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曆史學家David Bell在《無書的未來》(A Bookless Future)一文中,指出電子書籍這種 “具有戰略性與針對性的閱讀方式,會給人一種獲得權利的感覺”。因為讀者無需走入完整的行文邏輯,直接搜索其中一部分內容就可以獲得知識構成,從而成為閱讀的唯一主人。他認為 “這正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信息不等同於知識,而搜索更不等同於閱讀”。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和媒介場景麵前,碎片化信息的充斥和漫溢,將有限的理性知識淹沒其中;技術的推進將信息跨域時間、地理的距離逐漸縮小,然而真空時間下,越來越多的信息則將人們一步步困在原地。
麵對數字時代不確定性的非理性繁榮,我們是否還在思考與想象?我們是否還能思考、進而想象?“存檔思考與想象——限時書店”便是回應。以“存檔”為願景,我們試圖用書籍搭建起思考和想象的版圖;以“思考與想象”為宣言,意味著跨越閱讀“看”的邊界,捕捉轉瞬而逝的細節,擺脫長期的認知沉澱;解答不是目的,啟發每一次思考,進而充滿好奇地去認識世界才是目的。
我們相信,用重建認知來介入世界是必要的,緊接而來的行動便是其最好的載體。這場由多行動者網絡共同書寫的閱讀圖景,將在一次次對話中傳遞,直至未來傳來回響。
【限時書店】展覽現場
獨立出版平台發行作品
01 溯源
當書籍作為宣言
近年來,獨立出版社愈來愈受到重視,成為振興出版界的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靈活多變,風格獨特,以瘋狂創意提供非一般的選擇,是獨立出版社能夠異軍突起的原因。出版人們跨越地區限製,集體合力完成作品,而出版物往往印刷版數少,樣態豐富多變,其中的創意暗含了在多重矛盾之間努力平衡的嚐試,包括出版限製與表達,高昂的成本與有限的受眾,海量碎片的電子閱讀物與越來越難達成的專注。
就國外而言,獨立出版機構係指小成本、中小規模的出版商或媒體,在綜合出版層麵和規模化經營層麵他們難以與全球知名的出版集團抗衡,但另辟蹊徑,發展其特色出版領域。而在國內而言,由於傳統出版行業需取得相關證照且限製繁多,獨立出版需以一種自由、獨立、專業的出版態度出離於主流出版媒體之外,它們大多由兩到三人共同出資成立,一般不具備正規出版社證照,隻能以低成本限量印刷出版發行,或以自己的工作室為發行點,或以社交媒體,或以一些獨立書店為傳播媒介在小範圍裏受到他人的關注。或者說,這是出版領域的一種自媒體時代。
與大出版公司、圖書市場、暢銷書排行榜組成的體係相比,“獨立出版”顯得邊緣、小眾,甚至多少有點“不正經”。這些出版物從主題選材、版式設計、裝幀工藝、印刷數量,及至銷售和反饋渠道,都與主流出版方式產生強烈反差。歐美的獨立出版發展較早也較為廣泛,最有代表性的紐約非盈利機構Printed Matter成立於1967年,以先鋒藝術家們基於書本為形式展開的創作為代表,即“藝術家書”;從2006年開始,由其主辦的紐約藝術書展每年秋季舉辦,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藝術書展,今年的到訪人次超過四萬。在中國,abC北京藝術書展和UNFOLD上海藝術書展是近年來規模最大最成功的兩大書展活動,參展的海內外獨立出版機構皆以百計。而除了藝術書店和書展之外,不少獨立出版機構也會采用更野生靈活的方式進行流轉,包括與其他機構的內容合作、寄售、展覽、網絡傳播等等。
無論是獨立出版物還是獨立書店,都是需要喜愛它的人認真尋覓、一點一點的發現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所謂這些小眾機構的特殊之處。希望看的讀者能夠領會到這些有趣的人正在做的有趣的事。
展覽現場·以獨立出版平台為布展線索
02 想象
豐富、多維度的敘事支持
首期限時書店與國內優秀獨立出版平台合作,收錄了來自中國、英國、日本、丹麥、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家的50+國內外優質出版物。人文、攝影、藝術、生活方式……題材和閱讀本身即是一個開放的建構過程,“限時書店”將用一種生動新穎的方式,帶你重新理解“閱讀”。
LeP.
我們以知覺為錨點,向日常生活中的習以為常發出靈魂拷問,在跨越身份、地域、曆史和文化的討論中,重新詮釋對常識性概念的認知,並反思其在商業世界中的隱形作用。
DEMO
DEMO studio成立於2016年,是植根於本土並具有國際視野的多平台設計評論與設計文化媒體,具有多年豐富從業經曆的設計谘詢機構,也是一家為品牌提供全方位立體營銷策劃的創意工作室。DEMO擁有深厚學術背景與優秀組織能力的設計策展機構。
作為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本土設計雜誌,DEMO一年兩期,充分呈現DEMO作為設計文化與研究機構半年的研究成果,內容以深度采訪、獨特視角的設計議題研究、形式多樣設計田野調查等內容為主。
Be Water Journal水象
RESPONSES TO THE PRESENT回應當下。水象,是來自全球的文化創造者,回應東西方社會議題,「混合文化·傳統再生·科技·城市化·多族群共存·災後生活」。
第一期Be Water Journal,聚焦來自全球的「文化創造者」,他們如水那樣,保持向萬事萬物學習的謙卑之心,因此得以流動、不息;他們在一片喧囂之中,冷靜反思當下的環境與時代,對「混合文化、傳統再生、科技、城市化、多族群共存、災後生活」等社會文化議題,作出積極回應。這種小而持續的回應,彙集成了滴水穿石的能量。BWJ希望通過對這些議題的探討,引發人們對曆史與傳統的好奇與尊重,對自然之力的敬畏,並且友善地對待他人。這所有的議題亦是對生活本質的探尋:如何在真正意義上更好地生活——當物質富足後,精神該歸放何處?是自掃門前雪,還是你榮我榮?
除了關注全球化之下的社會議題,作為一本來自東方的刊物,水象也注重「文化自覺性」。中國知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晚年對如何處理不同的文化關係進行過這樣的理想描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發現自身文化之美,發現與欣賞他人文化之美,最終達致融和之境)。BWJ相信,對於自身文化DNA的發掘與運用,可以更好地與世界互動。並且,古老的東方智慧及背後的文化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現代社會的問題,都能提供到一些珍貴答案。
te magazine
蟄伏一年有餘,te magazine第二期《夜鶯之歌》終於發布。
“te”取自閩南語中“茶”的發音,這個發音從絲綢之路開始,以泉州港為起點到達歐洲,成為了“tea”。這是一本關於當代藝術與文化人類學的中英雙語年刊,每一期都會根據主題來委托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來探討不同地方之間的動態文化景觀。在今天“tea”這個發音十分普遍,卻很少人記得這個轉化的過程。於是,創作團隊期望打造一本具有“流動性”的刊物,其流動性代表著當代文化的生存狀態。
方所
方所書店在倫敦書展全球卓越獎頒獎典禮上獲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書店(The Bookstore of The Year Award),成為中國及亞洲首個獲此殊榮的書店及文創品牌。繼廣州、成都、重慶、青島後,方所選址曆史名城西安並於2020年開業。從誕生之始,方所書店的目標就在於建立一個共同的社區平台,增加人與人密切的關係,啟發人們的創意想法。作為本期唯一一家邀請入駐的大型書店機構,方所為歐亞學院師生帶來了田野調查、鄉村振興、民俗民藝相關主題的書籍。
↓↓↓
“限時書店”是一個公共場域
也是一個服務於交流的現場
讓這個時代的閱讀可以更加開放、互通
如果你嚐試閱讀
它將作為一種啟蒙的方式
讓思緒沉靜下來,感知書籍的可能性
如果你喜歡閱讀
你更可以在這個現場中沉浸
在具體中獲得歸屬感,捕捉轉瞬而逝的思悟
限時書店
Pop-up Bookstore
存檔思考與想象
Archive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主辦: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協辦:Protopaper
展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5月10日
地點:西安歐亞學院南A教學樓一樓大廳
獨立出版機構支持(按首字母排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