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連上三次熱搜!西安歐亞學院這場畢業展科技與人文交織,創意無限!
2024-05-21 16:14:00
西安歐亞學院

初夏的校園中,處處彌漫著畢業的濃濃氣息。5月8日,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畢業設計展覽正式拉開序幕。此次畢業設計展,涵蓋了平麵、交互、建築、空間等多樣化內容,同時覆蓋了環境設計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三個方向的410名學員,219組作品。

  年輕的Z世代藝術家們,向我們展示了富饒的精神世界,蓬勃的想象力和堅定的信念感使每一份作品都散發著旺盛的生命力,更多敏感、真實的人文關懷,也正在這些年輕人身上生發。

  此次設計展覽中的三份作品《西嶽青雲誌》《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AI生成技術下的影像呈現》在一眾作品中脫穎而出,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幾位創作者,感受他們作品中別樣的思考、真摯的情感與豐富的精神魅力。

  《AI生成技術下介入下的影像呈現》

  體會新技術的魅力,用AI演繹自己的一生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趙一鳴&王佳宇

  近日,在借助AI生成畢業設計並受到廣泛關注後,來自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趙一鳴對AI有了更加嶄新的認識。她與團隊成員王佳宇在此次設計展覽中將自己的一生濃縮為15組AI照片,每組都有舊有新,也是他們想體現AI既修複又創造的特質。

  AI技術如何生成自己的一生?今天就帶你走進用AI技術構建的神奇世界。

  “簡單解釋,用AI生成圖片實際就是用AI模型SD (Stable Diffusion) 繪圖,我們使用的Lora小模型相當於SD模型的一個插件。Lora可以幫助AI通過少量訓練實現提取圖片核心參數、精準繪圖的目的。”團隊成員王佳宇說。

  趙一鳴正在製作中

  “我隻提供了一張麵部無遮擋的高清圖片,就幫助團隊成員通過Lora小模型提取到了如眉頭、眉骨、眉尾的寬度,嘴唇厚度,雙眼距離等核心參數,生成一個專屬於我的Lora模型。再通過團隊成員的訓練,這一模型便具備了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能力。”趙一鳴說。

  展覽中的趙一鳴

  AI生成的過程也並非易事。它的困難主要發生在對老年的“無知”上,空洞地提示它生成80歲的趙一鳴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更加精準描述的詞彙,如“花白的頭發”“滿是皺紋的手”等等,AI才能進入狀態。

  趙一鳴的老年AI照片

  為讓每張照片“舊的不一樣”,趙一鳴用了許多方法做舊。她將所有確定的靜態照片統一大小尺寸,利用不同材質的紙進行打印輸出,然後每張照片再使用不同的方法、材料和工具進行純手工的製作。如利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潑灑在卡紙所打印的照片上,隨後放置在吹風機或太陽下進行烘幹,烘幹完成後利用掃描儀重新掃回入電腦中。

  最終,他們將生成的15組照片濃縮了趙一鳴的一生。從1歲到84歲,每組照片由靜、動兩張構成,22歲前的靜態照片主要來自老照片,其他均由AI生成。“靜動、新舊結合,是我想體現AI既修複又創造的特質。”趙一鳴說道。照片旁還放著插著各種顏色線的4個黑色矩形框,團隊成員王佳宇說:“這實際是一個掃描儀,隻要感應到人,即可在一旁的熒幕上生成不同的AI造型。”

  展覽現場趙一鳴的1-84歲

  趙一鳴的28歲照,用AI生成

  趙一鳴的48歲照,用AI生成

  “美國詩人弗洛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一詩中寫道‘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但未來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借助AI看看那條未涉足路上的自己,回到現實也許我們會更珍惜當下。盡管現在有人說'AI會取代很多職業',但我堅信AI與人類共生共創,希望未來AI能夠以人的感受為中心,修複從前,創新未來。”趙一鳴信心滿滿。

  《西嶽青雲誌》

  探索女性嶄新神話IP形象,深度感受華山文化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王菲&梅雨婷

  來自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王菲和梅雨婷在經過一係列真實項目可行性的調研之後,在過程中發現當下的年輕人對於模玩和盲盒有著獨特的喜愛,“逃出大英博物館”係列也成為各大社交媒體中的熱點。

  在此基礎之上,她們對於女性神話IP形象設計情有獨鍾,而華山作為陝西對外的旅遊明信片,成為了她們想將這三者深度融合的文化契機。因此,六位迥然各異的女性山神形象便由此迸發靈感,在耗費四個多月的時間後孕育而出。

  《西嶽青雲誌》展覽現場

  “起初是因為我們自身對於盲盒這類物品就十分喜愛,將自己的熱愛轉變為作品是一件十分令人沉浸的事情。在不違背設計初衷的情況下,我們加入了華山智旅的項目,希望可以做出具有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作品,賦予作品生命力的同時可以應用於真實企業也是我們的目標。”王菲說道。

  “其實每一個模玩人物形象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和故事,都具備豐富的人物價值。現實生活中大眾所熟知了解的神話形象大多都是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神化形象也偏單一化。因此,我們想打破大家對女性神話形象中的刻板印象,選取了六個相同係列卻不同風格的女性山神形象,希望以更加生動、豐富、充滿活力的方式去進一步傳播華山的文化。”梅雨婷如是說。

  梅雨婷(中)與王菲(右一)在畢業設計展開幕式中發言

  將自己熱愛的領域與華山文化相結合,對華山山神形象進行風格的轉變與二次創作是兩個女孩此次的創作中心。在創作的過程中,她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在設計製作人物視覺風格的時候,她們需要在保持山神原有形象的基調之下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人物的整體姿勢、四肢動作、表情細節都需要反複打磨。為此她們四處奔走調研,許多工廠打印3D模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顏色稍出差池,就需要重新打印。最終,她們選擇了自己手工上色。

  二人正在製作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最終找到了一家線下與模玩相關的俱樂部,每天早出晚歸——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與俱樂部工作人員共同完成了對五個實體模型的手工上色,其中三個模型的高度為20厘米,剩餘兩個模型為30厘米,對於手工精細程度的要求可見一斑。

  三聖母、西王母、九天玄女、弄玉、慈航道人、鬥姆元君

  “作品能成功順利地完成和展出,我們更要感謝兩位指導老師——淡心藝老師和李宗澤老師。李宗澤老師為我們把握作品大方向與整體風格,淡心藝老師則在日常的製作中給予我們全力的輔助和支持,為我們親自訂製了五個展出木櫃。”在采訪中,梅雨婷對老師們的幫助表達了滿滿的感謝。

  未來,王菲和梅雨婷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可以具備真正的社會價值,幫助更多人建立與華山的情感聯係,讓他們更有興趣去了解華山的曆史文化與神話傳說,大家也能看到更加豐富多元的女性神話形象。

  《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

  走進自閉症兒童,沉浸式感受他們的世界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韓軒&劉鑫然

  如何沉浸式感受自閉症兒童的世界?這場展覽給了你答案。走進被小型屏幕與孩子們滿牆可愛照片包圍的展區,輕輕撥開入口處紗簾,戴上VR裝置,隔絕外界的一切噪音後,安靜觀看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就仿佛踏進了專屬於孩子們簡單而快樂的世界。

  《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展覽現場

  從去年11月開始,來自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韓軒和劉鑫然便前往白鹿親智中心進行實地的調研和考察。這也得益於學校與白鹿親智中心的多年合作與張輝老師對於此領域的常年探索,為她們提供了了解自閉症領域的渠道和資源。

  在經過四到五次與孩子們的接觸後,她們深深地被這群孩子內心深處的善良所打動,決定拍一部屬於他們的生活紀錄片,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並重新認識他們。

  “在拍攝記錄他們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其實是遇到了一些困難的。因為有時會難以預判孩子們的情緒和狀態,並且大部分孩子比較害怕鏡頭,經常拍著拍著一些孩子會突然衝上來抓鏡頭。而且拍攝的時間要跟隨孩子們的日常作息來調整,所以時間安排出現問題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拍攝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韓軒對此也表示理解。

  韓軒正在為孩子戴上拍攝設備

  令她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毛毛”的孩子,他格外喜愛海底世界。她們會經常看到毛毛一個人坐在空教室的角落畫畫,他在16頁白紙上畫了各種各樣的鯊魚,並且時常會為周圍的人科普鯊魚。隻因他喜歡鯊魚,他便隻繪畫這一種生物,他的鯊魚作品還在繪畫比賽中獲得獎項。

  毛毛正在為韓軒展示自己畫的鯊魚

  “孩子們的專注力有時是超出常人的,這一點我們也很佩服。所以在建構VR場景時,我們特地依據孩子的喜好營造了生動的海底世界。戴上VR他們沉浸在自己舒適區的同時還可以嚐試新鮮的事情,足不出戶,便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劉鑫然如是說。

  為了使場景更加人性化,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劉鑫然還特地在VR中增加了動物專屬的聲音,並且動物的頭頂會清晰顯示其名字,也滿足了他們的日常學習需求。

  觀眾在展覽中沉浸式感受VR設備

  經過半年與22個孩子的接觸與溝通,兩個女孩發現許多孩子的情緒會逐漸趨於穩定。孩子們對拍攝逐漸適應,並且慢慢喜歡上她們。尤其是毛毛,從一開始的沉默畫畫到後來情緒失控突然撲上來抓人,再到現在每次拉著她們的胳膊開心地笑,“我們現在可以拉著他的手,走很長很長的一段路。”

  劉鑫然正在扶著孩子

  毛毛的媽媽也經曆了一段較為艱難的時期,一開始發現孩子有自閉症的時候,她的內心是痛苦而崩潰的,但是周圍家人、朋友對她的愛漸漸療愈了她,她慢慢被大家的愛所感化。“其實是周圍的人給予了毛毛媽媽勇氣和力量,他們都在深深地愛著她,支撐著媽媽擁有走下去的勇氣,她也學會了給予孩子更多愛的力量。”韓軒感動地說道。

  “我們與孩子們相處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他們的善良。每個孩子個性鮮明,愛人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一個孩子他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去親吻你的頭。拍這部紀錄片的初衷也是讓更多人去了解、接觸自閉症兒童的世界,打破大家對他們沉默寡言的刻板印象,他們其實非常可愛。”

  韓軒正在拍攝孩子們的課堂

  韓軒與劉鑫然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這份藝術作品,讓更多人去願意走近、接觸自閉症兒童,沉浸式感受他們的世界。未來,她們也希望社會能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愛與援助,改善他們的現狀,使他們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權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