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以社會實踐為抓手助力安康漢陰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夯實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強化校地聯動,發揮實踐育人的重要作用,動員廣大青年以青春聚力鄉村振興,學真知識、練真本領、長真才幹,西安培華學院以“三下鄉”社會實踐為抓手,通過開展科普講座、投身社會實踐、聚焦地方特色、搭建育人平台等措施,校地攜手助力安康漢陰鄉村振興。

西安培華學院“青春聚力鄉村振興”暨“校地攜手”建設錦繡漢陰啟動儀式現場
--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助力地方發展。該院通過省社科聯發布的“社科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活動為項目依托,組建了校黨委書記為調研組組長,各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社會實踐學生代表為構成的“助理漢陰高質量發展”調研組,深入漢陰縣雙河口鎮、平涼鎮、漩渦鎮、澗池鎮等開展“科普宣講與老鄉麵對麵”活動,通過專題講座《科學有效治理 助力鄉村振興——西安培華學院助力漢陰高質量發展科普係列講座》等,圍繞法律知識普及、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衛生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女性就業創業、移風易俗等為主題的係列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調研組成員深入鄉村一線,通過廣泛宣講、實踐、調研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效賦能,以此推進錦繡漢陰鄉村振興“治理有效”工作進一步提升。

西安培華學院助力漢陰高質量發展係列科普宣講活動現場
--投身社會實踐,青年聚力鄉村振興。為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新時代中國青年在服務基層發展、社會建設、鄉村振興的智慧力量,在安康團市委、漢陰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局、團縣委、縣婦聯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培華學院圍繞理論宣講、法律科普、科技興農、鄉村健康、愛心支教、產業調研等實踐方向,成立了西安培華學院青春聚力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漢陰專項實踐團,下設28支實踐服務隊,實踐足跡遍布漢陰縣的 13個鄉鎮、28個村,服務村民近萬人。在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中,也留下了許多培華青年難忘的青春印跡。

西安培華學院實踐隊成員為當地村民發放科普知識小彩頁
--聚焦當地特色,提升產業產能影響。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通過專業知識並結合地方特色,有效為當地產業經濟賦能,提升效果影響。在漢陰金銀花生產基地、富硒產品生產基地、稻蝦立體農業示範基地、蜂蜜養殖基地等產業基地中,實踐隊員通過挖掘特色產品賣點,通過融媒體平台宣傳擴大影響;在當地旅遊服務資源豐富的鳳堰古梯田、三沈故裏紀念館、漢陰美食創業街區,隊員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圍繞“融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在直播平台上介紹當地美景美食,進一步提升當地服務業的產能發展。

西安培華學院在漢陰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勞動教育基地
--搭建育人平台,強化校地有效聯動。在社會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實踐隊員與服務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與當地的15個村鎮建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勞動教育基地;通過社會實踐開展服務的隊伍,在結束實踐後收到當地實踐證明、感謝信共計20餘封,有效的擴大了社會實踐的影響力和覆蓋麵;在進一步推進“校地聯動”工作的過程中,西安培華學院和漢陰縣聯合舉行了“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青春聚力鄉村振興’暨‘校地攜手’建設錦繡漢陰社會實踐啟動儀式”,這一舉措有效促進了育人平台的作用發揮,進一步鞏固了實踐成果。(呂曉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