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
2024-01-05 17:31:00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關於“中華民族是朝氣蓬勃的青春民族”這個重大論斷,是對中華民族優秀特質的集中概括。從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出發去理解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深厚的曆史自信、高度的曆史自覺、強烈的曆史主動,對於認識曆史、把握當下、展望未來,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精神 青春特質 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上指出,中華民族是曆史悠久、飽經滄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強不息、朝氣蓬勃的青春民族。[1]那麼,研究和闡釋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中的青春元素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文化內核。對於認識曆史、把握當下、展望未來,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討論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之前,首先要明確一個核心的概念,即什麼是青春。一般來說,青春是指青年人在生理、心理、思想和行為等方麵的獨特特征,這些特征使得青年人區別於其他年齡段的人,“旺盛的生命力”[2]是青春期最大的特點。而同個人一樣,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一直流淌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民族有著“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的傳統,也有著“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情懷,更有著“少年強則國強”的信念,可以說中華民族一直寄望青春,因此能夠永葆青春。
  一、從創造精神領悟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
  青春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優秀特質。其中,創造精神是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靈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它是衡量一個民族能否締造輝煌文明、能否為人類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關鍵因素。“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湧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3]這段話深刻地揭示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青春特質,它持續推動著中國這一古老文明國家不斷向前發展,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舞台的中心。為了準確理解這一青春特質的本質,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其內涵。
  中華民族得以持久繁衍,始終保持青春活力,其關鍵在於我們民族始終堅持的創新創造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們能夠靈活適應、適時調整,以應對時代變遷。《周易》的序言中提出:“隨時變異已從道也”,《詩經》也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說法。馬克思指出:“人們用以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方式,首先取決於他們已有的和需要再生產的生活資料本身的特性”[4]。為了不斷充實和獲取生活資料,人們需要在現實中立足,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和開拓。從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盡管其在一定時期內存在著曆史局限性,但始終有著創新創造的精神。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歲月裏創造出了璀璨的物質精神財富,積澱了深厚的創造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列舉的,在物質文明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深刻且積極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無數具有創新創造精神的匠人,設計建設了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等令人讚歎的偉大工程。在精神文明上,我國誕生了莊子、孟子、韓非子等思想巨匠,無數文人墨客創作出了唐詩、宋詞、元曲等諸多偉大文學作品。格爾薩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史詩,被人們至今歌頌。這種青春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使得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蘊含著飽滿的青春特質。
  如何麵對新挑戰與新機遇,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推進?創造精神作為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靈魂,不僅為國家的繁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更成為了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內在特質。因此,在新時代,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創造精神。一是保持對中華民族的青春基因的珍視,維持在社會變革中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源自於民族的求新求變精神。新時代的創造精神需要深深紮根於物質生產、人民需求和多元文化之中。在追求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應堅持中華民族的主體性。新時代的創造精神應以社會實踐、物質生產、人民大眾和全麵開放為基礎。通過這些基礎,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應開辟出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社會主義的新境界和人類文明的新境界。應通過具有創造性的中國智慧、方案和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注入新的活力,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新的貢獻。二是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而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直接來源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黨的理論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因此應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深入理解人民的需求和願望,尊重人民的創新和實踐,形成一種為人民所喜愛、認同和依賴的理論體係。使之成為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從奮鬥精神領悟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進程中,奮鬥是絕對的主旋律,可以說,奮鬥者,正青春。奮鬥精神作為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外部表現,是中華民族建設大好河山,形成多姿多彩生活的重要精神保障。馬克思指出:“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5]。他還強調,個體隻有於集體中奮鬥中才有實現價值的可能。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是由無數中華兒女合力奮鬥鑄就的。
  中華民族是具有奮鬥精神的民族。始終堅持自強不息、革故鼎新。對於奮鬥的要求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中,融化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成為保持青春活力的永恒特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辛勤勞動,並認為人們通過勤勞奮鬥可以改變自身的命運。從誇父逐日到大禹治水,從後羿射日到精衛填海,從盤古開天地到愚公移山,中華民族麵對著複雜的自然環境,沒有屈服與順從,而是充滿了改造自然、戰勝災害,克服一切困難的非凡勇氣。奮鬥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不僅使中華民族能夠自強不息、革故鼎新,而且這種青春基因也深深紮根於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中。
  曆經百年,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懼艱險,勇往直前,從不退縮。無論何時,始終能堅守信念,毫不消沉,以無私奉獻和頑強拚搏的精神,麵對一切挑戰。
  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汲取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哲學思想,並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相融合,為中華民族注入了新的青春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百年大黨。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把“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目標[7]。這不僅是在黨的建設總目標中第一次提出,同時也是黨對認識到自身的青春特質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在新時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永葆青春的政黨,離不開對於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挖掘。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奮鬥精神,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又與共產黨人的堅定政治信念緊密相連。這種精神力量,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作用。
  在新的曆史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深刻汲取並繼承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願景,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迎難而上、動真碰硬、攻堅克難的變革過程。為了在新時代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和新特征,發揮奮鬥精神,我們需要抓住機遇,應對各類風險與挑戰。這需要全黨增強奮鬥的意誌、信念和能力,振奮精神,牢記初心和使命,增強“四個自信”。同時,我們還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持續進行自我革命,勇於自我完善和提升。要敢於直麵問題,勇於割除毒瘤,防止出現內部問題。全體青年要珍惜青春年華,奮發向前,成為引領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廣大青年要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願景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從團結精神領悟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
  團結精神是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存在形式,是創造精神和奮鬥精神的實現條件和保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處世之道和價值追求,保證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豐富多彩,為構建中國各民族繁榮共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同時,團結精神也維護著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核心,夯實其基礎,並推動著中華民族與人類命運的創新發展。
  團結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血脈中永恒的基因。在五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裏,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齊心協力,共渡難關。這種團結精神已經化作民族精神的瑰寶,為推動我們民族不斷向前發展,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從“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樸素道理到“人心齊,泰山移”的金玉良言,從“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觀念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精神始終被中華民族視為維係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紐帶。從曆史傳統上看,我國各民族交錯雜居,彼此之間交往交融,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整體。在中華兒女開發和建設美好家園的長期實踐中,各民族共同生產生活,抵抗外敵入侵,抵製國家分裂,保衛國家統一,盡管也曾出現過短期割據與不同民族統治階級之間的戰爭,但團結統一始終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旋律。不管分裂多久、不管分裂到什麼程度,最終都會重新走向統一。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隻有保持"大一統",才能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從哲學主張上看,
  中國哲學一直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們具備深厚的道德修養、仁愛的價值追求以及中庸的處世智慧。在麵對困境時,倡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以凝聚強大的力量。在與不同民族和文明的交流中,崇尚和合、追求大同,展現出強大的文化整合能力曆史上統一的文字和豐富的史書,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提供了堅實的基石。而長期的國家統一,不僅推動了社會的繁榮發展,更激發出中華民族所特有的青春活力,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不竭之源。這種對內團結、對外合作的精神文化傳統,曆久彌新,不斷與時俱進。在新時代,我們堅定不移地推動民族共同繁榮,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不僅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追求團結、推動世界大同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對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繼承和弘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 [6]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途中,必須促進各個構成要素和係統的協同配合。因此,在製定和實施各項戰略、任務時,必須深入了解並充分考慮不同社會群體的實際需求和利益訴求,以更廣泛地彙聚群眾智慧,形成廣泛的共識。這一過程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健全和完善民主製度,確保人民的參與和決策的公正性。同時,積極調動各方麵的資源和力量,將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轉化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外,新時代的團結精神還要求具備更為寬廣的全球視野。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中,應進一步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團結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從習近平的夢想精神領悟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
  夢想精神作為中華民族青春特質的源泉,深深植根於民族心靈之中,是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和團結精神的內在驅動力。夢想為中華民族的創新與奮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並作為青春活力的基因,促使民族不斷發展。夢想精神與中國傳統世界觀緊密相連。在中國傳統世界觀中,人們追求的並非虛無縹緲的彼岸世界,而是腳踏實地的此岸現實。這種對現實世界的深刻理解與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古代文獻如《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傳達了古代人民對安定生活的渴望;《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論述,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理想圖景,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美好夢想的追求。正是對於夢想的追求,推動中華民族在曆史長河中不斷創新、奮鬥,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明,成為始終朝氣蓬勃的青春民族。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民族始終展現出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品質,堅定地走在團結奮鬥的道路上,以創新創造將夢想化為現實,這種精神賦予了中華民族曆經磨難仍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內在力量。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倉頡造字、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話是中華兒女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確證。這種奮鬥精神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追夢者不僅要勇於追夢,更要勤於圓夢。從古人的奮進格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勵誌之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些凝聚著智慧和勇氣的箴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以持久的努力超越現實的製約,涵養了中華民族的青春活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在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下,中華民族的夢想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為中華民族的青春特質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經曆了深重的苦難,國家蒙受屈辱,人民生活困苦,文明遭到踐踏。然而,正是這些苦難和挑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堅定的信念。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華民族曆經數千年積澱的文明相融合,釋放出強大的創造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引領著中國人民邁向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在這一曆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展現出了頑強拚搏、百折不撓的精神特質。中國共產黨以無畏艱險、敢於鬥爭的勇氣,以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鬥。這種奮鬥精神,不僅在國家層麵推動了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更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播下了夢想與希望的種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夢想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前赴後繼、奮力拚搏。他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這種追夢精神,不僅鑄就了我們的曆史輝煌,更將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為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同時,這種追夢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正是因為對美好夢想的追求,中華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創造出璀璨的中華文明,始終保持青春活力和朝氣蓬勃的狀態。這種追夢精神將繼續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3]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 第 7 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 年版,第 591 頁。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8.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7]《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50、1 頁.
  (作者:劉垣友,單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