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並舉促全麵發展】西安交通大學2022級研究生體育教育側記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幫助研究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西安交通大學關於落實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若幹舉措(試行)》《西安交通大學體育改革方案》有關要求,學校研究生培養方案內體育教育環節於2022年秋季學期正式啟動。
靈活設置課程 線上教學不停歇
學校立足現有條件和資源,以“養成鍛煉習慣、提升身體素質、塑造健全人格”為核心,製定了“全覆蓋、全周期、重過程、多元化”的研修方案。研究生院(研工部)、體育中心、團委、網信中心等多部門密切協調、大力落實體育環節研修各項舉措,初步形成了交大特色的體育育人體係。
2022年秋季學期,學校共開設了12個大類、36個子類的體育課程,第一期課程選課總人數達到4512人次,平均每門課程選課人數達到410人次。羽毛球課程任課教師閆寬介紹:“研究生體育課課程周期一般為八周,考慮到研究生的科研學習安排,學校在一周內的多個時段均設置了班級,使研究生能夠更加科學地安排個人的學習與鍛煉計劃。研究生體育課程相比本科設置更為靈活,可以在一學期同時參與多門課程,學生的參與感更強,積極性也更高。我們會根據研究生的學習特點,精心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與環節,使學生的學業壓力得到來自體育鍛煉的疏解,真正做到勞逸結合,感受運動之樂。”

上學期研究生體育課程受到疫情影響,部分教學內容轉為線上開展。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與具體內容,授課團隊多次組織教學研討,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在遵循“以體育人”核心思想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師生緊密配合,上下聯動,合力攻堅,共同完成了“教師在線上、學生在課堂、保證運動量”的教學目標。遊泳課程任課教師程立雪介紹:“學校靜態管理後,學生暫時無法進行線下練習。經過課程組老師的商議,最後決定采用線上教學的模式。教學內容以身體素質訓練和陸上動作技術模仿、配合為主,提前錄製動作技術視頻並發布給學生,學生自主進行動作練習、拍攝視頻。”
來自電氣學院的孫玟玟參加了研究生遊泳課程的學習,她表示,非常理解並支持學校針對教學形式作出的靈活調整。“在靜態管理期間,還能夠堅持每周一次的體育鍛煉是非常難得的。老師們在線上平台發布新內容的教學視頻,大家學習後,將自己的模仿視頻發到群裏交流。課堂氛圍很好,感受到了一起努力的快樂。真沒想到線上體育課也能這麼有意思,更沒想到通過‘線上演練+線下實操’的方式,自己也學會了遊泳。”孫玟玟說。
立足興趣打造方案 自主鍛煉激發熱情
研究生體育研修方案立足於研究生興趣愛好,充分尊重研究生個性發展,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為不同體育基礎的研究生提供多樣選擇。研究生可通過參與課程、旁聽講座、自主鍛煉、社團服務、競賽活動等研修項目,結合個人興趣愛好,組合成橫跨4學期的全覆蓋個性研修計劃。

目前,已有近7000名研究生進行了22萬餘次APP跑步打卡,2000餘名研究生開展了1.8萬餘次自主鍛煉。不少學生表示,豐富多樣的運動可選項使得鍛煉的過程不再枯燥,幫助平時鮮少運動的研究生逐漸養成了運動習慣。
除課程之外,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也成為了彙聚同好、互助共進的運動陣地。全校共設置26個研究生體育興趣社團,研究生們在這裏結識了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結伴開展自主鍛煉。在夜色中奔跑,在綠茵坪上追逐……快意青春,酣暢淋漓。來自數學學院的周宇博是“極限飛盤協會”的一員,他介紹起這項最近開始流行起來的“網紅”運動,“懷著對飛盤的濃厚興趣,我加入了學校的飛盤社,平時晚上和周末沒事的時候都可以跟大家約著一起玩盤,對於緊張的學習科研生活是很好的緩衝劑。”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高瑜是“羽毛球協會”的新成員,她表示:“在協會打羽毛球的過程中,我結識了很多朋友,我們不僅約球,還會分享日常生活,互幫互助,在羽毛球和學習方麵共同進步。”
為保證學生問有所答,體育中心專設了谘詢電話,負責人劉超洋老師主動將辦公電話呼轉至個人手機,24小時為研究生答疑解惑。“體育課雖然一直都有開設,但作為體育必修環節設置還是第一次,因此大家初期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研究生分布在創新港、興慶等不同校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盡快為研究生提供更為直觀的解決方案,真正服務到學生。”

運動塑育健全人格 大力發展體教融合
教育的本質是人格教育。研究生體育研修以過程考核為主,將運動時長、次數作為評價依據,不追求過高難度和過關達標,而是注重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參與感、體驗感,促使研究生持續參與體育活動,從而養成自覺開展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麵提升研究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科研占據了很大比重。但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好的身體素質,科研的效率、質量與進度便很難得到保證。電信學部鄭南寧院士始終堅持“熱愛運動、德智體並重”的理念。他認為,體育能夠“強身健體、改變大腦、親近自然、塑造人格”,對身心的教育和影響是獨特的,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鄭南寧談道,“一流大學不僅僅體現在發表高水平論文和科技創新上,它的內涵更應該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一所合格的大學,要把教育教學搞好;一所好的大學,更要注重人格養成;一所優秀的大學,除了前兩者之外,還要注重體育精神的培養。在體育活動中享受運動激情,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如今,操場上、球館裏,隨處可見同學們運動的身影。“通過近一個學期的體育鍛煉,我發現生活更加規律了,科研效率也高了不少。之前學業壓力大任務重,拖著疲憊的身體實在是不想再運動,身體素質相較本科時期下降了不少。研究生階段還能上體育課,其他學校的同學們聽說了都很羨慕。通過每周一次的羽毛球課程和日常運動打卡,我的羽毛球技術和體能比以前好多了,體育帶給我們太多美好心情,亦給予了我們必要的健康。”電信學部參與羽毛球課程的學生郭少龍說。

“本學期我選擇了體育舞蹈課程,雖然課程結課了,但體育鍛煉、藝術審美仍將會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這學期的課程內容也給我帶來了深刻啟發,促使我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上追求全麵發展。”外國語學院趙丁丁感慨。
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為學生樹立了一種健康陽光、不懼失敗的心態,使學生們能夠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審視對待自己周邊的一切,在體育精神的陶冶感召下養成堅韌、樂觀的人格素質。今後,西安交大將不斷完善體育育人體係,各部門緊密配合、嚴抓落實,督促研究生持續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覺開展體育鍛煉的習慣。將體育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塑造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標,探索形成具有交大特色的體育育人體係。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