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助力西安“雙中心”建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製機製一體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製,提高成果轉化效能。西安是全國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基地,也是國家批複建設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近期,陝西省政協辦公廳圍繞“加快推進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題進行了專題協商,省政協委員、校黨委書記來興平,省政協委員、原副校長王貴榮參加了會議。如何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更好助力西安“雙中心”建設,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學校堅持麵向陝西經濟主戰場和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深化科技體製改革,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以實際行動助力西安“雙中心”建設。
融入“秦創原”,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學校全麵融入“秦創原”建設,紮實推進“三項改革”,製定《西安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實施辦法》,修訂《西安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辦法》《西安科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辦法》《西安科技大學教師職務評審實施辦法》等,形成了機製引領、收益激勵、評價賦能的政策組合拳,充分調動科研人員投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截至目前,學校共獲批“春種基金”25項、“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28項、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3項,開辦科技企業16家。自主研發的“智繪鷹”無人機技術經“秦創原”孵化不到半年,即轉為市場化運營。2024年以來,學校已簽訂技術服務合同750餘項,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5項,科研經費到款金額突破3.3億元。近期,學校獲批了“急傾斜特厚煤層綠色開采與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礦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煤岩組分分質及低碳清潔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火災害防治重點聯合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
融通校地校企,因地製宜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校地合作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提升經濟活力的關鍵引擎、加快產業結構優化的強勁動力。2024年7月10日,學校與臨潼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行了新時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校長鄧軍表示,此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雙方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的新起點,是一體落實教育、科技、人才戰略的生動實踐,將推動雙方戰略合作開創新局麵、再上新台階。根據協議,未來雙方將在創新創業、科技合作、鄉村振興等方麵深入開展合作,共同探索校地合作共贏新路徑,為實現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7月24日,學校與臨潼區共同舉行了校地企合作交流座談會。會上,校企雙方進行了科研合作和成果轉化需求對接,各企業代表圍繞企業的發展和技術需求等現場“出題”,學校專家學者進行一一回應現場“答題”,共同推動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7月31日,王雙明院士和校黨委書記來興平、校長鄧軍一行赴陝煤集團調研走訪,雙方圍繞人才聯合培養、科技研發攻關、科研平台建設、成果轉化共享等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進一步深化校企融合、產教融合,共同為煤炭行業新質生產力賦能增效。
融合化石能源與新能源
打造高校能源革命創新示範樣板
2024年2月29日,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創建部署會在榆林召開。省委書記趙一德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能源強國建設的大局出發,把示範區創建作為一項戰略工程、賦能工程、標杆工程來抓,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上加快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為構建新型能源體係貢獻更大力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更好服務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創建,學校於近期召開了校園能源綜合利用座談會。會上,專家和學生代表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和實際需求,圍繞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利發電、地熱能開發利用、分布式儲能、固體廢物回收再利用項目在校園落地實施的技術路線、預期效益、應用場景等暢所欲言,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校黨委書記來興平表示,下一步學校將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充分開發利用校園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建好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創新平台,打造高校能源革命創新示範樣板,更好滿足師生教育教學、科技創新、實習實踐等需求,為建設能源、安全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有力支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