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推動生涯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上積極探索,打造了包括內容層、保障層和延伸層的生涯教育一體化模式,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致力於實現學生德才兼備、全麵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工作目標,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動性、親和力、感染力和針對性,穩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
提升育人高度,突出思想引領體係建設
推動思政活動與生涯元素融合。濟南大學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自我認知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等多元內容,引導大學生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展山東省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文化沙龍“生涯麵對麵”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優秀朋輩榜樣麵對麵活動,實現生涯教育隱性融入價值觀教育;
推動生涯課程和思政教育要素相融合。濟南大學依托山東省一流課程《職業生涯指導與創業基礎》,挖掘思政生涯要素,用“生涯課程”+“課程生涯”紐帶串聯課程體係,推動“生涯思政”建設,夯實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融合的教育成效,提升育人高度,該課程獲得學校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立項建設。
加強生涯與教育、管理、就業、資助和心理等工作模塊內嵌融合。濟南大學發揮生涯教育隱性育人功能,積極解決學生的發展性和柔性教育問題,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生涯啟蒙、優秀學生精英訓練營、少數民族學生團體生涯輔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涯谘詢輔導、職業生涯規劃書大賽、模擬求職大賽等。
挖掘育人深度,強化內容供給體係建設
發揮課程主途徑作用,實現從“生涯單一課程”到“生涯課程群”建設。濟南大學重點加強《職業生涯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的標準化、模塊化建設,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量身定製課程,孵化“生涯課程群”,推動生涯課程多門次、多元化和係統化建設。疫情防控期間,濟南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成立了教學領導小組,推進“中心+工作室+生涯師資”混合教研模式,積極應變呈現線上教學方案,精心研發,挖掘價值,將疫情變教材講好育人故事。
研發生涯谘詢綜合管理平台,加強生涯谘詢輔導體係建設。濟南大學推進個性化成長指導服務,每年開展生涯谘詢300餘人次,微谘詢千餘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利用自研平台“濟南大學生涯在線預約平台”開展線上生涯谘詢,15位生涯谘詢師分20個谘詢時段,為學生提供學業規劃、適應輔導、自我探索等6項谘詢服務,解決學生個性化的生涯問題。
重點打造“生涯麵對麵”精品活動,推動形成“學校精品+一院一品”生涯活動矩陣。濟南大學依據專業特色和共性規律進行重點活動建構和品牌打造,通過朋輩麵對麵、生涯麵對麵、生涯團輔麵對麵三個係列活動,打通社會-學校-學生鏈接渠道,有效實現朋輩輔導、社會指導和專家督導,以未來成長的具象感,激發當下學習的迫切感,全麵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
建設職業教育平台,形成“1個測評平台+2個測評專項”工作布局。濟南大學開發職業教育平台,開展學生個體生涯數據測評,保證輔導員基於測評數據開展談心談話;連續7年開展《濟南大學大學生學風調查》,連續2年開展《新生生涯成熟度測評》,創新性地利用學生生涯測評數據,通過輔導員家訪活動,推進學校、家庭和學生共同探討未來成長與發展方案。
拓寬育人廣度,推進延伸協同體係建設
推進生涯教育生態建設。濟南大學基於貫穿式的教育模式設計,實現發展指導的連續性,保證教育要素的遞進性,將生涯教育場景從高校前置到高中、延伸到社會(企業),梳理出與大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的7個關鍵節點,即選科目、選大學(專業)、專業分流、二專業選擇、選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就業、選職業(單位)、職業適應和轉換,形成全過程生涯教育鏈條。
建設山東省高校生涯教育一體化聯盟。濟南大學舉行山東省生涯教育一體化論壇,成立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來自高中、高校和社會(企業)共計200餘名代表參加論壇,首批確定山東省生涯教育一體化聯盟單位37家,確定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和副秘書長21人(18所高校),初步搭建高中、高校和社會(企業)生涯教育立交橋和教育資源互通平台,推進山東省生涯教育專業化、生態化和體係化建設。
建設全省範圍內開放共享的體驗式生涯教育網站—“職觀網”。濟南大學依托網站(APP)“職觀網”,針對大學生、中學生開展職業體驗項目、專業體驗項目和職業實習項目,加強學生生涯體驗認識和分類指導的線上線下交互式平台,打通企業-高校-學生之間的壁壘。
推進生涯教育前置高中研究。濟南大學實現課程內容、選科指導、選校指導、專業認知的高中前置,依托材料學科建設專業體驗所,組織中心和工作室成員到高中進行選科指導和生涯規劃講座,與高中開展協同教研。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