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音樂藝術同樣蘊含可遵循的科學規律。”作為特邀主旨報告人,在“首屆文化遺產與科學、藝術高峰論壇”上,管曉宏院士用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向與會者證明了上述結論。
12月19日,“2021首屆文化遺產與科學、藝術高峰論壇”在西京學院舉辦。鑒於疫情防控形勢,論壇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行。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管曉宏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博士生導師蘇榮譽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帆教授,分別就科學與藝術、文化遺產與科技、文化傳承與創新作主旨報告。
曆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曆史的血脈。文化遺產是曆史留給人類不可替代甚至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曆史、傳統和精神原貌的表征和見證,它承載著原始、樸素、真實、豐富、珍貴的曆史文化信息,蘊含著民族的曆史文化遺傳密碼,需要我們破解、嗬護、揚棄、傳承、利用。
本次論壇聚焦文化遺產與現代藝術教育、文化遺產與科學技術的融合、文化藝術創意產業與鄉村振興建設,以及文化遺產與青少年科普教育4個方麵的議題征稿,共收到50多篇論文投稿。組委會從中遴選了涵蓋上述4個議題的15篇論文作大會報告。15位大會報告者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陝西、浙江、湖南、雲南、意大利等地,他們當中既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也有初入科研領域的研究生,還有鄉村一線的文化遺產守護者,與會者圍繞“文化遺產與科學、藝術”主題各抒己見、交流研討,以期加強青少年文化遺產科普教育,促進文化遺產與科學、藝術相互融合,推動文化藝術創意賦能文化遺產發展,實現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民族曆來有記錄曆史、牢記曆史、學習曆史、傳承曆史、借鑒曆史的優良傳統,善於從曆史的經驗教訓中借鑒、總結和繼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斷、持續發展、經久不衰、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創造力的源泉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曆史借鑒意義與積極作用,將其作為新時期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大會報告,使之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步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我們不僅要保護、利用好文化遺產,還要傳承好文化遺產,更要深入挖掘文化遺產豐富的內涵,不斷賡續傳承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脈,厚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土壤,更好地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早日實現。
論壇由西京學院聯合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科學傳播工作委員會、科普研學專委會主辦。期望文化遺產及其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肩負起傳承、利用好優秀文化遺產的使命和擔當,點燃每一位公民履行保護、傳承優秀文化遺產的責任和義務的熱情。
論壇由西京學院副校長黃文準副校長主持,西京學院黨委書記蘇華、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副理事長蘇青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大會分論壇由西京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應一平教授主持,西京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臧衛軍院長做大會總結發言。(賈小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