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啟動暨高峰會議在創新港召開
2022-02-24 10:01:00
西安交通大學

  2月23日上午,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啟動暨高峰會議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本次會議以“服務雙碳戰略,產教融合創新”為主題,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儲能平台建設方案、路徑,共探儲能前沿技術,共創儲能技術產教融合新未來。會上,西安交通大學正式啟動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工作,標誌著學校產教深度融合創新平台建設邁出新步伐。

  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高東鋒,陝西省副省長方光華、省教育廳副廳長高嶺、省發改委總工程師趙新勇、省能源局副局長劉齊,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樊軍榮、西安市發改委主任邢欣,商洛市委常委、副市長胡宏,榆林市發改委副主任卞偉等有關領導;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東曉、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主任李來龍,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創新部副總經理、南網儲能團隊總負責人鄭耀東,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謝慶峰,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等來自28家企業的70餘位代表;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大陶文銓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主任、西安交大何雅玲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大管曉宏教授,副校長席光以及師生代表等共20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西安交大常務副校長鄭慶華主持啟動儀式。

  王樹國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能源發展改革高度重視,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指示。能源革命關係世界未來可持續發展,更關係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人類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的低碳有效供給將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以,能源問題解決不了,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談。如何破解能源技術創新難題?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目標和方向,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教一體育人才,產教融合謀發展。”王樹國表示,今天我們彙聚在此,共商儲能平台建設方案、路徑,就是要破解這個難題,希望通過儲能這個關鍵環節推動我國能源革命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他希望學校、政府、企業能攜起手來,凝聚智慧,彙聚合力,共同為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建設能源強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來書麵賀辭,鄭慶華代為宣讀。賀辭中指出,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雙碳”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雙碳工作、儲能工作落實落地,將儲能技術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一項重要基礎抓緊抓好。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建設項目,一項攻關任務,更是一個平台載體,一項製度安排。西安交通大學勇立時代潮頭、敢為開路先鋒、彙聚資源優勢,在國內首家開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首家建設儲能科學與工程教學體係、首批獲得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稱號,引領儲能學科專業蓬勃發展。希望學校以創新平台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儲能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技術攻關,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邁進,為服務“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利支撐。

  高東鋒代表高教司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儲能技術是實現能源格局革命性、顛覆性調整的重要引領技術,加強儲能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攻關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西安交大率先創辦全國首個儲能專業,也是獲批立項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的三所高校之一,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希望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強化產教融合,推動科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培養儲能領域急需人才和高端創新人才,為實現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貢獻中國方案。

  劉亞芳指出,儲能是提升電力係統調節能力、促進清潔能源開發消納的重要裝備基礎和關鍵支撐技術,對支撐新型電力係統構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化、市場化、標準化發展,積極加強頂層設計和行業管理,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2020年,西安交大獲批增設全國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2021年又獲批立項建設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充分體現了交大積極服務雙碳戰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擔當。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為導向,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交大一定能把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打造成儲能技術與產業創新發展的高速引擎,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隨後,劉亞芳帶來一場長達40分鍾的精彩報告,對新型儲能的現狀和功效進行介紹,並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要求。

  何雅玲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係,既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們國家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目前儲能技術產業麵臨的迫切問題是儲能技術的多元化發展和係統性提升,急需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西安交大統籌全校優勢學科,率先在儲能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麵開展探索,在熱值儲能、電子與化學儲能等主要儲能專業方向上都開展了係統布局。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是一個全新的學科交叉平台,肩負著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質量人才、促進技術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使命,誠摯希望更多的企業能積極參與到創新平台的合作共建共享中來,在大家的攜手努力下,共同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張東曉指出,2020年西安交大麵向儲能產業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創辦國內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天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也正式啟動,這都充分彰顯了西安交大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勇於創新的責任擔當。中國華電始終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企業發展的核心地位,未來將圍繞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係統的目標,持續推進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業務,主動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也鄭重承諾將與西安交大攜手其他單位一起,共同探討儲能前沿技術,共同開展儲能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以實際行動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和新型電力係統建設貢獻力量。

  會上,方光華、王樹國、劉亞芳、高東鋒、陶文銓、何雅玲、管曉宏共同按下啟動光柱,正式啟動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方光華講話指出,2021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儲能技術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關鍵一環。此次獲批的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於一體,對陝西乃至西北地區能源產業和儲能技術創新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希望西安交大把握重大機遇,立足陝西發展的重大需求,破解共性和瓶頸技術,打好關鍵儲能技術突破攻堅戰,在儲能技術產教融合模式、機製、標準、保障等方麵為陝西乃至全國貢獻交大方案。陝西省也會積極營造創新的大環境,為儲能技術攻關、平台建設運行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加快推動構建全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體係,為我國新時代能源戰略和雙碳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啟動儀式結束後,何雅玲院士作主題報道,詳細介紹了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的建設思路和規劃。下午還舉行了校企合作研討會,進一步研討、對接、推動平台建設。

  為服務國家新時代能源戰略,西安交通大學立足學科發展和人才隊伍優勢,2020年率先創辦全國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了六大優勢學科交叉融合的培養體係,為推動我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揭榜掛帥”方式遴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躋身首批建設高校行列,教育部已正式批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總經費4.3949億元。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將瞄準熱質儲能、電磁與化學儲能、氫儲能和儲能係統四大領域,實行多主體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階段銜接的運行機製,統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各方資源,提供產教融合、協同創新所需的政策、硬件和軟件等相關服務,培養本碩博貫通的儲能領域創新型高層次拔尖人才,開展技術攻關突破儲能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難題,以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方式,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和平台穩定持久的運行,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和科技創新提供新的範式,推動儲能技術發展和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我國能源革命貢獻交大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