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西安歐亞學院新展開幕 | 與春日,共“閱”在地文化之美
2024-04-29 12:47:00
西安歐亞學院

春日之時、文化共振,4月23日,聲•生「漢聲」書籍共創紀念特展於西安歐亞學院行政中心正式啟幕,揭開了西安歐亞學院第十五屆閱讀文化節的序章。



  開幕式伊始,本次展覽聯合共創人、西安市平麵設計協會主席、見山文化創辦人劉君濤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漢聲》雜誌的概況與地位。他指出,作為“中華民間文化基因庫”,此次《漢聲》雜誌特展的開辦,對傳承中華文化意義非凡。

劉君濤為在場師生介紹《漢聲》雜誌的概況及地位

  黃永鬆先生在到訪西安時曾說:“陝西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邊無際。需要一大批人去發現、探尋與保護。”現場,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原副廳長、民藝研究專家黨榮華回憶了自己與《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鬆先生共同挖掘陝北民藝的往事。從“剪紙娘子”庫淑蘭到安塞腰鼓,“黃永鬆先生一直秉持著刨根問底的態度,無論是民藝探訪還是內容策劃,抑或是書籍設計與裝幀,《漢聲》始終致力於將民間藝術完整、生動地呈現給大家,這就是漢聲的精神!”黨榮華動情地說道。

黨榮華回憶黃永鬆先生往事,令聽眾動容

  “人類超越動物的原因是試圖讓生命有意義、讓工作和生活具有價值,這才有了人類文明。歐亞作為一所‘在地國際化’的大學,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有國際化的視野,更要用在地化的行動,服務好我們所在的城市,傳播當地區域應有的文明,尋找自己在西安應有的意義和價值。”說起辦展初衷,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胡建波教授說道,“與此同時,我們舉辦展覽還有一個重要要素在於育人。一是希望同學們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時,你們在歐亞看到的展覽、聽過的對談等等,都能在你們的思想中產生作用,讓你們為本地文化自豪和驕傲,未來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播者;另一方麵是希望你們在觀展、與這些專家、學者大師對話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作為藝術設計和文化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和決心,即藝術最重要的途徑不是從眾,而是尋找自我熱愛,追求願意學習、願意傳播、願意嚐試的一生。”

胡建波教授出席開幕儀式並發表講話

  本次紀念特展共展出了50餘部《漢聲》雜誌的珍藏書目,致敬雜誌對中華民間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漢聲》雜誌北京編輯部編輯陳密先生帶領大家一同觀展,並與在場師生們分享了雜誌社背後有趣的奇聞軼事,以及作為民藝守望者的堅實付出。

  從1971年至今,53年間堅持深度記錄民間藝術的《漢聲》雜誌,猶如一座巨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庫,當一頁頁裝幀精美、設計獨特的雜誌呈現於我們眼前,中華熱土上的民風、民藝、民俗躍然顯現,令大家長久駐足。

  展覽開幕當天,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原副廳長、民藝研究專家黨榮華先生,導演、獨立策展人高小龍先生,《漢聲》北京編輯部編輯陳密先生,陝西省文化館研究館員李紅軍先生,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張西昌老師等多位嘉賓親臨現場,帶來關於《漢聲》雜誌的主題對談,與在場師生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鄉土屬性。我們現在所說的非遺也好,或者說民間文藝也好,它的基礎就是我們的鄉土社會。”

  ——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西昌老師

  作為研究民藝理論多年的專家,張西昌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民藝雜誌的發展曆史及現狀,《漢聲》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立足於傳統鄉土文化,離不開堅定的信仰和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在我們比較功利、短頻快的社會體係中,《漢聲》是非常老實、不討好的,它做的東西是一種表現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品質,這就是《漢聲》的精神。”

  “它有一種獨到的方式,可以感染很多人,引導很多人去學習它、認識它、了解它,這就是《漢聲》。”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原副廳長、民藝研究專家

  黨榮華先生

  黨榮華先生在現場分享了黃永鬆與民藝傳承者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他認為《漢聲》雜誌的一切設計成果,都體現著對民間藝術的尊重與熱愛。他也由衷希望這種精神能夠在年輕群體中得到繼承與發揚:“搞設計的同學們要身臨其境地感悟、認識、思考這些東西的成就。”

  “我的第一本《漢聲》出版物是月份牌廣告畫,它對我而言是從設計到內容全方位的衝擊和震撼。”

  ——導演、獨立策展人

  高小龍先生

  高小龍先生從自身經曆出發,分享了《漢聲》在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是如何影響大陸的出版市場的。“提及現代文明、現代社會的種種藝術、文化,大家都在看西方、看外麵。而台灣人對中國自己的東西,能夠如此滲透到土地裏麵,這麼細節的東西可以被發現,然後被傳播、記錄、整理。”

  “如果沒有陝西的土地,沒有庫淑蘭、沒有皮影、沒有陝北腰鼓,《漢聲》也不會這麼精彩。”

  ——《漢聲》北京編輯部編輯

  陳密先生

  作為《漢聲》雜誌社的成員之一,陳密先生分享了很多關於黃永鬆的生活瑣事,而這些看似細小的瑣事無不反映著黃永鬆老師對民間藝術的堅守。“我覺得《漢聲》走到今天這一步,我們大家夥做了一點點工作,受到大家夥的認可,主要是中國民間文化的偉大、漂亮。”

  “做中華文化的基因庫,需要更多學者,甚至全民族的共同努力。”

  ——陝西省文化館研究館員

  李紅軍先生

  李紅軍先生曾親自參與過《漢聲》的編輯工作,與陳密先生等人在陝西華縣進行田野調查,收集關於華州皮影的一手資料。談及《漢聲》對中國民間藝術的傳承,李紅軍先生感慨萬千:“《漢聲》為中華民族搶救了一批非常珍貴的遺產,它們將永垂青史。”

  幾位嘉賓從各自的經曆出發,分享自己與《漢聲》的不解之緣,講述他們關於中華文化的理解,並與現場的老師同學們就傳統和現代、藝術和生活、閱讀和實踐等話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漢聲》雜誌本身,更是對書籍的尊重與敬仰,對中華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漢聲》之所以跨越時空經久不衰

  不僅是其精良的內容曆經時間考驗

  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對中華文化

  尊重、敬仰、探索、求知的精神生生不息

  西安歐亞學院歡迎大家前往觀展!

  展覽時間:

  即日起至2024年7月15日

  展覽地點:

  西安歐亞學院行政中心一層大廳

  同天,西安歐亞學院圖文信息中心在圖書館隆重舉辦了“2023年度閱讀之星”頒獎典禮和“向上的答案”讀書沙龍。通過師生評選表彰、分享閱讀心得體會、探討思考與收獲,激勵更多人投身於閱讀的海洋。

“2023年度閱讀之星”頒獎典禮現場

  圖文信息中心羅征主任說到:“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文化閱讀活動,讓師生們在繁忙的學習和生活中慢下來,以碎片化和沉浸式去體會閱讀之美,同時,也希望通過文化節這個平台,促進不同思想之間的交流,推動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

圖文信息中心主任羅征在頒獎典禮上致辭

  同時,“歐亞領讀人”聘書發放儀式也在開幕式上舉行。圖文信息中心聘請通識教育學院盧卓元、顏珺、吳爽、蘇石磊、相金妮、餘琦、侯藝璿、黃馨平、彭博、張曉豔、陳心宜、郭海玲等12位老師為“歐亞領讀人”,他們將在未來的日子裏,帶領更多師生走進閱讀的殿堂,感受閱讀的魅力。

“歐亞領讀人”聘書發放儀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