人的焦慮、抑鬱、自殺、無助感和過度自戀情況急劇增加。遊戲的減少導致了年輕人的中出現心理問題比例的上升。
中國孩子很少玩耍,或者說他們玩得不夠多。中國的孩子們一旦上了小學大多就停止玩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校課程負擔過重,家庭作業太多,課外培訓,家長強製給孩子安排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占據了孩子們的全部時間。他們沒有空閑時間玩耍。
然而,在現代教育學中,遊戲被認為是最好、最自然的學習方式。讓·皮亞傑(Jean Piaget ),是第一位對兒童認知發展進行係統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認為遊戲是兒童智力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的遊戲理論認為,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成熟,他們周邊的環境和遊戲應該鼓勵進一步的認知發展。他呼籲道“遊戲是童年的工作”。在遊戲中學習,有助於孩子們通過自主發現來理解周圍的世界,讓他們在認知、社交、情感和身體方麵都得到發展。
02 “雙減”政策與戲劇教育
“雙減”政策,這項急迫而受歡迎的政府舉措,認證了當前中國beplay体育手机生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都處在不安全的狀態。在《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原文中提到:
“(……)我們應該(……)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健康成長。(……)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減輕家長負擔。”
每一項新常態都是對當前社會趨勢的反應,政府意識到了“教育生態”並不健康。《意見》中提到了當前教育生態對兒童及父母們的重大威脅,並提出了如何重塑我們的教育體係以滿足兒童的實際需要的指導方針:
“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對此,我們教師和藝術家分別應該如何回應?
在我看來,“雙減”政策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了自由時間和自由空間,是他們進行個人發展的良好機會。在這種背景下,戲劇和戲劇教育以及其他藝術學科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戲劇,孩子們不僅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了解了自己、他人和周圍的世界。通過指導戲劇遊戲,教師可以為孩子們提供針對特定發展方向的遊戲、多樣的活動和環境。
英國著名戲劇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在他1968年所著的著作《空的空間》中寫道“進行戲劇表演需要許多的工作,但是當我們像遊戲一樣經曆這些工作時,他們就不再是工作了。戲劇就是玩兒。”
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彼得·布魯克執導,1970 年
事實上,戲劇在其起源和性質上都是遊戲。在戲劇中,我們在舞台上扮演角色,這是一個通過語言、動作、圖像和聲音來表達人文主義的遊樂場。在漢語和世界所有語言中,戲劇與遊戲都有著密切關聯:
戲劇 – xì jù – n. drama
劇 – jù –n. drama, play
戲 – xì – n. show, play, drama – char. to play; to make fun of
“戲”這個字也出現在如下詞彙中:
嬉戲 – xī xì – v. have fun, play
遊戲 – yóu xì – n. game
戲院 – xì yuàn – n. theater (戲園 – xì yuán – n. (old term) theatre, playhouse)
戲台 – xì tāi – n. stage, platform
另一方麵,兒童戲劇教育是在成長教育的支持下誕生的。
約翰·杜威(John Dewey)的感歎語“在實踐中學習!”成為了成長教育的主題。孔子也有一句名言:“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我不想討論這是否是孔子本人的言論。我也不想討論為什麼“記住”和“忘記”與“理解”在同一句話中,為什麼我們應該忘記我們聽到的東西或記住我們看到的東西。也許在實踐中學習的理念更能體現在對荀子的名言中:“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荀子
要把中國哲學文本翻譯成英語是很難的,但無論如何,這篇譯文足夠清楚地描述了荀子在實踐中學習思想的全部含義。荀子遵循孔子的思想,也談到過禮樂在道德修養上的重要作用: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Let a man be first incited by ‘Poetry’ (shi 詩), then given a firm footing by the study of ritual (li 禮), and finally perfected by music),這不正是我們都在尋找的綜合藝術教育範式的建議嗎?
我們可以在古希臘哲學中找到對教育的類似理解。在柏拉圖的教育觀中,音樂與哲學一起占據著中心地位。在他的分類中,詩歌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亞裏士多德的《詩學》中描述的詩歌體裁之一是戲劇。至今仍是當代戲劇作品終極模式的古希臘戲劇,起源於酒神之謎,一種獻給酒神的儀式。
約翰·惠津加(Johan Huizinga)在其著作《盧頓人——文化中的遊戲元素研究》(Homo Ludens–A Study of the Play Element In Culture)中指出,“所有的藝術都植根於儀式,每種儀式都植根於遊戲。所以,每一部戲劇都源於遊戲。”
綜上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關於戲劇和戲劇教育如何能夠充分服務於孔荀崇高的思想的結論。因此,如果我要解釋孔子的修身思想,我可以說:“讓一個人首先受到遊戲的啟發,然後通過戲劇的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後通過戲劇藝術來完善。”
在中國傳統教育模式裏,家長和老師都是盡可能地為學生們提供他們認為好的學習資源、方式與平台,但從未以孩子為中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和批判性思維,了解孩子所需與所想。
戲劇教育作為一門綜合學科,通過文學、導演、表演、美術、燈光、多媒體等的結合,在遊戲中引導他們完成自我表達,能夠將最真實需求和最本能的天賦暴露其中,將為實現中國教育個性化健康發展提供指導性作用。
“雙減”政策的落實,成為戲劇教育發展的一大契機。戲劇教育通過玩耍,能夠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將對每個孩子的個人發展和未來整個社會的利益都非常重要,可以為“雙減”政策所倡導的崇高目標提供最佳服務。
未來,伴隨“雙減”模式的持續落實,我們有理由相信,類似“戲劇教育”的教學模式,將越來越普遍,中國的教育將越來越健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