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構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養卓越教育碩士
臨沂大學以卓越教師培養目標為導向,針對研究生培養中知能提升與師德養成的融合問題、從多學科生源到優勢教育資源的轉化問題以及傳統實踐教學不能完全支撐卓越教師發展的基礎問題,針對性地構建了“六重融合”教育碩士培養模式,使卓越教育碩士畢業生具備“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勇於創新教學、善於綜合育人、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等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德能融合”培養學生深厚的教育情懷
堅持價值引領,將沂蒙精神與師德涵養有機結合。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納入思想道德建設體係,從參觀沂蒙精神博物館、紀念館到各類專題講座,從入學教育、畢業教育到過程培養各環節,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全過程、全方位推進沂蒙精神入腦、入心。同時,遵循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通過案例式教學、學科教學技能訓練以及實踐教學等,強化對教育碩士的思想修養與價值觀念引領,將教育碩士培養成為教育情懷深厚、育德能力較強的高素質高層次師範生。
“知行合一”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基礎
全麵落實知行合一,有效促進教育碩士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養成的融合。優化修訂培養方案,合理設置教育理論課程與技能實訓課程;將見習實習研習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展全景式角色扮演實習實踐教學,錘煉教育碩士的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能力。建立校內、校外各兩名導師的四導師製,遵循全科培養邏輯,要求教育碩士自選主教與兼教兩個學科課程,有力拓寬理論與實踐指導渠道,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智慧的有機融合。
“學研融合”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教育精神
圍繞課程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等教科研主題,通過齊魯名師講座、文獻閱讀彙報、研究合作小組、導師課題組例會、教育調研等多種措施和手段實施學研融合。重點解決學生概念學習、知識理解與自身體驗、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把學術性知識轉化成教學知識,零距離對接學生學習基礎和發展要求,培養學生在職場中、基於職場、為了發展職場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學生基於教研基礎上的教學智慧的養成,使之成為富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
“線上線下融合”培養學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
借助雲班課、雨課堂、釘釘、騰訊會議等線上線下融合工具以及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設計,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貫穿於教學、作業見習、實習、研習、論文指導等教育碩士培養全過程。通過學研融合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錘煉教育碩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反思創新能力,使其熟悉掌握並運用多種方式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和發展取向兒童的學習訴求,有針對性開展線上或線下教學,確保有效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校地融合”培養學生善於綜合育人的協同能力
構建政府-高校-beplay體育手機“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依托山東省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小學卓越教師校地協同培養基地、多項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和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積極探索校地聯盟、產教融合的教育碩士綜合培養模式。在校院兩級理事會助推下,整合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與臨沂市優秀beplay體育手機密切合作,設立臨沂商城實驗學校、臨沂樸園小學等多所教育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全流程、全方位推進校地融合,培養教育碩士“五育融合”的綜合育人能力。
“多元評價融合”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發展的能力
強化過程性評價、注重表現性評價、改進終結性評價。將過程性、表現性評價貫穿於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全過程,對教育碩士的師德修養、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行全麵質性評價;采用閉卷考試或課程考查的形式對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及應用分析能力進行客觀量化評價。同時,使用“互聯網+”技術改革評價方式,整合傳統紙質檔案盒評價、校友邦App評價與微信公眾號等電子檔案式追蹤評價工具,及時反饋教育碩士的學習及實踐情況,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提供有效支撐。(供稿:李中國 謝成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