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打造一流教師隊伍的重中之重
2024-01-04 14:40:00
西安交通大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強調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2023年10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對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力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為高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書育人工作明確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紐帶,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校麵對當前國際競爭全麵覆蓋、日趨加劇,西方思想文化強勢衝擊,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更加激勵,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麵臨的環境更加複雜,教育主體、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發生一係列的變化的形勢,高校如何將“立德樹人”根本宗旨貫通人才培養全過程,如何實現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統一,如何破解專業教育中體現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育人導向的“最後一公裏”問題等,都是對今天高校提出的新挑戰、新任務、新要求。全麵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核心力量是教師,是胸懷“國之大者”的一流教師隊伍,這就意味著全麵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而愛國主義教育是教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站位、教育站位,如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如何做到打鐵自身硬,如何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一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導向和現實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67年奮鬥形成的“西遷精神”,是全校師生員工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考察調研西安交通大學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精神”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的論述一方麵是對當年從繁華的大上海遷到貧瘠的大西北創業創新的老一輩教育家的高度讚譽和充分肯定,更重要的是教育和激勵今天的教師們要向老一輩教育家學習,特別是青年教師們要向當年的“大先生”們一樣,牢記黨的囑托,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堅持做到以一流培養一流,以卓越引領卓越,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新貢獻。因此,高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首要任務是全麵加強教師隊伍的愛國主義教育,並在實踐中全麵推進走深走實走高。
一、準確把握全麵加強教師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實質,增強教師做好培養時代新人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感責任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彙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強調要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愛國主義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愛國主義能夠為個人賦能、為社會定規、為國家塑魂,因此,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奉行和踐履愛國主義的價值理念,指導教師將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把人生意義與祖國發展對接起來,就為做好高校教書育人工作,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也是高校開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育人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核心課題。
  一要組織教育廣大教師學習好、領會好、掌握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實質,深化教師對於加強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結合傳承學校的“西遷精神”,豐富聽黨話跟黨走的精神內涵,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強化教師的使命擔當,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將“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學校定位與自身本職工作相統一,進一步明確“為什麼教、為誰教、怎麼教”。二要不斷增強教師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教育廣大教師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新起點,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愛國主義教育重要論述的戰略舉措,將國情教育、文化教育、曆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主要內容融合貫穿於教師思政教育始終,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教育廣大教師厚植家國情懷、增長知識才幹,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融入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實踐中,切實將廣大教師的思想和行動聚焦到時代之需、國家之需、民族之需和人才之需的生動實踐上來。
二、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和大學文化建設,教育引導教師把愛國主義教育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機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廣大教師是育人的“主力軍”,課程是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是育人的“主戰場”,教育是為未來培養人才,能否有效的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的示範引領作用,直接關係到育人的實效,直接關係立德樹人要求的真正落地。
  一要教育引導教師堅持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校育人的全過程、全方位,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的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之中,將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多維度、多層次的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充分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構建愛國主義教育與知識體係教育相統一的教書育人機製。二要全麵加強教師立德樹人宗旨引導下的課堂教學實踐,深切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眼前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應加強。我們要把愛國與奉獻緊密結合起來。以愛國主義的情操來推動奉獻精神;以奉獻的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國主義的情操。二者緊密相連,否則愛國主義隻是一句空話”。當前的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態勢積極向上,理想信念堅定,認同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曆史成就,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們關注社會進步,學習能力強,向往獨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動,希望有更多的變化、更新的進步;同時也存在價值觀呈現多元態勢,偏重個人理想追求,心理需求及危機隱匿性增強,價值觀依賴網絡千奇百怪的“信息蠶房”,辯證剖析能力亟待加強等不足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所有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一體化理念組織教學,煥發學生的思想升華、內生動力、創新自信和成長特質,使得廣大學生進一步明確“為什麼學、為誰學、怎麼學”,增強情感認同,實現同頻共振,發揮好學科、專業、課程、資源、平台等的育人功能;三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共產黨曆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使師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曆史文化、國家象征和標誌、憲法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及其體現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著力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文化氛圍,挖掘大學文化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和承載的豐厚道德資源,不斷激發師生員工對於黨和國家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到自信自立,同時,涵養師生員工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的心態,培養理性認知、理性表達和理性行為,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文化氛圍。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數字化建設,豐富教育資源供給,凝聚愛國主義教育之“力”,營造愛國主義教育之“勢”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係統工程,有一個循序漸進、深入持久、反複強化的實踐過程。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係統化、精準化、數字化的推進多維度、多層次、全方麵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科學把握好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和方向。
  一要以學習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法為契機,組織廣大教師開展係統貫通式的專題培訓學習,統一思想認識、更新教育理念,學習掌握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同時,查擺教育教學中尚存在的問題與短板,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旋律,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局麵、新優勢。二要有組織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論和專項研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彰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新時代人才培養中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命題開展研究,進一步將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化、目標化、規範化,既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理內涵,又豐富學校育人過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廣泛宣傳推廣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實現愛國主義教育邁向新高度。三要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有效借助媒體融合發展之勢,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網絡內容建設,積極營造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空間,積極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新技術,在沉浸式、參與式、全景式等方麵做文章,有效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有力推動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
  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麵對我國正在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一流教師隊伍建設中大力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一流教師隊伍建設中要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建設,突出實踐養成、融入習慣、注重實效,使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教師心中牢牢紮根,並將愛國主義熱情和自覺轉化為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實際行動,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者:王小力、馬曉彬、許佳輝、段恒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西安交通大學 2024-01-02 16:56
西安交通大學 2024-01-02 16:55
西安交通大學 2024-01-02 16:39
西安交通大學 2023-12-28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