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論壇在西安召開
9月24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主辦、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協辦的“第三屆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論壇暨2021年中國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與影響報告發布會”在陝西高速神州酒店召開。 來自政府、業界、學界關於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領域的領導、學者、媒體人和各高校師生參加了論壇。 本次論壇共包括開幕式、嘉賓主旨演講、“2021年中國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與影響研究報告發布會”、自由發言、圓桌論壇、閉幕式六個部分,旨在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社會學等多學科相互對話,彙聚政府、學界和業界跨界交流,以期從跨學科、多元協同治理視角出發為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研究拓展新空間。
西安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張邁曾,陝西省委網信辦主任柯昌萬,陝西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陝西省社科聯主席甘暉,陝西日報社總編輯張連業,陝西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高寶榮,西安交通大學常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進、西安交通大學社科處處長賈毅華出席論壇開幕式。論壇由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馬忠主持。
論壇現場
與會嘉賓
成進代表學校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和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為媒介和社會思潮研究提供了原則遵循。論壇設置了多個議題,都是當下備受關注、急需探討的重要議題。期待各位專家學者進一步解放思想、 凝聚共識,交流新思想、提出新方案、繪製新路徑、產出新成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張邁曾教授在致辭中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要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於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層麵反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我國正處於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挑戰最多的現代化進程,其中遇到方方麵麵、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理論與現實難題,尤其是對於社會思潮這樣一個關乎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定團結、國家長治久安的思想意識層麵的難題,既是黨和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又是學術工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和紮實的專長技能“頂上去”的最好機遇。他認為,對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展開研究,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提供理論借鑒和現實參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他談了三點期待:人文社科研究要高度契合黨和國家需求重大需求;學術研究要把“研究真問題”與“真研究問題”統一起來;人文社科研究要注重跨學科視野和方法。勉勵社會科學研究者在多元知識的整合中實現科研成果創新,在開放的視野中培養理性的認識和濃烈的情懷。
甘暉認為,論壇討論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是進一步學習貫徹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要指示、深度研討馬克思主義指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現實之理論,以及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相關研究工作守正創新、開創新局的重要實踐。對當前社會思潮傳播研究,他提出三點要求,首先,在眾聲喧嘩時代,社會思潮研究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作用;其次,一定要堅持跨學科研究的方法,才能解決社會發展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第三,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必須要緊扣社會關切,與時俱進推進特色化發展。
高寶榮在致辭中談到,“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課題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並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他對社會思潮傳播研究提出了三點注意事項。第一,堅持科學指導;第二,認清傳播邏輯;第三,樹立引領意識。並且期待專家學者能夠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新形勢下主流輿論宣傳引導工作的經驗與問題,共謀引領社會思潮的創新路徑。
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政府、學界、業界的代表多元協同,共議社會思潮治理之路。陝西日報社總編輯張連業,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長駱鬱廷教授,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原《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教授,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宮京成教授、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來向武教授、華商報社副總編輯李明、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吳鋒教授分別做了題為《提升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與實踐》《網絡空間的思想互動及其引導》《對外開放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新媒體·新傳承:當前社會思潮媒體傳播研究問題導向的三個指向》《社交媒體網絡結構與社會思潮傳播:框架、模體與優化》《社會思潮治理的媒體視域》《基於多圈層耦合的重大突發風險事件媒介化治理能力體係建構》的主旨演講。
排行榜發布:回望2021思潮社會影響力,展望未來思潮傳播大趨勢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大眾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研究》首席專家李明德教授發布了《中國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與影響報告(2021)》。報告內容包括社會思潮傳播力排行榜、社會思潮論爭熱點及趨勢、傳播特點及影響、典型事件及言論分析等,並對2022年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進行了展望。
李明德發布研究報告
根據研究報告所得出的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排行榜,2021年中國十大社會思潮依次為:
民族主義思潮、泛娛樂化思潮、女性主義思潮、民粹主義思潮、人道主義思潮、消費主義思潮、英雄主義思潮、“普世價值”思潮、個人主義思潮、曆史虛無主義思潮。
回望2021年,民族主義持續高漲,與曆史虛無主義產生對抗;泛娛樂化思潮呈現出正麵效應回落,負麵效應增強的新態勢;女性主義思潮遭受“汙名化”,但傳播熱度持續高漲;民粹主義思潮在疫情背景下更加“如魚得水”;人道主義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形成論爭;消費主義思潮依舊暗流湧動,呈現出新的樣態;英雄主義思潮暫露頭角,首次進入前十;“普世價值”思潮沉渣泛起,值得引起重視。
總體來看,2021年,在新媒體空間傳播影響最大的十大社會思潮呈現出與疫情防控和民生問題相向而行的特點。
一是文化民族主義回歸值得關注,呈現出熱點頻發、總體趨熱的態勢,並更多表現出理性、務實的特點;
二是泛娛樂化思潮與女性主義思潮相伴而生,相關探討對進一步優化就業市場,增強社會保障等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人道主義和個人主義形成對照,有助於國民素養的提升和個人主義的消退;
四是疫情加持和國內外環境壓力進一步促進了民粹主義的傳播和影響,民粹主義的傳播呼喚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五是英雄主義與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傳播形成客觀論爭態勢,負麵思潮對正向思潮傳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與2020年相比,疫情仍然是2021年度社會思潮傳播的關鍵影響因素,成為眾多社會思潮觸發和探討的起點和重點;但與去年不同的是,民生問題所引發的相關社會思潮傳播已經在數量和關注度上迅速攀升,成為2021年度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重要的特征和表現之一。另外,2021年度社會思潮研究報告在前兩年報告基礎之上,通過大數據算法技術更精準地獲取了社會思潮傳播地域分布情況,北京、長沙、上海占據了2021年社會思潮傳播城市和省份分布的前三,這既與疫情發展態勢相關,也呈現出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影響。
展望未來,課題組認為,中國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將呈現以下特點:第一,民族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論爭將持續進行;第二,人道主義思潮將呈現新的高度;第三,泛娛樂化思潮將得到抑製;第四,民粹主義思潮將繼續升溫;第五,消費主義將更加流行。
為此,課題組建議,首先,利用新媒體做好民族主義、英雄主義思潮的引導和引領;其次,做好對個人主義的批判和引導;再次,切實提高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消解民粹主義的傳播危害;最後,繼續合理引導泛娛樂化思潮和消費主義,防範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主旨演講、研究報告進行了點評交流,並舉辦兩場圓桌論壇。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黃建友教授、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李娟教授,來自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商報社、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的發言人從學界與業界不同視角,針對當前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分享觀點,介紹最新研究成果。
2021年度中國社會思潮新媒體傳播力排行(前10)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