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選》多語種版本中國發布座談會暨翻譯授權儀式在西京學院舉行
10月21日上午,《賈平凹散文選》(英文版、土耳其文版、德文版、阿拉伯文版)中國發布座談會暨西班牙語、烏爾都語和普什圖語翻譯授權儀式在西京學院舉行,本次發布的外文版圖書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是中國文學、陝西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舉動。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為中國翻譯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翻譯協會會長,西京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學科帶頭人、西京學院陝西文化翻譯研究院院長胡宗鋒教授,西班牙青年翻譯家貝白(Begoña Martinez Gomez),陝西省外國人俱樂部主席、加拿大魁北克國際商會會長張同讓,巴基斯坦伊斯蘭堡中國學院總監、青年翻譯家吳思曼(Usman),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簽發授權書。

陝西省決策谘詢委員會副主任、原陝西省副省長白阿瑩,西京學院校長任芳共同為新書揭幕。
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齊雅麗,中國翻譯協會原副會長、陝西省翻譯協會名譽會長安危,陝西省漢語國際教育研究會會長段建軍和來自英國、俄羅斯、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西班牙、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翻譯家出席活動。
發布會上,與會嘉賓就如何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和陝西文學、文化走向世界進行了經驗分享。

胡宗鋒是中國當代文學外譯的專家,長期從事陝西文學的對外譯介,向世界呈現中國的多元文化。他的團隊一直堅持中外合譯模式,充分發揮雙方譯者的優勢,十多年來,胡宗峰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從事著中國文學,特別是陝西文學對外譯介工作,他認為,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走出去,仍舊有漫長的路要走,而且文學與文化的影響應當是潤物細無聲。

“賈平凹先生是當代中國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其作品享譽全球。”任芳對賈平凹來校表示歡迎,她認為,“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進步,無論是在文化傳播與交流還是全球化經濟貿易中,翻譯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於大學生來說,良好的翻譯能力不僅能夠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更能夠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為未來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建校以來,西京學院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持續開展了“萬鈞講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係列活動”“西京經典導讀”“讀書月活動”等講座與比賽,引導學生們多讀書,多讀好書,多讀文學大家的作品,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學表達的力量,逐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圖書館專門建設存有四庫全書與各家珍藏的藏書閣,豐富學校館藏資源。為適應適應新時代的國家建設需求,西京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堅持以英語和翻譯教育為特色,側重數智技術賦能教學實踐,致力培養能服務本地經濟、支撐西安、陝西乃至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翻譯+智能技術”人才,填補高水平語言服務人才需求缺口。學院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打造具有紮實的語言基本功、能夠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語言服務及管理人才。)

齊雅麗說,文學作品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之間增進交流、互鑒共融的重要載體。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廣與傳播,是對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的豐富和拓展,極具學術價值、社會價值。《賈平凹散文選》英文版、德文版、阿拉伯文版和土耳其文版發布,不僅是賈平凹先生個人及陝西文學翻譯的又一重要成果,也豐富了當代文學史上的專人翻譯研究案例,為以文學作品為媒介推廣中華文化提供了精彩範例。

安危說:“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之中最重要、最艱難的一個就是“民心相通”。曆史和實踐證明:達到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就是文學藝術。要使文學藝術在“民心相通”方麵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當前麵臨三個關鍵問題:一是準確選擇向外譯介的作品,即:什麼樣的作品值得向外介紹?二是什麼樣的譯本既傳遞了中國文化,又符合域外讀者的閱讀習慣,能打動讀者,受到域外讀者的歡迎?三是在什麼地方、由什麼樣的出版社出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需要打造三支團隊:強有力的翻譯團隊,對外文學研究團隊,對外聯絡的經紀人團隊。

段建軍認為,對於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語言文字的讀者來說,阻礙他們接受別民族優秀作家審美結盟邀請,分享別民族詩意創造成果的原因,主要是語言這座山的阻擋,語言這條河阻隔。不同語言阻斷了交流的道路,一方麵使作家審美結盟的邀請無法送達讀者的手中,另一方麵使讀者用別民族的審美人生完善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文學翻譯者是不同語言的作者和讀者之間進行修路、搭橋的人。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讀者無法領會和分享外民族的詩意。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作者無法把自己的審美創造分享給外民族的讀者。

“賈平凹先生隨筆和散文作品是其文學藝術的精華,作為一名譯者,我衷心讚許他在文學藝術上的體驗與活力。”《賈平凹散文選》(英文版)譯者英國翻譯家羅賓·吉爾班克(Robin Gilbank)表示,他很願意翻譯陝派作家的作品,讓更多歐美讀者能夠通過陝西作家的作品,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埃及翻譯家艾小英(Mehad Mousa)翻譯的《賈平凹散文選》(阿拉伯文版)於2021年6月份在埃及正式出版,她分享了賈平凹《人生的車途上,母親是加油站》中的一段文字。她說,賈老師的作品語言複雜,但對於一個在陝西待了多年的留學生來說,很感興趣跨文化研究,基本熟悉陝西的方言古語,將中國文學翻譯成自己的母語,並進行跨文化研究很困難,但這也讓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一個真實的中國形象。

“巴基斯坦當前正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紅利,”吳思曼(Usman)希望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和賈平凹老師的文學作品通過翻譯推廣到母國,讓“巴鐵”能更好地了解中國,通過語言和文學作品連接中巴兩國人民,鞏固了中巴人民之間的友誼。

“每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走得更遠一些,讓使用不同語言的讀者都能讀到它,世界文學其實就是翻譯文學,沒有翻譯談不到世界文學。翻譯的過程是對原作品的重新創作,在滿足外國讀者的閱讀需求時,保留中國文學的特色,把作品的‘味道’翻出來。對於翻譯而言,如果翻譯中國文學,起碼要對當代文學、中國文化、當代文壇有所了解,能把握中國文學作品的脈絡,抓住文字背後的文化因素,避免出現知識硬傷。翻譯給文學作品插上了新的翅膀,能夠讓作品飛得更遠,我對翻譯家很敬重。”賈平凹關於自己的作品被多種語言翻譯如是說。

賈平凹是當代中國文壇獨樹一幟的作家。1973年至今,他以真切的筆觸和巨大的創作體量描繪故土、故事、故人,展現出一幅幅曆史人文、民風民俗的景觀圖和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和人物群像,天然淳樸又紮實深厚地承載著中國文化、中國性格、中國精神。已有的翻譯作品覆蓋了英、法、德、俄、西、日、阿拉伯等主要語種及韓語、瑞典語、越南語、埃及語、保加利亞語、土耳其語等多個語種,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受到國外讀者歡迎。(尚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