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並舉促全麵發展】西安交通大學2022級研究生美育工作側記
為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西安交通大學關於落實研究生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若幹舉措(試行)》《西安交通大學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要求,2022年秋季學期以來,西安交大立足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美育育人工作。“第一課堂修課式、第二課堂采集式”雙輪齊驅,類型多樣的美育課程和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相得益彰,建立起科學藝術的有機聯係,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第一課堂:精心設置,積極培育,寓美於教,融美於學
在第一課堂,學校在積極開展美育教學改革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研究生全麵發展需求和當前美育課程開設現狀,根據全校研究生美育調研問卷結果按需布局,豐富美育課程資源:從現有課程中遴選出28門,新建11門,推薦MOOC、智慧樹等平台課程48門,涵蓋了影視、戲劇、美學、音樂、繪畫、書法、雕塑、藝術史、心理學等藝術的諸多細分領域,幫助研究生學到真正感興趣的內容。2022年秋季學期,共有3671名研究生報名參與了5386門次的美育課程。學校今後將持續開展新課孵化培育工作,開設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課程。

人文學院音樂教育中心梁睿老師講授的“古琴演奏實踐”深受學生歡迎。來自法學院的博一新生韓欣悅說:“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課程是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冶情操的課程。作為博士研究生,高強度的科研工作使我常常生活在繁忙和焦慮中。美育課程的學習使我的性情得以怡養,在快節奏的學業中獲得了放鬆,也撿起了無暇顧及的興趣愛好。在古琴演奏課程中,我係統地學習了樂理知識,了解到樂曲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這不僅提高了我的審美能力,更有助於促進我的身心健康,幫助我實現全麵發展。”
能動學院博一新生賈樂凡說:“古琴作為中國傳統弦樂器,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梁老師從古琴的文化發展曆程與初級演奏技巧出發,循循善誘,言傳身教,帶我們走進了韻味無窮的古琴藝術殿堂。在短短32學時的課程中,我了解到古琴製造與保養的基礎知識,學會了古琴的基本樂理與賞析方法,掌握了古琴演奏的基本指法。在嚴肅緊張的科研之餘加強了藝術修養,啟發了創新思維。參加“古琴演奏實踐”美育課程,讓我們在聆聽古琴演奏時塑造了美好心靈,在領略中華經典時築牢了文化自信。”參與課程學習的研究生一致認為,校園生活不應隻有枯燥的學習,更應向美而行,而美育課程正提供了追求美的前進方向與探索美的行動指南。

從已有課程中遴選出的“浮雕語言研究”也飽受好評。在藝術係教師苗祥瑞的指導下,研究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課件,學習了浮雕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操方法。課程將“弘揚踐行西遷精神,爭做西遷新傳人”作為創作主線,將美育過程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鼓勵學生以獨具匠心的表現手法,於曆史細節中探尋、於浮雕作品上展現初心使命。
音樂教育中心文茹老師講授的“鋼琴演奏藝術與審美”專為零基礎的初學者設置。電信學部的研一新生張宇琛說:“鋼琴課讓我切身感受到學校對美育教育的重視,感謝學校能提供這一機會,讓我接觸到陌生但有趣的藝術領域。”電信學部博一新生楊雨龍感慨:“希望未來不僅在興慶校區,各校區都能配齊器材設施,讓更多感興趣的同學有條件接觸鋼琴藝術教育。”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勝睿同學談及修習鋼琴課的感受時說:“在體美勞選課係統看到鋼琴課的時候很意外、很驚喜。我對鋼琴一直很感興趣,卻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學習,這次看到後就毫不猶豫地選課了。鋼琴教室的條件很好,一人一台琴,文老師溫柔負責,對我們這些零基礎的學生幾乎是手把手教。經過半個學期的鋼琴課學習,我學會了鋼琴演奏的坐姿、手形,能彈出一些簡單的曲子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逐漸體會到要把琴彈好並非易事,它比我想像中要困難許多。這與科研異曲同工,而我相信隻要有堅實的付出,就會有豐美的回報。”化學學院周昊天激動地說:“本科時鋼琴課一課難求,到研究生階段正好有完成美育課程的要求,我十分幸運地選到了。雖然鋼琴學起來挺有難度,但文茹老師教得很細致也很有耐心,希望自己今後也能堅持學下去。”
這一份份雀躍真摯的學習熱情也深深影響著授課教師們。教師們紛紛表示,研究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學習意願與動力,對美育課程的關注和投入遠超想象。後續課程設置將進一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製,在建設整合上持續發力,開出更多、更好的美育類課程以滿足選課需求。
第二課堂:采集學習,多彩活動,以美育人,化美啟智
“第二課堂”提供了包括藝術賞析、主題講座、實踐活動、專業競賽在內的豐富、多元的美育實踐資源,指導研究生結合個人興趣與需求,通過采集式學習,利用“第二課堂”實踐教化的體驗功能做好與“第一課堂”的有效銜接。研究生在網絡平台學習音樂、攝影類課程,觀看器樂、戲曲、舞蹈等藝術視頻。在嚴格遵守防疫管理規定的前提下,籌備“中華之聲”合唱比賽和迎新晚會,開展“新港杯”辯論賽與金秋外語節。還有部分研究生自主製定美育研修項目,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秦腔博物館、工程博物館,感受校史文化、秦腔文化和科技文化的魅力。

國慶假期,各學院先後組織新生在教室集中觀看“大先生”係列話劇,使錢學森、彭康等9位“大先生”的故事深入人心,讓“國之大者”的精神、“為國為民”的信仰沁浸於整個校園。為期一周的展演活動,線上點擊量近2萬次。讓交大百年曆史“活”起來,讓學生青春歲月“燃”起來,這正是美育活動與校情校史的生動結合。電信學部的馬凱表示,觀看“大先生”話劇是一場與時代的對話,更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在原創話劇《師者·黃席椿》中,“國家為重,事業為重,淡泊名利”是黃席椿教授一生的信念,“不服老,要學習到老,鑽研到老”更是他孜孜以求、終身深耕於學術研究的執著。高山仰止,俯身自省。這些“大先生”的家國情懷和事業追求,當是吾輩西遷新傳人奮勇砥礪、無畏前行的精神引領。

學期初,在團委和研工部的統籌策劃下,第三十八屆研究生“中華之聲”合唱比賽拉開序幕。九月中旬開始,各學院陸續組建隊伍,從“崢嶸歲月”和“青春未來”兩個篇章的參賽曲庫中選定曲目,練起合唱,排起舞蹈,喊起口號。“一首婉轉抒情的《如願》,表達出對勤奮創業以創造美好生活的父輩們的誠摯敬意;一首激昂澎湃的《時代號子》,唱出了對勞動者於新時代奮發拚搏的真切禮讚。參加‘中華之聲’的排練活動,為廣大研究生在學業之餘增添了不一樣的樂趣。”人居學院的姚沛如說道。
校園裏既有長歌如虹,也少不了“唇槍舌劍”。11月11日晚七點,圍繞辯題“當代社會,讓生活變快/變慢更可取”展開的深刻討論,拉開了第四屆研究生學術辯論賽的序幕。本次辯論賽吸引了來自機械、電氣等10餘個學院的40多支隊伍參賽。在人生理想、社會熱點與國際視野等主題辯論中,展現了不同學科的別樣風采,湧現出思維碰撞的激烈火花。電氣學院辯論隊隊長王子昂談道:“辯論賽既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更拓寬了專業領域外的認知邊界,強化了研究生的邏輯思辯能力,對學業、職業發展都大有助益。”觀眾們紛紛表示,雙方辯手的激烈交鋒不止於一場視聽盛宴,更引發出自己對辯題的深刻思考,提醒自己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從多方麵思考問題。

學校高水平藝術團是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陣地,是參與各類校園文藝活動的主要群體。新學期伊始,民樂團、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團、話劇團、曲藝社、音樂社等高水平藝術團補充了不少“新鮮血液”。研究生新生們個個“身懷絕技”,主動加入到社團的日常排練和演出中去。從聲樂團的“新港好聲音”到話劇團的“經典劇本閱讀會”,從器樂團的“樂器沙龍”到舞蹈團的“每周一舞”,藝術類社團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讓“轉角遇到美”成為校園的常態。

近日,由中國教育部、俄羅斯聯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指導的“2022中俄大學生藝術聯歡節”頒獎典禮及展演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舉辦。高水平藝術團報送的舞蹈節目《隻此青綠》獲得金獎、合唱節目《山楂樹》獲優秀獎。校團委在興慶、創新港校區設置線下分會場,組織學生現場觀演。研究生在觀看後表示,在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際,在更廣闊的平台上向世界青年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身為交大人既感自豪,也深知責任在肩,更要努力踐行校訓,為世界之光。
豐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充分彰顯出研究生群體對美育教育的熱情和期待。“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追求科學的藝術性、提升人格魅力”的濃厚氛圍正在逐漸形成。廣大研究生群體在研修過程中更加追求“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在親身實踐中體悟美的“千姿百態”。
學校還將持續深化研究生美育育人工作內涵,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大力建設底蘊深厚、開放包容、創新活躍的校園美育氛圍,引導研究生養成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追求,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奮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