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守護:西北工業大學“星星的孩子”畢業了
4月8日,數學與統計學院應用數學教研室,佘同學在家人的陪同下向導師和同學們告別,明天他就要離校走向下一段人生,看著他依舊局促但眼神中流露出的不舍,導師謝文賢回憶起近3年的磕磕絆絆與辛苦付出,在這一刻,她覺得“值了”並深深地感到了欣慰。
佘同學是數學與統計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的研究生,在2歲半時,便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孤獨症的核心症狀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等,因缺失了社會化學習的能力,他們被形象地稱為“星星的孩子”。因此,能夠按期畢業,對他、對謝老師來說都不容易。

佘同學與導師謝文賢合影
父母之愛,讓“星星的孩子”有了夢
1995年佘同學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康之家,2歲多了還不能開口說話,在去醫院檢查後,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確診為孤獨症,並需要終生陪護。”
公開資料顯示,孤獨症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常常起病於嬰幼兒期,部分兒童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麵具有較好的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孤獨症患病率約為1%。
讓夫妻倆稍微寬慰的是,兒子除了語言溝通及社交能力較低、不能準確理解社會規則外,學習能力接近於健康的孩子。
為了能讓佘同學正常隨班就讀,除了帶他接受康複治療外,全家人也或多或少地學習了幹預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技巧,通過遊戲引導學習,對他進行係統化的幹預訓練,“把他從自己的世界裏拉出來。”“為了提高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每天都會給他講一個寓言故事,這個習慣我們堅持了二十多年。”
在無微不至地照顧與艱苦的訓練下,夫妻倆將被判為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溝通,需要終生陪護的兒子,培養成會彈鋼琴、能夠畫畫,可以為同學解答數學問題,並較為獨立學習、生活的人。佘同學還在數學學習方麵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他的爺爺奶奶都是數學老師,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他從小便很喜歡學數學,解題的正確率還挺高。”母親孟亞玲的語氣中充滿自豪。
2015年,佘同學在江蘇昆山參加高考,考入齊魯理工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8年12月,他參加了研究生全國統考,其中專業課數學分析考到了148分,是當年該專業考生的專業課成績第一。
師生之愛,為“星星的孩子”點亮前行的燈
2019年3月,佘同學來校參加研究生複試,麵試期間,老師們就感受到了他的與眾不同,關於是否錄取,學院也有過猶豫,“但每個人都有追求發展的權利,作為高校老師,更應多些包容關愛,盡可能地讓他有更好的人生。”院長聶玉峰說到。
隨後,學院領導及導師謝文賢詳細了解了他的學習生活情況,並會同父母專門研討了入學後對他開展學業生活幫扶、日常教育管理等事宜。謝文賢老師甚至自學了部分心理學、特殊教育專業知識,以便及時準確地進行幹預引導。
碩士第一年以課程學習為主,因為語言及社交溝通存在一定困難,佘同學時常會出現各種狀況。但同學們的盡力包容與幫助,讓他不再孤獨離群。
學院副書記張瑩、輔導員陳亞萍反複協調為他根據個人習慣調整了宿舍,隻要有機會便與他一起聊天、吃飯,同專業學生黨員幹部還成立了工作小組,輪流開展幫扶。“在理解、尊重、接納的過程中,我們也擁有了更加積極的心態去享受生命。”
關於培養,謝文賢老師堅定地說,“就是用心!用心去上好每一門課,用心去麵對每一名學生。”
當發現佘同學比較擅長理論學習,如隨機微分方程理論與應用、高等隨機過程論等科目都考到了95分以上,其中分析學更是得了滿分,謝文賢老師馬上調整培養思路,整理出相關領域的科研論文,隨後安排他翻譯文獻、研推文中研究方法、整理讀書筆記,為之後的科研工作鋪石開路。
佘同學不能很好地篩選和梳理語言信息,謝文賢老師就將指導內容形成文字稿,並詳細標注開展相關工作的步驟。認識問題視角特殊,謝文賢老師就在自己辦公桌旁專設一個座位,方便隨時幹預給予有效反饋。
最難的,還是撰寫論文環節,“必須提前規劃好提綱和各章節標題,讓他盡可能圍繞主旨凝練觀點、組織語言,每個章節,我們都討論修改了不下十遍。”“有時候也想,我太難了,但當看到他這麼鍥而不舍地走到今天,我又覺得我的難也不那麼難了。”
“投入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值麼?”謝文賢老師的語氣中有了一抹溫柔,“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位母親,將心比心,我希望幫他有正常的人生,甚至可以是更加美好的人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