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4畢業生說 | 西安歐亞學院吳雨欣:下一站,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翻開設計探索新頁碼
2024-08-27 14:41:00
西安歐亞學院

吳雨欣,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2024屆畢業生,在校期間連續三年專業第一,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杜斌丞獎學金、校級學習標兵等榮譽,還曾獲得田中源研哉設計獎金獎、兩岸高校藝術展中國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亞洲青年新秀獎二等獎、環球金創意國際設計獎華銀獎、SGADC -新加坡金沙藝術設計大賽銀獎、香港青年設計獎(YDA暨香港青年美術設計大賽優秀獎、CADA-第五屆日本概念藝術設計獎銅獎、G-CROSS創意獎銅獎、AADC北美應用藝術設計大賽銅獎、包豪斯獎國際設計大賽優秀獎、ICAD國際當代青年美術設計大賽銅獎、全球華人藝術設計獎入圍獎等,即將前往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攻讀室內設計專業碩士。

設計不是“1+1=2”的數學答案,而是一種由內至外的美學呈現,它包含著生命的經驗、個體的理解、向上而生的堅韌,以及美若初見的赤忱……

歐亞學習的四年,吳雨欣經曆了一場關乎設計美學的“理想主義冒險”,她循著自己設計的“人生軌跡”,不斷構建闡釋,探尋藝術邊界,收獲國內外十餘項專業競賽獎項,最終被世界頂尖藝術&設計院校——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QS 2024全球藝術&設計院校排名13)錄取,即將翻開設計探索的新頁碼。

01從懵懂的美學認知走向廣闊設計世界

吳雨欣的設計美學啟蒙,源於少年時代。

家裏經營的酒店是她成長至今長期駐足停留的場所。上中學時,吳雨欣時常在20平米的客房裏觀察房間的擺件與空間布局,還會發出這樣的思考:“床、沙發、台燈代表著一種實用主義,設計師們是怎樣將不同的功能與設計之美結合,讓我擁有這樣的感官衝擊?”

起初還未建立起完整的美學觀念,吳雨欣沒有刻意去尋找答案,而是種下了一顆探索設計美學的種子。“小時候的耳濡目染讓我對室內設計有著濃厚的期盼,高考後選擇艾德,希望自己在環境設計這個方向有更深入的探索。”


吳雨欣課堂作業作品

2020年9月,吳雨欣踏入艾德藝術設計學院的課堂,老師們沒有對各種設計概念展開PPT式的照本宣科,也沒有將他們置身於美術培訓班式的封閉畫室日夜作畫,而是帶領他們走出傳統意義的教室,將學習並思考設計美學的場所,衍生至日常生活的廣闊場域。

大一的《設計基礎》課,吳雨欣和組員們來到西倉市集,觀察到這裏的攤販們每天收拾攤位時有種種不便,於是構思設計了具備可移動、儲藏和展示等功能的組裝式攤位,且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紋樣和扶手。


吳雨欣小組設計作品《移動儲車》

色彩課程上,吳雨欣藉由軟件培訓,敲擊鼠標鍵盤組合紛繁多樣的色彩,通過反複的設計實操,探索色彩在設計實踐中蘊藏的無限可能。

貼近真實社會需求和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設計,拓寬了吳雨欣僅停留於“這個設計品實在是讓我很奇特、感動”的懵懂認知,令她進入了更高維的審美層次:用心觀察、理解,最終解決問題。

“正如史蒂夫·喬布斯所言,‘設計不僅僅指的是外觀和感覺,還包括運作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設計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它跨越了學科界限,賦予我們創新的力量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02學會用設計藝術療愈社會的傷痕

美學與社會議題的結合,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審視世界的方式。

艾德藝術設計學院從2020級學生開始推出《概念設計與實現導論》課程,吳雨欣當時的課程主題為“Homeless Project”,即為因災害而無固定住所的人們,設計製作一個可宜居的生存空間。


2020級《概念設計與實現導論》課程現場

吳雨欣的筆下,流浪者群體成為了美學敘事的主體力量,她和組員們進行著小模型的推演,在設計圖紙上攤開一片色彩明豔的巨大花瓣,名為“流浪之家”。

“流浪者是苦難的化身,因此,我們一起碰撞出了花瓣的意象,一片巨大的花瓣含苞的時候是美好的積蓄,張開花翼的時候,是苦難之中綻開的美好。”


吳雨欣小組設計作品《流浪之家》

戰爭,是普世命題中更為沉重的一環。2023年11月,第五季“尋星獎”未來空間設計概念大賽現場,吳雨欣將無法挽回的戰爭結果具象為鮮活的苦痛命脈,攜設計作品《戰爭療愈》登台詮釋。

這件作品設定了人類暫未觸及的2065年未來空間,基於社會學的理解,吳雨欣在設計中結合了戰後醫學和美學,為經曆戰爭創傷的人們構築了一個溫暖的療愈場所。“我希望戰後的建築,成為人類在城市療傷的一劑良藥。”她向評委如此闡述作品的立意。


《戰爭療愈》(部分)

要為苦難者帶來永恒的和平很難,作為年輕的未來設計師,吳雨欣寄望於藝術品夢境般的想象與呈現,攤開苦難者淤青下的血肉,讓更多人共頻絕望,呼喊美好。

最終,《戰爭療愈》入圍全國5強,斬獲最佳人氣獎。當自己的作品獲得藝術家和觀展者們的讚賞時,吳雨欣對設計美學也有了久別重逢的感知。


吳雨欣(左一)獲得學生組全國5強和最佳人氣獎

“此前,在社區學生會主席團作工作報告時,我說‘人生是一場慶典’,很榮幸更多素未謀麵者可以參與到自己籌劃的藝術慶典中,也感激他們透過我的創造去關注人類最深沉的苦難,所有的禮讚與共鳴,都讓我深刻感知了設計的價值與使命的意義。”


吳雨欣代表社區學生會主席團作工作報告

03多元學習探索,尋找人生的邊界

藝術,始於赤忱,後經生活的淬煉,迎來邊界的突破。“尋找人生的邊界”是吳雨欣給予自己的警覺。

2024年7月,吳雨欣成為了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可持續挑戰”國際合作課程的一員。這是科廷大學開設的一門跨專業本科課程,課程設計基於澳洲當地企業所麵臨的真實問題,以真實項目為依托,為跨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平台以求共同探索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的途徑。艾德藝術設計學院和科廷大學保持著長期交流關係,這次是艾德學生首次受邀參與該項跨專業、跨國界的深度學術合作。

參與到合作課程的吳雨欣,人生中第一次登上飛往澳洲的國際航班,在四麵覆蓋著南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澳大利亞,吳雨欣“打卡”了課本裏久負盛名的悉尼歌劇院,也親眼目睹了澳洲原住民建築與西方文明催生的歐式教堂在南半球的和諧共生。


吳雨欣在澳大利亞

“腳步的丈量大於書本裏的理論意義,當突破既定的物理空間,在更多聞所未聞中不斷出現,對設計美學和生命經驗的理解也會不斷拓寬。”真實項目的實踐體驗,讓吳雨欣置身在異國文化的背景下,潛移默化地加深了對“跨文化闡釋”的理解。


科廷大學項目討論現場

在小組中擔任方案設計師的吳雨欣,遇到外國組員對“寺廟文化”理解缺失,進而產生疑慮與觀念分歧,吳雨欣轉變思路,從寺廟建築全球史觀和藝術沿革的維度闡述,層層揭開東方建築曆史與美的麵紗,燃起了組員們探訪東方文明古國的興致,甚至是對吳雨欣的家鄉——千年古都西安的向往。

“建立文化自信的過程受阻時,不必過分焦慮,當學會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共同審美點的詮釋方法,設計美學就成為了一種跨越國籍、種族、膚色、語言的美好體驗。”她說。


吳雨欣與項目組師生合影

04艾德→格藝,走好每一步都算數的人生

2024年6月14日,忙碌完畢業展的吳雨欣發了一條特別的朋友圈,“貳零貳肆,心動的offer收官。”

本科畢業後,吳雨欣將踏上英國蘇格蘭,在格拉斯哥藝術學院開啟研究生階段的設計美學探索。


吳雨欣收到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碩士錄取通知

吳雨欣將自己本科階段的經曆歸納為“一場理想主義的冒險”。她慶幸對設計美學的原始欲火在歐亞的四年裏持續燃燒,也感激入校即“設計人生軌跡”的自己,在這場冒險中臨危不懼。

如今,找尋到某一階段的“答案”後,吳雨欣繼續開啟對未來的期盼。“所有的光景都是未知,但遍地流淌著古老曆史藝術氣息的歐洲,所有變幻莫測的未知皆是如獲新生的希冀。”


格拉斯哥藝術學院

1400多個日夜,見證了吳雨欣的“破繭”,也令她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她說,過去自己也曾陷入到人生規劃的困境,但流逝的時間實質上變相考驗著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列車駛過的每一處風景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成長的關鍵還在於:我們如何在不可挽回的歲月中,抓好每一刻稍縱即逝的現在。”

吳雨欣曾在朋友圈裏勉勵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如今,她希望這番獨特的經曆和被時間賦予的理解,可以影響到正在遵循青春軌跡成長的學弟學妹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